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吸納BNO持有人的經濟誘因
自從上月英國公佈明年一月起接受BNO持有人申請居留簽證的安排,不少香港人開始探討移居英國的可能性。然而英國政府這次申請簽證的「新安排」到底是一次大好時機,還是背後卻有其他的政治計算?
過去香港經歷150年英國人的管治,英國政府卻在80年初不讓香港人擁有居留當地的英籍身分,甚至不惜修改《國籍法》,頂多只提供50,000個家庭名額給予香港人申請居英權。為何現在卻又大開中門「賣大包」給香港人?純粹因為近年香港人堅持民主自由的付出而令英國人動了慈心?
英國的經濟問題
當然我對英國和歐洲的政治經濟情況所知有限,但是我們不妨從這個角度推想:香港人移民當地後會對英國政府帶來甚麼好處?
日前英國公佈了今年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按季大跌20.4%,對比其他歐洲國家的數字:德國(-10.1%)、法國(-13.8%)、意大利( -12.4%)和西班牙(-18.5%),英國已成為歐洲主要經濟體系中最差表現的一國。若以2019年第四季GDP作基數(100),英國第二季的GDP指數已經跌至77.9,成為2003年以來最低水平。再跟其餘G7國家比較英國的情況更見惡劣:美國 (-9.5%)、日本(-7.6%)和加拿大(-12.0%)。
GDP數值反映了兩個因素:按照2016年公投後的結果英國於今年開始正式脫歐,以往作為歐盟成員國而獲得的利益已慢慢消失,不排除這季GDP大跌是英國脫歐後帶來的影響。不過更致命的卻是武漢肺炎的影響,加上英國政府一開始沒有及早採取嚴厲措施防疫,令到病毒在當地擴散,然後當局拖了一段時間才以封城制止疫情擴散,只是疫情對於當地經濟的打擊卻又因此被拉長了。
再看英國公佈最新(2020年4–6月)失業率是3.9%,數字看似不高,但是因著武漢肺炎的爆發,不少英國人其實是「停薪留職」:名義上沒有失業但實際上卻是沒有收入,相信英國真正的失業情況還要比數字上嚴重。
消失了的利益
過去英國藉著香港這遍福地而得到一定的經濟利益,所以他們也期望一直和中共保持友好的合作關係。當日殖民地政府同意九七後主權移交,英國人摒棄了香港人來換取進入北方帝國的市場,放下了他們當日對香港人道義上的責任。然而自從九七主權移交後情況已漸漸改變。如今不少曾經主導著香港經濟命脈的英資財團也要向中共跪低才能繼續生存,甚至要將集團的控制權拱手讓給中資財團而失去固有的影響力。
2015年10月習帝訪問英國,英國出動了英女皇作最高規格的接待,背後關心的其實是與中共的經濟合作關係。事實上同年3月英國早已是眾多歐盟國家中率先宣布加入由中共主導籌設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IIB),縱然他們明白亞投行的成立是中共意圖挑戰美帝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IMF)等組織。
不過中共需要的卻是德國的重工業和精密的電子技術,卻不是英國的金融發展。事實上德國和法國作為歐盟的主要成員國,他們和中共政權仍有不少經濟貿易的瓜葛,特別是前者具備重工業和精密電子技術,正好迎合中共建立強大帝國發展的需求。根據德國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北方帝國由2016至2018年連續三年成為德國全球最大貿易夥伴,2018年雙邊貿易額高達1,993億歐元。德國從北方帝國進口產品1,062億歐元,佔德國進口第一。出口到帝國為931億歐元,佔德國出口第三。所以基於彼此的利益關係,相對地他們對於中共在香港的所作所為只是「隻眼開隻眼閉」。
然而近年中共政權意圖藉著他們的經濟實力期望進一步成為世界霸主,美帝自然不會掉以輕心。並且英國作為美帝在歐洲中最大的合作夥伴,他們始終不能跟美帝的政治路線走得太遠。事實上特朗普上任初期同樣希望和習帝建立互惠互利的夥伴關係,偏偏中共卻又不斷地肆意擴張威脅著英美的政經利益。
故此今次英國政府開放給BNO持有人的移民機會,背後不是純粹政治上的考慮,最大的誘因卻是吸納來自香港精英階層的財富或專業技術。特別是首批移民到英國的香港人大概是中產人士中最有實力離開香港的一群,他們的財力和專業技能正好是英國期望得到的最大利益。當然英國不會吸納所有BNO持有人移民當地,不排除當一定數目的香港BNO持有人移居英國後,英國便會逐步收窄BNO持有人的移居安排。
坦言幾年前的我已經續領了BNO護照,並且不少朋友也有找我為他們副簽補領BNO,但我卻沒有想過英國政府真的容許BNO持有人可以移居英國。那麼符合條件可以移民的香港人又會如何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