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樓落成量難達6:4比
自從多年前政府宣佈公私樓供應定為6:4比,去年再進一步提升至7:3比後,一般以為公屋的供應量應比私樓為多,但看完我上星期的文章[1],發現公屋供應反而下跌,私樓供應繼續增加,怎麼6:4比的土地供應卻會造成4:6比的落成量比例?
先看一看比例數字,圖1是2009-2018年公營房屋落量(包括資助房屋)佔整體住宅落成量比例及2019-2022年的預測比例 (假設2019-2022年每年私樓落成量為2萬伙),除了2009年達到六成以上外,其餘各年均低於六成,最低更只有36%,平均數大約五成 (49%);預測未來幾年仍然是五成左右 (48%),並見不到甚麼7:3比;即使私樓回落至每年18000伙,未來幾年的公屋落成量仍只佔整體的50%,遠遠未及7:3比。
圖1 公營房屋佔整體住宅落成量比例,資料來源:運房局及差估署 [1]
必須指出,統計上由於公布時間和方式不同,公私樓落成量的比例一直難以準確量度,譬如公屋計年度,私樓計年份,而且私樓的建屋速度可快可慢,建多少伙單位又可以因應市場而把尺數變化,用落成量計算比例不一定準確。然而,當政府指責發展商有9000伙已落成的單位不出售,因此要徵收空置稅以逼使儘快出售,換言之,過去幾年私樓市場有誘因減慢落成出售,私樓的落成量應該已人為地壓低,但仍然比公屋量的多,可見公屋的落成量其實是遠低於私樓,政府聲稱因為無地,但私樓地卻源源不絕,背後是否反映所謂的6:4比土地供應量其實不是真相,抑或另有原因?
其實如果私樓供應每年有2萬伙,公屋供應需要達到3萬伙,才有6:4比。而如果要提升至7:3比,公屋供應更加要一下子上升56.7%,至47000伙!長官一句隨口話,以為6:4變7:3比例只加一,其實背後所代表的增長率違反現實能力,幾乎不可能!
#公私樓6:4比
參考:
[1] 姚松炎 (2019) 香港公營房屋落成量預測,5月9日。https://vocus.cc/@ecyY/5cd3ff47fd89780001dfac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