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上回的《社會不平等》,很訝異這居然是十年前的書,因為跟現在的社會現象太吻合了,甚至過了十年,已經離2008經濟蕭條十一年之後的今天,世界整體經濟更好,人們的生活滿意度更糟。

讀這兩本書的時候,覺得不是在讀商業書,根本就是在讀我自己身邊正在發生的事情,剖析之精準令人冒汗。《收入不平等》撰寫的時代就是現在,更加貼近我們正在發生的事情。


《收入不平等》


越演越烈的社交焦慮


自拍打卡盛行已經見怪不怪,所有人習於出門帶著手機,與景點拍照、與食物拍照、與朋友拍照。照片代表了自己的身分地位,代表了自己的幸福快樂,代表了自己的豐富生活。

哪怕大家明明知道,所有人在手機上與手機下的生活截然不同,也要玩弄這一齣社交媒體每日打卡連續劇。

上古時代,人類狩獵採集並沒有很明顯的地位之分,人若有才能,在部落會受到敬重,但不會很大程度的影響到社會地位。直到農村時代,人類才開始有身分地位,明顯的上下之分。

傳統社會大家都聚集在一個小村落裡面,每個人互相認識,基本上大家的形象與地位已經固定了。到了現代,大多數的人在都市生存,且流動頻繁,意即我們跟陌生人互動的機率提高了,每一次見面都是一次身份地位評價的重新加權,每搬到一個新城市即是社會地位的洗牌。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長期維持自己的地位,成為人類的焦慮源,人類汲汲營營的維持外貌、穿衣,利用藝術文化等品味來證明自己、凸顯自己,想盡辦法增加影響力。

貧富差距越高的國家,人們對於地位的焦慮越高,青少年有很強的企圖心;相反的,越平等的國家,青少年越「胸無大志」,統計員估計可能是因為在較平等的國家,做基層工作並不會被瞧不起的緣故。


菁英主義的迷思


支持社會差距的人認為,我們應該維持社會的不平等,因為社會就是靠著不公平去運作的。能力好的人理當得到高位,而那些能力差的人,當然就要落到社會最底層。

作者經過無數數據資料交叉比對發現,「菁英」是後天形成的,富裕家庭的孩子從小受到好的對待教養,在早期展現出比較高的智商,上學也可以得到比較好的成績;反觀窮人孩子從小被忽略、虐待的比率高於富裕家庭數倍,學習成績也明顯較差。

富裕家庭無論是在學校還是職場,都擁有比貧窮家庭更多的資源、機會還有能力,而這些全都不是天生的,往往是因為幼兒時期的早期發展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所致。

同時,人也是有可塑性的,並不是窮人一輩子不變,早期經歷破碎的人,在成年後可以透過努力獲得聰明才智。作者發現,經濟較平等的國家如芬蘭,窮人家的孩子早期入學的成績即使較差,也有比較高的機率在後期追上來;相反,在貧富差距大的國家,孩子的翻轉機率也較低。

人類對於社會階級的影響也滲入教育,即便教師自認公平對待每個學生,也難免無意識的階級歧視,因為歧視就其本質上是人類生物性的本能。我們沒有辦法與生物本能對抗,所能做的就是增加知識,理解我們行為的背後來源動機,並且想辦法解決現有的社會問題。

菁英是後天的,是藉由家庭教育還有學校教育傳承的,貧富差距越大的國家地區,菁英階級的地位越穩固,階級流動也越困難,「努力」在窮人眼裡是很奢侈的東西。


對於不平等,我們能夠做些什麼?


經濟成長到一個程度,人民的幸福就不會再顯著提高了,但是因為人類天生希望自己擁有身分地位,所以大家即便擁有了基本生活要求,還會要求更多,甚至因為對於地位的焦慮,落入消費主義、菸酒、電玩遊戲上癮的漩渦之中。

現代社會因應人類各種科技生活,犧牲寶貴的地球環境,消費主義又加劇了汙染。所謂危機就是轉機,原始時代,人類經歷了非常長一段時間的平等時期,因為早期人類需求不高,狩獵採集就足夠溫飽,因此人類在古早時期並不需要劃分地位高低。

隨著人口增加,人類進入農業時代增加單位糧食產量,從部落制度進入王朝時代。農業社會的資源有限,為了分配資源,人類開始分等第,依照等第決定誰拿多誰拿少。然而現在已經是個人人都能吃飽飯的時代了,世界總糧食產量已經超過人口需求,現代社會的饑荒,絕大多數的理由都是因為資源分配不公,或者該國家有內亂外患所致。

後工業時代,我們擁有大量機器生產日用品,將來更有AI可代替大量勞工工作。倘若我們一直照著現在的社會體系走,那麼將來少數有全職工作的人將成為新貴階級,大多數失業的人則是下流階級,人類的焦慮感會更加擴大。

真正解決問題必須從縮減貧富差距做起,我們可以藉由嶄新的生活模式,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美好時光,取代無止盡的地位攀比;每個人工時減少,用休閒取代加班工作;看重地球永續,不再追求華而不實的消費,讓各種快時尚還有用不到的物品堆滿家中,最後汙染環境。

世界上已經有75個國家至少達到部分民主國家的標準,身處民主體系的我們,一方面認為民主是更好的選擇,但是另一方面,卻又接受私人企業的專制領導,這是很奇怪的現象。作者認為,將來的企業也應該走向民主體系,不再用明示或暗示的方式給員工分階級,越是平等的企業,在獲利表現上面也比專制公司來得更好。

現在有越來越多人批判消費主義以及貧富差距帶來的危害,無論在道德上,或者在數據呈現上,皆顯示平等的社會對於總體人類有利。

我們能夠真正的消弭貧富差距嗎?還是貧富差距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了?作者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也許能,也許不能,但試試看總是比什麼都不做好多了。



E


聯盟行銷:時代雜誌白蘭氏快車肉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