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許冠傑,王晶也很好
看到有種膚淺到令人震驚的黃絲,居然發表言論說王晶是上一代產物,講到一文不值,這種人的視野和見識之狹隘,無不令人心寒,以為自己「年青」就可目空一切, 連如何理順無知思維和邏輯,怎樣掌握世情亦未有分寸,口沫遮欄得讓人發笑,香港如何走過來,如何茁壯成長,如何生根,如何成就經典,你們其實懂嗎? 甚麼是本土也沒弄個明白,社會的文化藝術語言和演化的歷史,有幾多暸解? 長大成人起碼要知道尊重。
好了以上是講笑。家居避疫期間也看不少王晶港產片,「賭神系列」就充滿趣味。王晶當然是親北京藍絲知名代表,但你又很難排除他是上一代香港流行文化旗手之一。周潤發的賭神形象、你返印度食蕉啦、張家輝尤如乩童上身的化骨龍、「你仆個街,亞視黎既﹗」、「我要殺死丁力呢個仆街」……已悉數成為本地網民集體回憶。不少人認為賭片是香港人面臨「回歸」焦慮的具體呈現,其實王晶的賭神系列還隱藏著身份轉變和國家論述。
在周潤發的《賭神》,香港仍然是國際都市,賭神很國際化,跟敵人在公海對戰、鬧人返印度食蕉,但原來是科威特人,當時正值波斯灣戰爭,他要回鄉起義打倒伊拉克入侵者,以戰爭經驗鼓勵主角心志;又有個跟主角敵對的奸角叫做「侯賽因」,司法領域又涉及英國和南美洲。隨著時間逐漸臨近97,系列後續作品陸續出現特異功能和時空穿越。周星馳的角色是特異功能者,賭錢已經不是講技術而是超能力對決,象徵香港人對回歸命運已經無力抵抗,只能寄托於超現實,彷彿要有超能力才能掌握命運。
《賭俠2之上海灘賭聖》涉及香港和中國的特異功能者互相敵對,並意外回到1930年代上海,將現代國族恩仇 (香港及中國)上溯到現代「中華民族」概念形成的現場。最後香港人和中國人在上海共同面對日本侵略者,最後現代中國代表「大軍」倒戈協助周星馳打倒法國睹神,便是「民主回歸論」通俗而隱晦之呈現:大家都是中國人,期望中國人在民族大義之下視香港為自己人,但王晶或香港人內心也隱隱明白機會甚微,大家要有一個像日本人侵略全中國那樣的處境,「歸化」對香港人而言才是可能。
後來到了97之後,劉德華演張家輝的《賭俠1999》系列,便充滿後設意味。賭神賭俠賭聖,一開始是正派角色,劉德華在《賭俠1999》卻是開宗名義的老千,屬於「千門八將」,便是香港人在中國架構自我棄絕的心靈圖譜。港中關係的高潮,在完成一刻即告完結,進入動物性抑鬱。97之後香港人內心知道中國已經得手,形勢已經改變,過去洋背景是光榮,今日是若隱若現之恥。賭徒也從理想之寄托,成為現實之反面教材。劉德華做老千搞到家破人亡、張家輝是頭腦地位都很低的古惑仔,他們是香港人自我認同的陷落。
《賭俠大戰拉斯維加斯》,這個自我想像變得更露骨。劉德華張家輝繼續是古惑仔,但受命/脅於中國公安,千的對象是中國富商,因為他搞豆腐渣,「騙取國家財富」。在這裡香港賭徒搖身一變,由高高在上的國際想像、自我放棄,再「從了」效力國家。在現實中,當然是香港持續了很多年的外資投資融資,還加上香港男人去中國叫雞包二奶的「中國式全球化生活」。在片中出現、好索的台灣人林熙蕾,到最後發現是效力於中國,大一統的和光同塵意味,在細節顯露出來。
在「拉斯維加斯」一片香港身份已經到達盡頭,也是王晶那一代人的盡頭。香港故事要寫下去,就必然是以反對的方式延續。正如許冠傑所呈現的意識形態,無法脫離港英末期馴化「良民」的政治骨架。樂天知命反過來說是認命;「移民外國即二等公民論」是為了營造留港建設之氣氛,也是「中國心」之迂迴呈現。在許冠傑其人其歌其詞,充滿積極向上符號,因而在意義上是令人精神頹廢的藝術。港英末期安定而頹廢,養馴了一整代人。正如《獅子山下》其實是政治文宣,強調和解、超越時間空間空泛正面。而《獅子山下》及「獅子山精神」,例如強調拋開錯對、同舟共濟,其實是上一代經濟成功上岸之後,再總結經驗兼自我禮贊的後設創造。最後《獅》以「開放」固定了初期香港意識,但亦因為太過開放,香港身份再度衝創向前之後,就不會有人再覺得適切,就會慢慢失去認同。
到最後林夕在2014年《號外》表示:「現在我覺得獅子山下比粗口還難聽,是痲痹劑。」我不記得當年有沒有人批評林夕忘本和不尊重黃霑,但最後事情一定是這樣演變。而我其實一直不明白中老年人所謂「尊重」是甚麼意思。等同開武館學院,弟子學了其他功夫,沒有跟著師傅,是否就不尊師重道。明明知道你落伍了,卻在阿諛,是否就夠尊重?(雖然我知道他們大多數需要的也不過如此)
佛洛伊德和榮格就完全走向分裂,這分道揚鑣也將心理學科界限推向前所未有的層次。許冠傑作品與這一代的之命運亦將如此。前者無論怎樣說,都只是唱勝者的頌歌,今日香港卻需要十五國風歌,不需要歌頌勝利,或說老成的人生道理,因為生於危機,道理早已學得夠多夠兇猛。風雅頌,「風」是小共同體小方國的自我文化認同,「雅」是周室正樂,即《熱愛基本法》或陳奕迅蔡依林《We fight as one》,「頌」就許冠傑了,上岸者平安者之頌歌。
今人根本不會共情許冠傑。今時今日任何正能量和勸世良言都顯得遙遠,都說了許冠傑沒有錯,但這個世代也沒錯,又不是他們選擇誕生此時此地。我們正身處於一個不是靠樂天知命、自我勉勵就能解決問題的年代,否則「獅子山下」精神、「日頭猛做」已經能夠令全香港收聲,為甚麼怨言還每日上升呢?
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那一代獨一無二,其實只是把自己看得太高。武學千年,煙消雲散的事,見得還少嗎,憑什麼宮家的就不能絕?至於我們那一代,也會被遺忘與藐視,現在都已經發生。2019年的社運青年,對2016、2014,都不了解;他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卻不是本土派,也不在乎本土不本土,那又如何?以前講不會再去支聯會集會,有反對者問,如果下一代忘記了魚蛋,你們願意嗎?這真何其自大,不是願不願意,而是願不願意它都會發生。憑甚麼下一代就要認同我們呢?
我們經常藐上一代,下一代也會來藐我們。我們遲早會追不上他們,這不是我錯,也不是他錯,只是天地之常經。他要續我好,不續我好,都是他們的人生。我們又不是靠中老年人吃飯,為甚麼要顧著你們的弱小心靈呢?我都中年了,對許冠傑也沒感覺,何況十幾二十歲那班,何苦迫後生仔呢?等於你叫1989年之後出世的年輕人見到天安門坦克人一定要喊,是不是有點強人所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