玄學的興起與三個方面有關,政治方面統治使文人不敢議論政治,社會方面處於戰爭的亂世,文人也

對於儒家修身養性、倫理關係的人生觀產生懷疑,學術方面,對儒學長期研究下,已經窮途末路而過

時。所以談論道家老莊的玄學清談風氣興起,文人開始談論本體論、人性論等哲學問題,所以被稱為玄學。

(玄學家的本體論不是討論自然界或客觀世界的存在問題,而是解決人的生命存在以及精神生活的問題)


最初在西元180年,以朝廷大臣與太學生評論朝政的清議、清流名士許劭品評人物才性的月旦評開始

的評論方式,並隨著政治亂世在西元240、250、270年形成清談的三個階段,文人詮釋道家的著作

並談論儒家的道德名教與道家的自然觀相互關係。


魏晉玄學第一階段: 主張名教本於自然,作為對先前漢代儒學將道家理論融入儒家,這個時期以道家為

本並將儒家理論融入道家,作為這個階段代表的代表人物之一的王弼,針對老子第40章:「天下萬物生

於有,有生於無」提出萬物依據「有」這個概念而產生,而「有」這個概念又是從「無」這個概念建

立的詮釋角度,認為現象背後必有本體支撐。 針對老子第38章:「故失德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

後義,失義而後禮。」王弼作出這段詮釋「仁德後焉,行義正焉,禮敬清焉,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

舉其末。仁義,母之所生,舍其母而用其子,棄其本而適其末,必有不周。」仁義是母親所生的孩

子,如果捨棄母親而用兒子,就像不顧事物的本質只在乎外在的現象,這樣子是錯誤的。根據以上兩

部分確立了道家作為事物本質而儒家名教只是外在表像的論點。


魏晉玄學第二階段: 在厭惡司馬家族對文人的恐怖政治,產生對禮教的厭惡,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

代表人物有阮籍嵇康,其中,阮籍著作大人先生傳「今汝尊賢以相高,競能以相尚,爭勢以相君,寵

貴以相加,趨天下以趣之,此所以上下相殘也。」提出禮法價值觀的鼓勵便是社會的亂源。「強者睽

視而凌暴,弱者憔悴而事人。假廉而成貪,內險而外仁,罪至不悔過,幸遇則自矜。」說明正人君子的偽善,並以禮法欺騙百姓服從。


魏晉玄學第三階段:主張名教即自然,代表人物為郭象向秀,其中以郭象所詮釋的自生獨化論,大宗師

註:「然則凡得之者,外不資於道,內不由乎己,掘然自得而獨化。」認為萬物都是各自獨立,不互相

影響,不是造物者所創造。逍遙遊註:「夫小大雖殊,而放於自得之場,物任其性,事稱其能,各當

其分,逍遙一也。」「若以性足為大,則天下未有過於秋毫,若以性小,則雖大山亦可稱小」認為只

要事物順應自己的本性、改變比較事物的角度,大山也可以視作渺小,秋毫也可以視為巨大,如此一

來差別自然就不存在,這種看待事物的角度,奠定視儒道思想為相同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