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ast of Us: Part II 遭玩家差评的思考
最近这款PS4时代的压轴大作真是热闹,在发售前就引起了热烈讨论。我先表明,我没玩过这个系列的游戏,一是我有点晕3D,二是因为没钱,主要是因为二。但是这不影响我了解这个系列,我也大致了解了第一代的剧情,是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主人公虽然不道德,但是玩游戏本身就是体验另一种人生,思考各种选择带来的后果和意义。所以谈不上道德不道德,玩家玩得爽了,剧情看得过瘾了就会有人来捧场。
不了解剧情以及来龙去脉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这篇文章,有兴趣也有大量油管主在做解说,我就不多做介绍了。
第一代的剧情比较符合近些年末世题材的价值观,在末世人性就很难受文明社会道德观约束,大概率都是各自为营,为各自的小团体的利益不择手段。结尾处主人公意识到女孩会因为研究抗体失去生命,长久相处产生的父女情感占据了上风,杀害了萤火组织的人,带走了女孩。整个过程很自然,前面的情感铺垫已经很到位了,应该说整个游戏都在为这个选择做铺垫,玩家玩到这里也会觉得很舒畅。总结来说第一部作品主要就是讲好了一个末世下父女情的故事。
而二代在前期各大游戏媒体的好评铺垫下,在万众期待中面世,给了玩家们当头一棒。还能这样操作?前代主角竟然突然死亡,还是在危机状况下拯救了个路人,而路人在脱离险境后不由分说地杀害了“救命恩人”。这个路人出现的时候就散发着强烈的怒气,似乎就是为了复仇而来,不过按照常理来说也要向这个“救命恩人”解释一下自己行凶的理由吧,毕竟别人刚刚才拯救了你。这类游戏其实就像上面那篇微信文章说的一样,代入感很强,玩家都把自己代入到主角乔尔中去了,相当于玩家本身被一个来历不明的人,还是自己刚刚帮助过的人不明不白地杀害,玩家不爆炸才怪。不过大部分人心理承受能力应该还没这么差,不就是死个主角嘛,还能强忍着玩下去,万一是神作呢。
实际上玩下去并没有什么能挽回这一局面的剧情,玩家被激起的复仇心最后得不到释放,还要被强行灌输各种价值观。我想在前代主角乔尔没有死的剧情下大多数人是能接受这种价值灌输的,问题就出在这里,死掉的人在玩家心里价值过高,本身对这个游戏就有很高的期待,游戏去掉了主角,那玩家的心理期待就对应地又升高了。然后游戏本身没有跳出一个“政治正确”的常规,给玩家大量惊喜去达到期望,剧情上甚至都不能自圆其说。女主没来由地安排个女同标签,最后还要放弃复仇,什么情况,有这时间我去看部相似剧情的电影不好嘛。一个多小时就可以讲完这个故事了,不用受这罪。
可能有人会想,作者又没玩用得着写篇文章说这些嘛。没错,我确实没玩,不过我确实被吊起胃口过,我挺期待别人口中的神作的续作会是怎样,看着很多视频作者也是抱着期待的心情抢着去玩这个游戏,然后发现这游戏怎么这样,玩得很气,但是开了这个头又要硬着头皮玩下去,不然面子挂不住。很多视频作者还在更新这个游戏,他们肯定也早知道结局了,但是又不甘心只更新一部分。我挺心疼他们的,明知道那是一坨屎,但是还不得不吃下去,这就是我写这些的原因。
另外批评这个游戏是有必要的,游戏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游戏的品质越做越好,很多影视作品也在讨论未来游戏的地位,像《像素大战》(《世界大對戰》),《头号玩家》(《一级玩家》)一样,很大可能未来游戏会侵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后生还者这部作品开发成本可想而知是极高,目前没有公开表示成本有多少,我猜测会在5亿美元上下(参考荒野大镖客(碧血狂殺)2的8亿美元,我盲目认为不会高于这个数),这次玩家的集体差评大概率会让顽皮狗亏到哭。很多游戏公司因为一款游戏的失败直接破产,那么就少了一些能制作好游戏的公司了。
游戏行业特别是单机游戏,盈利手段很单一,制作周期又十分长,所以我是很敬佩愿意为玩家创作好游戏的游戏公司的,像中国大陆游戏行业的浮躁以及产权保护的匮乏,完全无法诞生好的游戏大作,全都是粗制滥造的圈钱网游手游,又能十分高效地吸金,就没人愿意做单机游戏。如果游戏制作人如此不负责任得玩弄玩家感情对整个游戏行业都是重大损失。
最后一点私货,因为晕3D,只能玩一些平面游戏,当初玩了一个小众游戏《Ori and the Blind Forest》,后来被各主播宣传一番,加上品质极好,渐渐被很多人了解到。我把这部作品作为我心目中最值得珍藏的单机游戏,我也不喜欢把游戏分什么类银河,类地下城的,这些分类有点难以理解,有学习成本。该作今年也出了续作,我从刚爆出制作续作消息期待了2,3年,制作组也一度跳票,最后作品吸纳了很多其他游戏的优点,保留了前作的很多特色,依旧是令人惊艳。这个游戏的故事也有类似的复仇和救赎情节,却没有人反感剧情安排,说明最后生还者2的问题不在游戏主题,还是玩家有被玩弄的情感的愤怒。游戏制作者还是不要输出个人情感,把一些奇怪的感情强行输入给玩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