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網絡

文|趙思樂

(原文刊於台灣蘋果日報專欄,刊出文章有少許編輯問題,暫不附上鏈接)

1月31日晚間,美國確診了第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幾乎與此同時,美國宣布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過去兩週,新冠肺炎在中國的最新情況一直在美國公共廣播的早間新聞佔據第二條,緊隨彈劾案之後。各大高校也早就發了學生和教師到中國訪問研究的限制政策,有些學校是一刀切,比如我所在的喬治城大學就暫停了所有去往中國的學術行程,而有些學校還允許教師前往湖北以外地方。但隨著緊急狀態生效,美國將限制14天內到過中國的旅客入境,並對兩週內有中國旅行史的美國公民實行強制隔離,估計各大學校都不會再允許師生前往中國。 

不過,新聞層面的關注和出入境限制措施之外,美國目前因新冠疫情而對普通人做的宣導和管制是微乎其微的,大型聚集也照常進行。下週一就是對民主黨候選人舉足輕重的愛荷華州初選,一二十萬的選民將聚集在圖書館、會議廳、體育館等封閉場所大半天的時間。週一到週三還有鄰近尾聲的總統彈劾,數百參議院、幕僚,加上記者,屆時參議院的議場將毫無疑問美國重要人物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

美國普通人目前似乎並不認為自己需要採取特別的措施。無論是街上還是學校裡,包括人流密集的校車上,都幾乎沒有人戴口罩。在第一個新冠案例在美國確診之後,我曾嘗試在美國最常見的藥店CVS購買口罩,但在種類繁多的藥物和衛生用品中轉了幾圈都無法找到,最終問了工作人員,卻被告知這種東西幾乎從來沒有人買,因此很久沒有進貨了。

我前幾天去上課時,教授一進課室就問學生們:「你們有為新的冠狀病毒肺炎感到焦慮嗎?」同學們都把這當作常見的課前寒暄用笑聲和語氣詞回應,只有我認真的回答自己最近在亞馬遜上訂了口罩。但教授馬上回應說,其實戴口罩不能防病毒,你應該做的是多洗手,同學們也紛紛表示贊同。的確,美國疾控中心對預防新冠肺炎的指南裡,並沒有跟口罩相關的建議,有的同樣是勤洗手、避免用手接觸眼口鼻,以及打噴嚏和咳嗽時用紙巾遮掩口鼻。

美國的這種防疫觀念跟東亞差異巨大,一度也讓一些信息渠道較好的亞洲人懷疑戴口罩的作用。根據BBC的報導,一般的外科口罩在嚴格的實驗室環境下和使用規範下跟N95的防護效果是類似的,但一旦到日常環境,外科口罩的作用就大大下降。因為一般人無法長時間規範地使用口罩,且眼睛是暴露在外的,外科口罩的主要作用是減少人們用手觸碰自己的口鼻——也就是說,對於沒有生病的人,戴外科口罩的效果可能跟勤洗手和注意避免用手摸眼口鼻是類似的,而對於生病的人,戴外科口罩就類似用紙巾遮掩口鼻。

以美國的情況,大多數地方人口密度不高,人們往往有自己的交通工具,目前只有7例感染;加上,全球的口罩產量本就有約一半來自中國,現在中國為滿足自身的口罩需求短期內應不會出口,全球的口罩供應都會面臨緊張。美國官方和媒體若建議美國人戴口罩,恐怕既不必要也不現實,還是資源的浪費。

那是不是其他地方也沒必要戴口罩呢?至少對於東亞不能一概而論,一方面不見得所有人都有良好的衛生習慣,比如勤洗手和咳嗽時遮掩口鼻,而且東亞都市不僅人口密度高、公共交通使用量大,潛在的病人接觸風險也相對高。因此,美國的做法僅供參考,在不必誇大口罩的作用的同時,也要看到美國人對口罩相對「淡定」的背後原因。



作者趙思樂為資深中國政治記者,中國社會運動參與者,現就讀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全球政治與安全專業。

關於思樂書 

這個專欄是我的私人博客。在這裡我希望透過散漫的寫作,讓讀者能看見一個迷茫的中國年輕人,關心社會、關心人。但這種關心在中國不被允許,因此我與其他有「不受歡迎的關心」青年人們一起徬徨著、疼痛著、苦中作樂著、抱團取暖著。

閱讀《思樂書》並不需要付費。但如果你訂閱,就是對我的工作和存在的一種支持,我會認為這種支持並不僅僅是給我個人的,也是給那些在黑暗中堅持著的中國抗爭者和青年人的。

本專欄的收入承諾每月捐出給中國抗爭者或其家人(承諾是十分之一,但其實每月都會遠超過),前幾月稿費捐出部分,我補足200美元於10月請我先生莫之許帶回中國,轉換為人民幣後捐出給在獄中的中國抗爭者的家屬,因家屬不希望公布具體政治犯姓名,在此無法公布,如有疑問,可私下聯絡我的臉書「趙思樂」並私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