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達文西的維特魯威人嗎? 你知道裡面有什麼故事嗎?且聽謙信與解剖學關係。【從藝術說歷史
這次是從藝術來說歷史,主題是從達文西的維特魯威人(Vitruvian Man)看與解剖學關係,請原諒謙信不懂義大利文,無法說出原文發音。
其實這幅素描是李奧納多·達·文西在1492年按照古羅馬時代一位建築師所留下的著作中提到的比例原則,所繪出具有完美比例的人體結構,因這位建築師之名所以命名為維特魯威人,後來的人又加上一個名字:神聖比例。
畫面上一個裸體的健壯中年男子,兩臂微斜上舉,兩腿叉開,《維特魯威人》以他的足和手指各為端點,正好外接一個圓形。同時在畫中清楚可見疊著另一幅圖像:男子兩臂平伸站立,以他的頭、足和手指各為端點,正好外接一個正方形。一般人看這幅素描,大概可以看到幾個重點:1.2.高度分成八個等分,兩手臂張開也可分成相同的八個等分,長寬共六十四個正方形的格子。2.達文西理想中人的頭部應該是身高的八分之一,陰部應該位於身高的一半之處。
那麼為什麼稱為神聖比例,達文西在這張素描中體現他自己所說:「簡單就是終極複雜」,提出了你我都很熟悉的黃金比例1:1.618,更提出身體各部分完美比例如:手掌寬度相當於四隻手指寬、腳掌長度相當四個手掌寬、肘長相當於六個手掌寬,男性身高相當於四個肘長,又或者是二十四個手掌寬、展開雙臂長度等於身高(這在體育運動中是缺點,像是籃球運動要求雙臂越長越好,短臂長的球員通常發展受限),謙信最有興趣的是手掌長度是身高的十分之一,這對於M.喬登、或是Kawhi Leonard等頂尖籃球大手怪來說,完全就不符合了。
但是這些只不過是表面,要深究就得回到文藝復興時期,去探討那個時期的文化意涵。追求對於人類自身的認識,以及探索所在宇宙之間的關係,遠遠比起宗教經典更為重要,也成為許多當時藝術作品選擇的題材之一。
達文西本身就是個很特立獨行的存在,在當時觀念對於解剖學還有很深的誤解時,認為人是依據上帝的樣子所造,不能像是機器一般遭到大卸八塊的處理。突破傳統禁忌與教條主義質疑的他,搶在屍體冷卻前的珍貴時刻進行令人為之厭惡的解剖,可以想見他的勇氣與毅力有多麼強大。他的行為當然也受到阻礙,他曾寫下在1515年時與教會對立,原因是口中羅馬城內某個居心叵測的人阻礙他的解剖,不只在教皇面前公開指責、還在醫院內喋喋不休。相信這不會是唯一,只是他印象比較深刻罷了。
曾經有位早期的人文主義者科盧切·薩盧塔蒂曾寫:「解剖學揭示『自然所一直精心隱藏的東西,』我不相信如果在看到人體深處的時候,有人能不潸然淚下。」達文西的行為不僅是做到,更拉近解剖學與藝術之間的距離,又或者說向來以為兩者之間有著巨大鴻溝的,其實根本不曾存在,一切都出自我們自身的誤解。
達文西是從誰那裡展開解剖學之路的呢?一般相信是安德烈·德爾·韋羅基奧(Andrea del Verrocchio,1435-1488年),他是達文西與波提切利的老師,除此外拉斐爾的老師佩魯吉諾也是他的學生,之於米開朗基羅也有相當影響,可說是當時非常有影響力的藝術家。本來他是有繪畫的,由於《耶穌受洗》這幅畫,確認達文西的才能超越自己,決心放棄繪畫轉往雕塑,最有名當屬青銅大衛像。
這個時期的佛羅倫斯充滿藝術表現風格,安東尼奧·德爾·波萊沃洛(Antonio del Pollaiolo)的繪畫和韋羅基奧的雕塑都具有對人體解剖描寫的細節與戲劇性,甚至波萊沃洛還創作稱為裸體人大戰的《Battaglia di dieci uomini nudi》。
即使如此,達文西對於解剖學表現出強烈興趣的時期還是在米蘭。1489年開始,他陸續繪製八幅與頭骨有關的畫作,除了以多種角度繪製外,最特別是以形而上學方式理解,其中一幅在邊界註記:「a-m線與c-b線相交的地方,就是各種感覺的交匯之所。」特意強調的『各種感覺交匯之所』也就是亞里士多德曾經假設的『共通感』,對此他說:「共通感就成為理智、幻想、智力,甚至是靈魂的來源。」
