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定要用這種方式來捍衛“自由”嗎?
前言:
寫這篇文章的初衷大家應該已經知道了。但是經過幾個小時的思考,我的心情也沉澱了下來,本來不打算提筆寫這篇了,但是既然答應的事那就一定要做到。
但是我在寫這篇時,也會有所選擇——我不會再關聯此文到任何一篇文章,我不會指名道姓的表達誰誰誰,我只是想以我這篇文章作為起點來進行“再探討”。
我不想要把“戰場”延伸下去,我討厭被情緒裹挾的感覺。
P.S:原文提到了對於“中國人談論台灣政治” 的方案,這點我覺得——至少我是台灣人,我沒有原罪,我應該還是可以談論的。
正文:
雖然這篇文章不會@ 也不會 指名道姓,但是既然初衷是寫一篇駁文,那就一定會要有反駁的客體,所以仍然會不能免俗地引用他人的文章作為剖析的點。但我不希望我的讀者再去打擾他人,僅此而已。
首先來看標題:
沒民主及言論自由並不可恥,但不懂裝懂又愛批評才是可笑
這是某位用戶所寫之標題。我不免好奇:
1.誰沒有民主以及言論自由?
客體是人民還是國家?是某個國家的人民沒有民主和言論自由嗎?如果客體的確是某個國家的國民,那他們既然不是“沒有民主以及言論自由”的始作俑者,對他們說這句話的用意是什麼呢?客體為什麼需要為此討論“可恥與否”呢?這本來就不是客體能夠決定的吧?
再來,不懂裝懂又愛批評才是可笑
怎麼定義“懂”、“不懂”、“批評”?什麼樣的程度算“懂”呢?假設有一位台大的政治學教授,任何普通人在他面前談論“民主”、“自由”,算不算不懂?是不是沒有人能在他面前談論民主和自由了呢?
要有“門檻”才能談論某種“客體”,難道這還不夠“反言論自由”(精神)嗎?
2.請問誰又有民主和言論自由呢?
這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擁有絕對的民主和言論自由。說出 “沒民主及言論自由並不可恥 ”這樣的言語——有可能是因為對於這兩個名詞的理解不夠深刻,也可以說是:比較局限。因為言論自由的邊界到現在 學界 還在探討,包括“形式上的言論自由”、“實質上的言論自由”等等。
另外,中國大陸在客觀定義上的確仍然屬於民主政體,只是這種政體無法被很多學派接受罷了(包括我),但它的確是一種民主代議製(或者集中制?)這種制度很常見。
大家都知道在這個平台最熱門的一直都是時事及政治議題,原因無他,因為中國人非常多,為何中國人很多?因為這個平台得以讓平常沒有言論自由的中國人們暢所欲言,即使翻牆也在所不惜,這是一種壓抑之後的解放,在這裡的發言不會被中共追訴責任也不會被請去喝茶。
看到第一句話我還有點皺眉——討論政治議題熱門 跟“中國人多”有哪門子關係呢?往下看才明白,原來後面有解釋。
因為這個平台得以讓平常沒有言論自由的中國人們暢所欲言,即使翻牆也在所不惜,這是一種壓抑之後的解放,在這裡的發言不會被中共追訴責任也不會被請去喝茶。
這段話充滿了刻板印象,以及毫無根據的推論。一般而言,文字工作者會非常小心地論斷“某一類人群”。很多作者會使用類似“部分人群”這樣的詞來稍顯讓步,也更嚴謹。很可惜,文章作者並沒有這麼說,而且作者也沒有出示她對於推論的調查和證據,這樣的言論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我們當然知道中國對於言論的管控非常嚴格,我自己作為曾經在中國做新聞的媒體人,我相信這點感受我比很多人都深刻。但我不會因為我自己的感受來論斷“就是如此”,道理很簡單——這是主觀感受,在沒有調查前,如此的論斷是非常局限和片面的。
但說來也好笑,某些沒有民主及言論自由國家的人們卻存在著矛盾的心情,一方面嚮往民主自由,一方面卻又可以講出100個民主不完美的地方及缺點,甚至評論民主投票甚至罷免都是失敗或是可笑,這就像是吃不到葡萄卻又說葡萄酸的心理,明明連吃葡萄的機會都沒有,卻站在優越的制高點對別的國家指指點點,但真正回歸到自己國內卻又像縮頭烏龜一樣事事戰戰兢兢,唯有透過網路匿名再加上VPN才能保護自己,這才是真正的失敗及可笑吧!
