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匯豐銀行 2019 年的廣告:WE ARE NOT AN ISLAND(Agency: JWT London)

2020年5月,港版國安法開始醖釀,幾個朋友傳來訊息,問起移居外國的細節,其中一個當時打算去加拿大,選擇加拿大,一方面是因為那裡有親人,二來是如果願意去偏遠地區,移民門檻應該會低一點。6月底,國安法通過,不久就開始拉人,朋友情緒格外低落,她跟丈夫有小兒,快 6 歲,前路茫茫。7月22日,英國為香港人開了大門,推出了 BNO Visa,條件寬鬆到讓很多人都跌了眼鏡,朋友立即把移民地由加拿大改成英國。

自從英國推出了 BNO Visa,相信移民英國成了城市熱話,中港共大力反對,種種阻止港人離境的措施謠言滿天氣,之前又說會人大釋法,又說可能撤銷中國國籍或永久居留權,後來可能因為美國開始跟你玩真的,北京又突然鵪鶉起來。又或者,現在不出招,只是時機未到,又或者,中港共會變個花樣,表面上這裡還是自由港,可是一天會多了很多「非政治性」的限制,讓你出起國來困難重重,總之,好戲在後頭,中港共不會白白看著人和錢向外流的。

到底有幾多人打算利用英國(或澳洲)的提案舉家移民呢?聽說有不少,可是我在港的朋友暫時還未有很大的動作,連之前那個把目的地由加拿大改成英國的朋友也沒有再提起,反正 BNO VISA 明年 1 月才開始接受申請,大概很多人都打算做足準備,明年襯暑假才搬,這樣才可以方便子女九月開學,所以我在這邊,除了知道突然多了很多人過來買樓之外,暫時沒有感到任何動靜。

不過近來聽說,有些現在就想離港的人,在拿回 MPF 時遇到刁難。

一開始還以為只是謠言,到底在表面上還是金融中心,資金不準外流可是大事,幾本上整個資本主義的概念就已經可以推翻了吧(雖然難保日後不會演變成這樣)。

可是幾天前有一個在這裡認識的港人(只出來一起吃過一次飯,不熟)在臉書上出帖,說銀行告訴她朋友,不接受的 5+1 是永久移民的證據,所以不讓她拿回 MPF,遇到這個情況怎麼辦呢?有人提議宣布提早退休,未夠兩 65 歲亦可,因為他就是用這個方法拿回的;亦有人提議,如果這一家留難你,就把資金先轉去另一家 MFP Provider,然後再提款,很明顯,目前並不是每一間金融機構都會在提取 MPF 上諸多挑剔的,那麼,特別麻煩的是哪一家銀行呢?

匯豐。


話說我跟波仔近來也嘗試把之前留在香港的強積金提出來。在 2016 年離港時,兩個人都沒有做這個動作,原因有兩個,其一,就是兩個人都沒有在香港工作很久,所存下的強積金,名符其實是「雞碎咁多」;其二,就是我們到 2016 年之前,都未試過在一個國家長期居留,拿 MPF 這種感覺上很長遠的事,一下子就被我們看漏了。

其實在離境後才申請拿回 MPF 在手續上跟離港前一樣,問題就是要自己找 Notary Public 宣誓,要額外花錢,錢到了這邊戶口要抽稅(在英國連把錢放在銀行收息都要交稅)。宣誓之後,就是填表格,最後連同香港稅局給你的清關紙、外國居留簽證或護照、身分證影印本一併寄回即可。

某程度上,匯豐「現在」拒絕 5+1,不是沒有他們的理由,因為 5+1 未實施,那位女士是未有簽證在手,如果你明明有外國居留證明,他們還是拒絕你,那就真的有問題了。

沒想到,在臉書上看到那位女士的經歷之後,才過了兩天就輪到波仔被拒絕提款了。

我的強積金用信安,要取回時完全沒有碰到任何阻滯,我第一次電郵文件副本過去客服時,因為填漏了資料,他們還好心地用截圖來解釋我可以怎樣填,全程有問即答,還告訴我已經批了。作為「首先是中國人」的香港人的我都沒事,那波仔更加不可能遇到問題吧,沒想到匯豐覆他,說他提供的文件不能證明他有權在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的地方居留。我們失笑,波仔給了他們什麼身分證明文件呢?

1)已過期的香港臨時身分證(沒有三粒星)

2)他的波蘭護照

如果這不足以証明他可以在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的地方居留,那我真的不知道用什麼才可以證明他不是香港人了。又或者,波蘭「自古以來」也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也許是職員搞錯了,我們盡量保持正面,給香港匯豐打了電話,過了一個週未,職員回覆,看來是不是他搞錯。

波仔:表格上寫要外國護照,我不是給了你們影印本了嗎?