很快的他又把目光從頭骨轉移到人體的肌腱與肌肉--也就是人體的形態。因為這個轉變出現了許多的素描,《維特魯威人》就是這時期最為出名的一張。
馬爾庫斯·維特魯威·波利奧(Marcus Vitruvius Pollio)生活年代大約是公元前80年或前70年到公元前25年,同時是古羅馬的作家、建築師和工程師,雖然如此,當時並非是個名流,甚至可能汲汲無名,可以從生平幾乎不詳,連名字馬爾庫斯和姓波利奧也只是由伐溫提努斯(Cetius Faventinus)提到過可以得知。
但即使如此,對於達文西來說這些都不重要,他以拉丁文寫下獻給羅馬首任皇帝奧古斯都的《建築十書》,提及為建築定下三個主要標準:持久、有用、美觀(firmitas, utilitas, venustas),更認為建築是對自然的模仿,如同鳥和蜜蜂築巢, 人類也用自然材料造建築物保護自己,又為了建築美觀,先後發明了多立克柱式、愛奧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其中的比例要依照最美的人體比例。
達文西必然讀過《建築十書》,了解到前面所說的人體比例原則,才會在這張素描底寫下:「建築家維特魯威在他的建築學著作中說,大自然把人體的比例安排如下:四指為一掌,四掌為一足,六掌為一腕尺,(cubit指前臂的長度,該詞來自『肘部』的拉丁文cubitus),四肘尺合全身……」
這些是出自維特魯威《建築十書》第三卷第一章中所提到的。素描中除了神聖比例外,還有圓形與正方形,各有其用意存在,比如在文藝復興時期,人道主義者認為完美的圓圈象徵著上帝,通過身體循環運動所形成的圓圈,是一種完美的精神世界。至於正方形下邊的邊線外切於圓周,象徵著突破物理世界的局限。
就像達文西喜歡在他的作品中暗藏謎題一樣,這幅素描也不例外,許多地方都充斥著67這個數字,包括同心圓的圓周長為67cm、人體中垂線與左右抬手之間的夾角為67°、圓內人體恥骨橫線與左右開腿之間的夾角為67°等。
提到達文西很難避開的《蒙拉麗莎》,十六世紀到十七世紀,大約有十多件摹本流傳到今天,其中有一幅年輕版的《蒙娜麗莎》,經過瑞士蒙娜麗莎基金會在2013年2月宣布,這張的構圖完全符合達文西慣有的維特魯威式的幾何構成創作手法,使得這張作品成為第二幅《蒙娜麗莎》真品,當然是真是假我們也不用太去計較了。
維特魯威人應用在現代中,最有名我想莫過於以丹。布朗原著與改編的《達文西密碼》電影中,第一個等待解開的謎團就是法國羅浮宮博物館年邁的館長索尼耶被人殺害在藝術大畫廊的地板上。最後時刻館長脫光衣服,把自己的身體明白無誤地擺成名畫《維特魯威人》的樣子,在旁邊留下一個令人費解、以費波納契數列排列的密碼。解剖學本就是以屍體為研究對象,以此開啟這部小說的推理旅程,實在是很好的想法。
說到這邊,大家是不是想起自己學生時代學過的黃金比例,其實就是從《維特魯威人》而來的,當然這些人體黃金比例在我們這些凡人身上很難體現全部,但是卻能以那些光彩耀目的Model、明星身上找到一點印證,也許這也是他們能夠身在鎂光燈下的先天優勢吧?為什麼謙信要從這幅畫來切入解剖學,以前的人總認為科學與美學是分家的、不相關的,但是達文西打破這個定見,把科學的發現應用在美學上,他之所以不朽不是沒有原因的。
您喜歡這次謙信提供的內容嗎?或者什麼意見或是建議可以提供給我嗎?如果可以在您收聽的管道或是打kshin.co,在『謙信的歷史廣場』留下您的意見,幫助我改進缺點以提供更好的節目,或者您有想聽的內容,也可以與我分享,會盡量在往後節目中提供。網站除了有文字稿外,還有謙信讀過的延伸閱讀,對於主題有興趣的朋友,記得去看看喔!如果喜歡還是請您分享給朋友喔!再次謝謝您的收聽,期待下一期節目與您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