對於我來說,這段話是非常可怕以及令人難受的,甚至有點令我感到“惡心”。
一個人竟然可以因為“自己所處的環境”而對“另外一種環境”的人感到天然的優越,這是非常荒謬的行為啊。我個人理解下來,台灣人的先輩們值得尊敬,他們用鮮血換來了今天的言論自由的環境,但這並不代表如今的個體可以以此來對 “缺乏言論自由”環境的人 炫耀。
為什麼?因為那不是你的成就,那是你天然而非後天努力的成果,那是前面不少台灣人努力換來的,而恰巧我們天生就身處其中享用他們努力的果實。人人應該是平等的,中國大陸人並不是不想要生活在言論較為開放的環境,只是中國大陸人的在面對這些問題又層層阻力,而做決策的人並不是他們。他們也是受害者。
舉個例子來說:
如今的美國非洲裔人群 如果像我一樣 參與“新住民在台灣的平等調查”。這時候有人上來對他說“你們自己在美國就沒有平等的環境了,你來台灣調查什麼新住民環境?你有什麼資格來評判?”
你們感受一下,這不夠荒謬嗎?指責的客體本就無法輕易地改變自己身處的環境啊,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失去了評判其他環境的自由。
就如美國大法官對於“Texas VS Johnson”案所說的判詞一樣:
星條旗保護焚燒他的人。
所謂言論自由的真正價值,就在於它是沒有排他性的,它甚至允許對於“言論自由”本身的質疑。
什麼樣的環境才有排他性?
很簡單,就是對岸唄。規定什麼可以說,什麼不可以說,請問和反對“批評民主 和 言論自由” 又有什麼區別呢?都是對於“某一種言論”的遏制和抹殺。
說實在的,我真的反對@楚天白 寫的絕大部分文章,我沒有為他的文章拍手過,關注他也只是因為想觀察異見者,我也反對他的大部分立場,但這並不代表我要打著什麼樣官民堂皇地旗號去號召大家一起族群對立。
為什麼呢?因為我相信 事實和真相永遠足夠有力。
在事實和真相面前,荒謬的、在當下看似錯誤的言論是不言自明的,是鮮少人選擇相信的,這並不需要我們再去借住人群的力量來抵制。因為如果人民有足夠高的政治理解,那麼一切都是不言自明的。用人群或者”更高權力“對某種言論進行封堵、反對的行為,這種感受我在對岸受夠了,我不想再在台灣感受一邊。
the end
(後面是無意義的繼續分析,可選讀)
最奇妙的事情就是自己根本沒來過台灣,卻透過自己狹隘卻自以為寬廣的網路文章就好像自己身處在台灣一樣,好像對台灣的內政及政治人物了解透徹,甚至是各縣市的市政都講得好像自己是當地的市民一樣,用自己幻想中的市民角度來批評台灣正港當地人講得不對,真的匪夷所思也讚嘆臉皮其深厚。
這不就是Matters、文學、討論的意義所在嗎?借著別人的想法和理解,對一個妳本來沒有機會認識的事務逐漸熟悉,還有比這更令人激動事嗎?(此處@李敖 @《北京法源寺》笑)我不認為那是一種反對或批評,那是在認識的過程中自然的一種“過程”,是質疑,也是“理解”的必經之路。
我不認為”不是台灣人“就不能評判台灣。很多美國的政治學者都對其他國家有很深的見地,他們在去那些他們研究的地方之前,難道也不能去評判、質疑嗎?
有多少人去過朝鮮?怎麼那麼多人在嘲諷朝鮮?
這段話真的跟王毅當年斥加拿大記者有異曲同工之妙,原文如下:
你了解中国吗? 你去过中国吗? 我要告诉你,最了解中国人权状况的不是你,而是中国人自己。你没有发言权,而中国有发言权。所以请你不要再做这种不负责任的提问
視頻在此
對台灣人而言,我們日常生活的重點從來不是中共及中國,但中國卻有許多人天天關注台灣,關注沒有不行,但台灣人最不能忍受你們根本不了解還裝懂,台灣人不管政黨傾向如何都不甘你們的事,就像我們會去管美國民眾傾向哪個政黨嗎?完全就是吃飽太閒才會做的事吧!
這點也真的沒有根據,而且很顯然台灣也算比較在乎中國的吧?每天不管打開哪個新聞網站、新聞頻道都有中國大陸的新聞。想想看”茶葉蛋“這個梗是怎麼來的,最近又有“三峽水”。
奉勸這些無時無刻都想干涉他國內政的人,應該多培養一點個人專業及興趣,如果有餘裕還是多做點運動排解壓力,不要一直把垃圾往台灣倒,謝謝大家。
本人有正經工作,也有podcast電台,還在做公民記者,每天早晚在WorldGym慢跑45分鐘+一些力量訓練,我也是台灣人:)
最後
我知道寫這篇很無聊啦,但是沒辦法做過的承諾一定要做到。可能放上來2-3天我就會隱藏吧!祝大家端午節安康!
順便update我的寫作計劃:
1.明天會更新承諾@凌于深渊 的言起教育第二篇。
2.同性婚姻的內容已經有6萬字採訪稿,進度大概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