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保守便應被譴責或取笑?
1
幾年前,朋友跟我分享說,身邊有女性認同婚後性行為,覺得這是給伴侶的禮物。朋友對這種想法嗤之以鼻,我也一同取笑對方。那時候我們覺得,把自己的身體(「處女膜」)當作禮物很有問題,因為貞操是父權社會對女性的期望,身為女性竟然認同並覺得浪漫,思想太守舊了吧。但現在,我後悔當時輕率地作了那樣的反應。所謂當作禮物,其實有很多詮釋空間,例如覺得在結婚的大日子初次發生性行為很有紀念價值、比較難忘、有儀式感等等,不一定是認同父權或自我物化。
這幾年間,我的想法出現了轉變:以前我喜歡單看「結果」便批評對方,舉例說,我甚不主張結婚後當全職家庭主婦/主夫,我覺得滿足於養兒育女、打理家庭的人很庸俗。還有,女性當家庭主婦的話,我總覺得她是守舊的女性,未能擺脫傳統價值觀,不知道自己還有許多其他出路。
現在我覺得「結果」未必最重要,「思考過程」更為重要:究竟對方因為什麼原因而選擇當家庭主婦?若果她非常了解女性主義,經過一輪思考後,還是決定當家庭主婦,其實有何問題?即使我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的話,不喜歡走家庭主婦這條道路,甚至我的確不太主張別人走這條路,但是,我還是應該給予尊重,而非運用二元對立的方式評價對方 ──只看「結果」便先入為主地批評對方沒有思考、受父權影響云云。
很多事情不是一句「老土」、「過時」、「父權」便可解釋,可惜許多人喜歡一下子為對方扣上這些標籤,不願意先放下自己的立場聆聽對方的想法,再作討論。(當然,現實中也有人願意聆聽別人的想法並理性地指出對方的問題,對方卻不願溝通。每每想到這些情況,我便感到無奈。溝通確實需要雙方都釋出善意。)
回到朋友分享的那個例子:認同婚後性行為有錯嗎?在我看來,不能斷言回答對或錯。我所關注的是:認同婚後性行為的人,會否強迫其他人一起支持婚後性行為?
早前讀過一篇文章,作者認為「性解放」與「性開放」有分別:
性解放所追求的自由,不是『一定要性開放』,也不是『一定要性保守』,而是『不管你選擇性保守或是性開放,都應該是個人的自由。』而不管選擇什麼,別人也都沒有權利去對他們進行法律或道德壓迫。(註一)
這段文字解答了我一直以來的疑問:即使我們支持性解放,也不必強迫每個人追求開放的性觀念,最重要是一起學習尊重別人的選擇。(不過現實生活中,還是很多討論把性解放和性開放置在一起。又或者根據個人的觀察,一般支持性解放的人,都抱持着比較開放的性觀念。「性觀念保守但支持性解放」的人比較少。)
所以,如果某人支持婚後性行為,性觀念比較保守,卻會尊重選擇婚前性行為的人,例如「我不會進行婚前性行為,因為不符合我的性愛觀,但我不會譴責別人進行婚前性行為」,在我眼中這樣其實沒有問題。
2
當我們過份相信理論,純粹用理論分析事情,便會忽略現實中人的思考或情感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分析出來的結果只會偏離真實。
之前讀過一篇影評,很喜歡作者的切入方法:
如果說《熱帶雨》從一開始已藉打排卵針戲圍繞著「生育」的主題發展,視之為全片核心之一,認為導演從來沒有質疑過女主角阿玲由始至終不能外於家庭與生育的處境,只能困於持家與母親兩個身份,即使最後看似陽光明媚的回鄉結局,也逃不出傳統華人家庭的思想,顯示導演思維有很大局限,其實,我們首先應問的是阿玲的生育慾望與想法到底是怎樣的。[......]阿玲忍痛打針的苦臉、不時惘然若失的神情,要理解其心理狀態、體會這角色的處境,應不妨先從上述幾「感」說起,而非只從家庭結構、主體意識上批評。(註二)
看見某人渴望生育,便批評對方無法擺脫傳統家庭觀念;看見某人支持婚後性行為,便批評對方無法擺脫傳統性愛觀──皆因社會學、性別研究等學者的研究曾經得出這些結論。這是時下很常出現的一種分析方法,不考慮個體的獨特性和個體的意願。所以當我看見上文作者指出「我們首先應問的是阿玲的生育慾望與想法到底是怎樣的」,我心裏甚是激動,因為非常認同。
說到這裏,我想入正題:如果有人希望自己遇到的伴侶沒有性經驗,即俗語說的「處女/處男」,有問題嗎?
現實中,多數是男性對女性有此要求。而過分的是,他們並不要求男性守貞操,甚至自己明明有一定的性經驗,卻要求女方沒有性經驗,完全是雙重標準。這種思維固然非常父權──認為婚前沒有性經驗的女性才是冰清玉潔的好女人,男性則不受規限──絕對應該譴責。
不過,我現在打算討論的不是上述這種雙重標準的父權思想。有次一個女性朋友跟我分享,她認識男友的前女友,當她想起男友與前女友曾經有親密關係,難免有少許奇怪的感覺。我明白這種感覺。當然可以批評我們的觀念不夠開放:如果你能夠視性愛為一樣很平常的活動,甚至視為和打機、行街、看電影無異的娛樂活動,你就不會對於伴侶曾與其他人做愛而有任何不自在的感覺。但我們討論後覺得,這種感覺是可以被理解的──若然小氣的話,不但介意對方與前度有性行為,就連對方與前度曾經擁有很多美好回憶也會介意,總之偶爾便會吃醋──這其實是出於妒忌心,未必與父權有關。如果以前未曾拍拖或發生性行為的話,這種感覺可能明顯一點。當雙方都曾經拍拖,或者年齡大了人變得成熟,便會對這種事一笑置之。
所以回到上面的問題:如果有人希望自己的伴侶沒有性經驗,有問題嗎?我認為從人性角度這種欲望可以被理解。但是,當我們察覺自己有這種念頭──因為伴侶有性經驗而不自在──我們應該學習處理自己的念頭。沒錯,我覺得這種念頭可以被理解,但始終是偏執的表現,應該被適當地排解,避免鑽牛角尖。若然發現其他朋友有這種念頭,我認為應該先聆聽其想法,再闡述自己的意見,看看能否說服對方──性格和價值觀才是最重要,是否曾有性經驗是微不足道的事──看看能否說服對方,而不是劈頭一句「不過是做愛,有何大不了」,暗示對方思想守舊,同時突顯自己的思想較進步。
註一:「性解放」就是多P外遇很可怕?其實你想的是「性開放」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7284
註二:爭議聲中再看那濕遍眼眶的雨和淚——《熱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