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的巷弄裡,藏著很多老房子。它們大多維持往昔傳統屋宅的模樣──斑駁的白灰壁、溫潤的紅磚牆,帶著動感曲線的馬背與紅瓦斜屋頂等。如果有寺廟座落其中,繁複華麗的屋頂,則會讓靜謐的巷弄跟著舞動起來。

現在筆直又寬大的道路,是日治時期實施都市計畫的結果。在這之前,人們走的路,是這些藏在街廓裡的小巷子。因此,街巷空間,是府城韻味最深的所在。

我喜歡在漫步小巷子的時候,多撥一點視線給眼前的道路、建築、電線桿、地板、古井、植栽、牆頭草,以及古牆上頭磚塊彼此砌接之間那一痕痕的縫隙。它們的線條,好像在勾勒著只有這個地方才有的節奏。

台灣的羅馬


1920年代,畫家石川欽一郎已經醉心於府城的巷弄。跟現在大部分人喜歡用「台灣的京都」來稱呼府城不一樣,他將府城以歐洲另一座古都比擬,「台灣的羅馬」。

當時的石川拿著簡便畫具,穿梭在府城街道中速寫街景。當中一幅,是水仙宮側面矗立於看西街尾的景象,名為「溢滿於狹窄街道之中的寺廟秋陽」。畫中,幾道水彩的淡抹,勾勒出纏繞著一種特殊氣息的生活空間。然而不論是京都或者羅馬, 那些繞指髮絲般的小巷,正是這座古都生長了300多年的結果。

府城的街道,一開始,先有一條橫向、一條直向的路,相交成十字,那是主要幹道,也是城內市街發展的起點,被稱作「大街」或「十字街」。現在它們分別是東西向的民權路,以及南北向的忠義路;而十字交會路口,就在國花大樓前方。

300多年前,這條十字大街已經是「街界四坊,百貨所聚」──雲集了各路商家與四方貨品的商業市街,甚至是府城四個「坊」的分界中心。

「坊」是鄭氏軍隊統治時所劃的分區,有「東安」、「西定」、「寧南」、「鎭北」四坊。市區內,有時會看到「某某坊文化園區」的標示牌,典故就取自於此。

「坊」字代表了人們居住的街廓。當十字大街形成了,四邊街坊與其他道路也依著延伸發展開來。像是「橫街」──現在的永福路,「新街」──現在的民生路,都是比較早形成的道路。一直到19世紀晚期,府城至少已經發展出兩百多條街道。

到了日治時期,當局在舊城區劃起新的道路,方方正正的街廓也跟著出現。然而, 舊城的街區紋理,其實還保留並隱藏在這些新街廓之間。

跟都市計畫下所形成的現代道路不一樣,這些舊街道是渾然天成、自由伸展而成。走在這些巷弄裡,總有柳暗花明的蜿蜒趣味。

而這就是人們用腳走的、生活於其中的,這座城市原本的空間尺度。



赤紅之城


在小巷子裡,有時可以看到一些古磚塊被拿去墊花盆、壓蓋子、當踏腳石。這種稱作「甓」(phiah)的紅磚,是在中國閩南地區常見的建材。在台灣,可能也只有府城才能看得到這麼多的紅甓磚。

甓磚有獨特的外形,跟現代磚塊長得不太一樣。常見的現代磚塊是標準磚,長寬比例接近2比1,邊線平直銳利,表面平整;而甓磚比例接近1.4比1,比標準磚大塊很多,表面不均勻,而且因為歷時悠久,邊角幾乎被磨損成圓弧狀了。

府城往昔的房屋,大多是用這種甓磚蓋外壁,再以木作來構築室內空間。外壁的部分,是以沙土、蚵殼灰作為黏著劑,將磚塊疊砌而成。但是,不同的經費與工法,會有不一樣的磚牆形式。若財源充裕,可以將磚塊一層層厚實地疊起來。這個方法大多見於寺廟,以及名門大戶的宅邸上,只不過需要耗費數量可觀的磚塊。

較多的房屋,則是使用「斗仔砌」的方法。它先用少數的磚塊,砌成一個中空狀的箱函,再把沙土塡塞到裡面。這個方法既能節省成本,也因為牆面有不一樣的線條變化,可以增加美觀。

在城裡,曾經滿是這類的「紅瓦厝」。自中國而來的官員或文人,曾經以「甓如塗丹」、「朝曦夕照,若虹吐,若霞蒸」,甚至「絳雲火繖張海國,燒空滅盡靑銅色」 的文字,來表達他們對這個景觀的深刻印象;甚至藉文發揮,認為「赤崁」地名的「赤」字,講的就是這片赤紅城景。這成千上萬個甓磚,就是將城市光景暈染成紅的重要元件。

1928年,廖繼春的畫作「芭蕉之庭」,獲選入第9屆帝國美術院美術展覽會,是繼陳澄波之後,第二位進入上野公園內東京府美術館參展的台灣畫家。而這幅畫,是廖繼春來到府城任教於台南長老教中學時,描繪城內劉瑞山家族其中一座古厝的庭院。

在畫中,陽光篩透了濃綠的香蕉樹蔭,繼而滲潤在庭院裡房屋的紅壁、牆角的石板條,以及院內每個人與土地上。在這溫煦光影相互交錯及映照之間,靜謐的南國氣息,就從畫布表面悄悄散發出來了。若是親身走在往昔這座赤紅之城的街巷與庭院裡,或許就會有這般感受吧。

隨著都市變遷,這道城市的紅潤色彩,已經慢慢消失。老建築不斷被拆除,這些古磚塊也隨之解體, 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

不只甓磚,有著類似命運的,還有長條狀的石板。它們大多是花崗岩打造而成,平滑而堅固,往昔多作為房屋地板,或者街道路面的鋪石,讓步道更加好走。在更之前,它們則是作為船舶的壓艙石,讓船隻在海上航行時更加平穩。

在小巷子裡,經常這裡一磚、那裡一瓦,到處散落著百餘年的事物。而漸漸的,它們沉澱在現代都市記憶的最深層,一點也不起眼。

新書發表會
時間:3月28日(六)下午3點半
地點:台南政大書城(台南市西門路二段120號)
主講:蘇峯楠(《行走的台南史》作者)

書名:行走的台南史:府城的過往與記憶
作者:蘇峯楠
出版時間:2020年2月
出版社:玉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