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新冠肺炎,许多美国科技公司近期都将工作都转到了线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衡量,一些公司正在考虑将远程工作政策由临时转为永久。按报道, TwitterFacebook 都提供了永久远程工作的选项。 Facebook 的 CEO Mark Zuckerberg 预计,在未来的 5 到 10 年内,公司将有一半左右的员工远程工作。员工更满意,公司节约办公成本,减少出行还可以缓解气候危机,远程工作难道不是一件三全其美的好事么?

只是有一个小问题:Facebook 计划将工资与工作地点挂钩。住在更昂贵地区的员工将获得更多工资,住在生活成本低的员工将拿到更低的工资。举例来说,两人在同一公司担任同样的职位,以相同的方式进行远程工作,但住在北京的员工将获得更多工资。

这再一次说明了,能力决定工资(meritocracy)只是一个迷思,谈判能力(negotiation power)决定了工资。换句话说,「自由」的劳动市场和「同工同酬」本质上是互不兼容的。

自由主义中有一种「能力决定工资」的说法,指的是雇员在劳动市场上相互竞争,雇主则根据能力支付工资。这是由充分的市场竞争所保障的,理由如下:

  1. 如果支付的工资高于雇员的能力,雇主公司付出了更多,却只得到相同的回报,其竞争力将下降,从而被市场竞争淘汰。
  2. 如果支付的工资低于雇员的能力,那员工会跳槽至支付更高工资的雇主那里;原雇主招不到有能力的员工,竞争力下降,也会被淘汰。
  3. 整个反馈过程将在工资与雇员能力相匹配时达到平衡(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此时员工找不到一家愿意支付更多工资的雇主,雇主也没有动力为既定能力水平的员工支付更多的工资。
供给与需求模型(由英语维基百科的SilverStar,CC BY 2.5,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4681584)


这一推理过程可以在任何一个经典经济学教科书中找到。模型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论述也很严密。但将模型联系到现实时,意识形态的分歧就出现了。雇员的「能力」指的到底是什么?

自由主义愿意将其解释为一个人的品性(merit),比如力量、智力、社交能力等等。这些品性一部分来源于天然,另一部分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而改善。想要提高力量?请办我们的健身房的会员。想要提高智力?请来申请我们的 MBA 项目。想要社交能力?请购买我们的大师培训课程。当你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后,你将获得相应行业工资提高的奖励。因此,整个过程是按品性分配的(merit-based)。从道德上来讲,也是按「德性」(virtue)分配的。我们为每个人提供与其德性相匹配的好处,所以整个分配方式是所有可能的分配方式中,最道德的一种。

这种迷思在掌握了一点经济知识的自由主义者间十分流行。但如果他们能再把经济学教科书向后翻几页的话,便会发现,经济学中的「能力」更接近于「权力」(power),而并非指人内在的品性。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你可以用一个面包,让一个饥肠辘辘的人为你干一天的活。但假如他捡到了一堆野果的话,一个面包就不够了。前后对比,是否拥有野果并非这个人的内在品性——他没有变得更强壮或更聪明,只是偶然获得了一堆野果。这些野果为他提供了另一个选择。因此他在谈判时,获得了更多的「筹码」。我们说,他的谈判能力(negotiation power)增强了。

这说明雇主给出的工资是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谈判能力;也就是,如果没有工资的话,员工愿意承受多大的痛苦。员工越能承担痛苦(拥有救急的野果),谈判能力也就越强,能获得的工资也就越多。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当人们问,为何愿意接受一份工资明显比不上付出的坏工作时,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因为我别无选择。」

换一种说法,「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中,雇主没有动力去实现「同工同酬」,反而依靠的是雇员失去了多少选择的自由。雇主希望大家都饥肠辘辘,这样就可以仅付出最低的工资了。自由主义者说,工会没有提升雇员的能力,不应帮助员工得到更多的工资。但实际上,工会提高了雇员的谈判能力。这一行为和雇员忽然获得一笔遗产,从而要求提高工资是一样的。

谈判能力同样也可以解释,自由主义的社会为何对福利项目深恶痛绝。因为如果有救急的野果,就没有那么多饥肠辘辘的人了。其实最符合「自由」劳动力市场宗旨的雇主,反而是奴隶主。因为雇员没有任何谈判能力(奴隶仅为财产,没有任何权利),因此工资也到达了最低,也就是 0 。虽然现在并没有奴隶制了,但「自由」的劳动市场还是鼓励雇主尽一切努力减少员工的其他选择,从而让他们成为「工资奴隶」(wage slaver),或者说「社畜」了。这一行为与绑架索要赎金并无两样。

供需模型的确是理性思考的产物,但经由意识形态的解释,却可以帮助你无视现实,或者是看清现实。

回到开头的新闻,「根据居住地点决定工资」其实十分常见。比如消费水平不同的城市中,连锁店店员工资不同。而跨国公司也要不断把生产部门迁移到劳动力更「廉价的」位置。十年前买电子表的话,几乎肯定能找到 「MADE IN CHINA」 字样,而现在更多的却是泰国、越南等等了。电子表的生产并没有变化,因此「同工不同酬」只是各地劳动力价格不同,而价格差异,则来源于谈判能力差异,这一点在经济学中是十分明确的。只是在科技公司里远程工作这种高度个人化的工作也要实行,是对品性决定工资(meritocracy)这种迷思的严重打击。因为他们在当代(除了高管之外)的劳动者中,最接近自由主义者所想象的,鲁滨逊一样的「自我奋斗者」(self-made man),或「兰德式英雄」(Randian hero)。

「那么,」自由主义者说,「谈判能力不同的人获得不同报酬不也是理所应当么?」

任何反对「无论地点同工同酬」的理由,完全可以照搬来反对「无论性别同工同酬」或「无论种族同工同酬」。任何试图修正「自由」劳动市场的努力,必须由外部力量推动,而无法由「自由」的市场自我修正。「同工同酬」正是我们所期望的诸多修正之一。这也就是我在开头所说的,「自由」的劳动市场和「同工同酬」本质上是互不兼容的。

并非内在的「能力」决定了工资,而是既有内在也有外在的谈判能力决定了工资。提升品性的确可以增强谈判能力,但并非增强谈判能力的唯一方法。一笔意外的收获可以做到;如 996.icu 一样引起社会的关注也可以做到;甚至「聚众闹事」也是一种方法。

对于绝大多数劳动者来说,劳动法、自治工会仍然是当前最有效、最长久的增强谈判能力的方法。收回劳动法立法权、监管劳动法执行(而非使用公权维护雇主,跨省追捕劳动争议提出者)、组建自治工会,这些将成为短期内最有可能通过努力实现的目标。即使一时无法做到,至少也应认清现实,不要再盲目提升自己的「能力」,认为它是决定工资的唯一因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