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某个系统论述的其中一节,原标题为《民主一词的指向要统一于民主理念》。昨天我在与人交流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不要骗人骗到自己都信。我所说的骗人是指你明知道选票政治不通向民主,却非要打着民主的旗号来推行选票政治这个举动。我的重点是要指明“推行一个不通往民主的模式本身就是在阻止民主的到来”,因为这一小节里包含了这个论述,所以直接复制过来,没有去除其他内容,主要是懒得单独整理。

借一句网络戏语: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各位……

===========================================

上一节我们指出了“西方选票政治”并没有体现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很多人会这样讲:即便你说的对,但我们平时在使用民主一词时,就是用来指称“西方选票政治模型”的,在这一模型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不等价的情况下,你只能给“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另起一个名字,而不应该跟“西方选票政治模型”抢名字。

在这种说法里隐藏了一个非常普遍的误解,我们很多人以为我们在使用民主一词时,在彼此的大脑里只有一个指向,它要么指向这种情况,要么指向其它情况。其实这不是事实,事实是:在我们所有人的大脑中都对民主一词构建了两种并存的指向,分别是理念层面的指向和现实层面的指向。这种双重指向的情况不只是出现在部分人脑中,而是所有人都如此。

一方面,所有人在理念层面都认为民主指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有人在这个层面上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只是在表达形式上有些不同,最常见的两种表达形式是“人民主权”与“人民当家作主”,而这些表达形式在核心意思上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完全一致。关键是,所有人不仅认为民主在理念上指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而且所有人都认同“人民应该成为国家的主人”。也就是说,大家不仅在理念上的指向没有任何差异,而且都认同这一指向所反馈的主张。从这个角度讲,我完全没有必要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种情况另起一个名字,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民主一词与它有对应关系。

另一方面,人们在对民主理念层面的指向没有争议的前提下,却对于民主在现实情况中的指向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些人用民主一词来指称A国的政治现实,有些人用它来指称B国的政治现实,于是在现实层面出现了命名之争。造成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是:有些人认为A国的政治现实才能体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有些人则认为B国的政治现实才能体现。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因为在具体的谈话语境里,不管我们认为A国情况能否体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我们在进行交流时,我们知道对方在谈及民主时是用来指称A国政治现实,还是指称B国政治现实。比如我自己,我不认为当前任一国的政治现实能够体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是不同的人在跟我交流时,我又知道他提及的民主是用于指称哪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对它提及的政治现实发出批评,我就可能会被迫依据他提供的语境沿用民主一词,于是我对他认同的政治现实的批评,就会变成对“民主”的批评。这种情况不只是发生在我身上,而是发生在我见过的这一话题的多数争论之中。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就算我明明在批评的只是A国政治现实,对方也会认定我在批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主张,然后对方会“很礼貌”的跟我表明“跟我这种宁愿跪着,而不愿站着的人”没有什么可讲的。

心细的朋友应该看出来了,如果民主一词在理念层面的指向与现实层面的指向不一致,会引出两个不好的后果。一,A国或B国政治现实会在我们的谈话中或认知中冒充“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种情况,又因为所有人都认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主张,于是该国政治现实会因为成功的冒充而得到人们的认可;一但A国或B国的政治现实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美好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主张又会反过来替A国或B国的政治现实承担各种批评和骂名。二,你说A国是民主国家,他说B国是民主国家,AB两国情况不一样,我们将无法判定到底谁才是民主国家,也无法断言AB两国都不是民主国家。

如果民主在理念层面和现实层面的指向是一致的,那么当A国政治现实没能体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时,A国就不应被指称为民主国家,以杜绝A国政治现实因为成功的冒充了民主而获得人们的认可,也能让民主少承担一些本不属于它的骂名,这些骂名会在事实上阻挠了人们对民主的追求,因为这些骂名在干扰人们的认知,让人们觉得民主也不是什么好鸟。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把民主一词在理念层面和现实层面的指向统一起来,并且是统一到民主理念这个层面,因为所有人在这个层面的指向是有共识的,并且所有人都认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理念。那么被统一后,当且仅当某国的政治现实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理念时,我们才能把它判定为民主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