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證《分裂的全球》的前瞻性 全球化與反全球化的思考
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發展,地球村概念無疑是一把雙刃刀,善的面向利用資訊科技普及和人口流動優勢,加速國與國溝通和發展,是歷史上最進步的力量,然而若沒有妥善管理,在政治因素與國家利益大前題底下,全球治理將會是一大障礙, 對人類發展甚至乎性命將帶來災難性威脅。前世界銀行副總裁伊恩·高登的著作《分裂的全球》(Divided Nations: Why global governance is failing,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縱然出版於2014年,卻對全球化呈現的矛盾,有著前瞻性的見解。如今在我們這個時代,全球化這賭注已押得不能再高,書中反映的流行病和網際安全危機,現時更已成為各國的燙手山芋,引發民眾思考該全球化還是反全球化。
以往在全球衛生安全議題上具領導地位的世界衛生組織,曾經克服了小兒痲痺症和天花等破壞性極大的傳染病,全賴世衛對流行病的資訊分享與監督的軟實力,一直是國際衛生安全的核心。2003年的SARS病毒,中國因為隱暪疫情,世衛對此發出一封公開的告誡信,以防止中國和其他國家再有類似舉動提供了充份誘因。然而如今世衛的正當性與公信力卻因今次應對武漢肺炎疫情而令各國存疑,香港電台女記者的一個小提問,對於是否有意邀請台灣參與疫情討論,世衛避而不答,觸發了一場公關災難,也隱隱透著背後的政治因素,而事實上,基於全球流行病資訊分享的重要性,台灣曾在2016年以世衛觀察員的身份參與過討論。就正如伊恩·高登所言,如今全球化引發的問題不在全球化概念本身,而是我們管控全球問題的能力與正當性。
武漢肺炎席捲全球,多國元首均以封鎖國界和減少出口醫療物資等策略應對,以阻擋疫情擴散,隨之而來的將會是貿易保護主義的討論、對中國移民的抵制和反全球化的民粹主義趨勢,這正正是全球化演變出來的一個自相矛盾論點。因為國際組織的衰敗和國家的不配合(「反全球化」),令流行病在人口流動誘因下(「全球化」)無法順利把關,疾病危機引發人民的強烈反彈,衍生出排外、保護主義和減少貿易往來的主張,全球因而減緩成長並導致惡性循環。
事實上,對於國際議題的討論兩極化,比以往討論氣候變遷問題各國出現的談判僵局更難解,無論是美國的極右翼政治舞台,台灣反服貿運動,以致香港的反送中運動,都出現非黑即白,非黃即藍的民眾鬥民眾式政治表態,缺乏獨立思考分析討論空間。現今社會的資訊性,已牽涉到網絡資訊真確性與網際安全等複雜議題,因此單純的全球化或反全球化已然不能解決我們所面對的挑戰。
對此,伊恩認為現有國際機構有改革的必要,國家在全球治理中應轉變主權概念問題,將主權觀從具體表達來自外國強權外在壓迫的主權,轉移到針對本身人民利益的主權。雖然現在閱讀起來已成天方夜譚的主張,然而這也是全球治理的一條出路,作為全球的其中一員,也許我們能透過伊恩了解氣候變遷、網路安全性、流行疾病、移民和金融等五個關鍵領域的全球化危機,因而促使人們提出解決這些挑戰的建議,就像伊恩書寫《分裂的全球》的初衷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