匯豐:是的⋯⋯不過⋯⋯eh⋯⋯你的護照生效日期在離港日期之後⋯⋯

所以波仔又把已過期的舊護照影印本送了過去。

波仔:這就行了吧。

匯豐:這就好了⋯⋯

波仔:我的新護照不算數嗎?

匯豐:er⋯⋯不⋯⋯我們是要看到你在離港當時已經有外國居留權⋯⋯

波仔:可是我本來就是外國人呀。

匯豐:er⋯⋯唔⋯⋯er⋯⋯唔⋯⋯

這當然是匯豐的藉口,因為提早領取 MPF 的條件上沒有列明你的護照/簽證要發在你離港之前,信安也沒有跟我玩這一套。


2019 年 1 月,英國匯豐在本土展開了一場廣告活動,主題是:我們不是一個島嶼。接下來,匯豐列出英國人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跟世界接軌的痕跡:喝哥倫比亞的咖啡、看美國電影、吃印度菜、喝荷蘭的啤酒,結語是,我們不只是海中一小砣土地,我們是更大、更大的東西。

同一個活動,匯豐也推出了英國各城更本土的版本:We are London、We are Manchester、We are Leeds、We are Birmingham、We are Bristol。

今年更精彩,用了在外國很敏感的一個問題:Where are you from?

© HSBC UK

英國匯豐做這一系列廣告的時代背景,是 Brexit(脫歐)。這套廣告一出,立則在社交媒體甚至保守黨議員中引起很大迴響,有人指責匯豐反對脫歐,「指白為黑」,現在單做英國人不夠嗎?「Island」很失禮你嗎?不過也有人大聲拍手讚好。在英國,脫歐是把社會深深撕裂的議題,情況不比香港的黃藍之爭好幾多,在一片極端民族主義、排歐排外的風潮中,英國匯豐公然走出來說:We are not an island. We are part of something far, far bigger; We are not an island. We’re home to so much more,不被人鏟才怪。

英國匯豐有這主張,自然跟它的市場定位有關,雖然總部設在倫敦,可是主要利潤都來自遠東,匯豐在英國,根不正苗不紅,它的名字也用得很隱晦,永遠只是 HSBC,HSBC 全名是什麼?大家盡量不去提。2008 年金融海嘯,很多主要服務本地市場的英國銀行都要政府出手救,匯豐和渣打因為在新興市場有豐厚收入,受到的打擊相對地少。匯豐將自己定位為「Global Citizen」,是因為它正是全球化之下的龐兒,隨著中國的經濟力蒸蒸日上,匯豐位處香港,更受利不少,所以對這家銀行來說,國界越模糊越好,根據 CNN 一遍報導,去年(2019年)單是匯豐在中港的利潤已經足夠填補了它在英國市場的損失。

雖然心知是商業考慮,不過,有時當我下班回家正累得要死,在快到家門之前看到這個在黑暗無人的住宅街道上靜靜地亮著的巴士站廣告,白色底大大隻黑色的字,說「不要問你是從哪裏來,更重要的是你把哪裡當做是家」,還是會心頭一暖。

同樣的視覺系統,在武肺肆虐之時,也用來感謝醫護送貨員等 Key Workers;在 Pride Month 的六月,就用來宣揚對 LGBTQ+團體的支持。

這樣定位的銀行,卻在梁振英之流的壓力下在支持港版國安法的請願書上簽了字,匯豐的表態一回到母國,即一片責罵之聲,你怎麼可能一邊在西方宣傳開放平權包容大愛,一邊在東方支持最極權的政府打壓人民?

想保持「Global」的匯豐,在越來越要求你選邊站的世界中,變得左右做人難,歷史告訴我們做牆頭草鮮有好下場,不管你立場怎樣改變,在中共眼中你永遠代表英帝國,在英國人眼中你永遠是外來銀行,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可能正因為被中港共「𥄫到實」,所以香港匯豐在配合起政府來,比其他金融機構都更加不唯餘力,首先是阻止資金同人材由香港外流出去。當然,我不在匯豐工作,不知道香港匯豐高層對底下執行的人出了什麼指引,我所能說的都只是個人感覺而已。

當你生意做到這種規模,已經很難用一句「揾食啫」來推趟過去。又或者,匯豐最想做的是銀行界的瑞士,永遠中立,矇著耳朵、矇著眼睛,只讓銀票悄悄地經左手到右手進來、再經右手到左手流出去,問題是,你已經 shoke hand with the devil,不,它才不跟你握手,你已在它掌中。

We are not an island,匯豐說他們不是島嶼。

島嶼有根,不會隨波逐流,所以你說得對,你不是島嶼,亂世中,風高浪急,你不過是隻浮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