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1] Foreign Affairs Mar/Apr 2020 #1
Foreign Affairs 是由美國著名的智庫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主辦的學術雜誌,是美國國際關係及外交政策研究領域最權威、影響力最大的學術雜誌之一。和其他雜誌如 The Economist, Foreign Policy 不同,Foreign Affairs 更具學術味道和理論價值。而且不只學者和記者,美國的政要也會在 Foreign Affairs 闡述自己的政策主張,非常具參考價值。筆者會定期作簡介,讓讀者了解更多關於美國朝野內外對美國政治,國際事務,美中關係的看法。
Foreign Affairs在三四月份的主題為 “Come Home, America?” 投稿人為美國未來的外交政策展開辯論:
1.) The Price of Primacy: Why America Shouldn’t Dominate the World
by Stephen Wertheim
作者以現實主義和經濟效益角度分析,認為美國是時候調整國策,放棄國際警察和全球霸主地位。作者首先認為美國沒有利用後冷戰局勢建造和平世界秩序,反而挑起戰爭,樹立更多敵人。在這個情況底下,五角大樓在1992年定下的國策:維持絕對懸殊的軍事霸權以維護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現今見得搖搖欲墜。作者認為每年接近800億美元的軍費僅能維持航海線的安全以確保有平價石油,倒不如拿錢投資綠色能源和改善全球暖化問題。而航海線安全問題就不必獨力完成,由該地區盟友完成便可。地緣政治格局方面, 作者認為應該退出沒有利用價值的中東 conflict zone;在東亞事務上避免以激進行動挑釁中國,提議用監測系統和導彈防禦系統保護東亞盟友;對俄政策方面則要尊重俄方核心利益。
無可否認,美國在軍費上的負擔的確很大。尤其中國崛起後在台海和南海大做文章,蠢蠢欲動。俄國也在東歐挑起事端,匈牙利和波蘭等國被右翼民粹主義之風吹襲。美國的確沒有絕對優勢同時對抗中俄和處理中東事務。但若如作者所寫般再度採取孤立政策,默許中俄成為東亞和歐洲霸權,那很大程度上對前人所建構的國際秩序和盟友不負責任。作者誤判了現今的地緣政治格局,認為撤出東亞島鏈政策沒有代價。實際上,南海是美國在東亞的盟友:日本,韓國,台灣的經濟命脈。例如,日本有70%-80%的原油需要經過南海運輸線才能抵達日本。若中國牢牢控制住南海,即控制了東亞三國的經濟,他們就很大可能被動地倒向中國陣營。島鏈政策一倒,美國國防就會受到極大考驗。
而且作者也過份低估中俄兩國的野心。採取孤立政策只會重蹈張伯倫綏靖政策的覆轍。筆者猶記得《2049百年馬拉松》一書深入地研究中國國策,並認為鄧小平的韜光養晦政策和習近平的全球命運共同體只是欺騙西方自由陣營的手段。一旦讓中國的國力提升到某個水平,它絕對會推翻美國,取代其成為全球霸主。作者也與主流的西方左翼學者一樣,忽略了李光耀對中國的評價:中國人民要的不是自由和民主,而是中國復興,一雪前恥。而以霍布斯的 “Body Politic” 理解,中國人有這想法,其政體的國策也會一樣。當中國統治世界後,國際秩序就不會以再合作為主,而是奴役。
2.) The Folly of Retrenchment: Why America Can’t Withdraw From the World
by Thomas Wright
這篇卻得出不同的結論。作者主要解釋為何美國不能撤出世界和主張 Selective Retrenchment 選擇性縮減和緊縮開支。他認為應該把放在中東的資源逐步減少,而在歐洲和亞洲的部署就維持不變。
作者也比較了兩派學者:Realist 現實主義者和 Progressives 進步主義者的看法。Realist 的代表人物有約翰·米爾斯海默 (John Mearsheimer)。他們主張可以退出威脅較細的地區如中東,但要保留圍堵主要敵人中國的資源。Progressives 則主張接受兩極體制 (Bipolar System) 甚至多極體制 (Multipolar System) 的現實,放棄現今單極體制 (Unipolar System) 下的政策,盡早保留資源應付崛起中的對手。作者批評 Progressives 的部分理論把中東的處境和考量照辦煮碗搬到中歐地區是過分簡化,認為應該有不同的衡量標準。但同時和「中國威脅論」不同,作者把出發點放在美國和盟友的關係上。他作出幾個推論:在亞洲,如果美國撤出日本要她在軍事,外交事務上自給自足會被鄰近國家韓國認為日本右翼將會崛起而令日韓關係惡化。同樣地,若美國撤出歐洲中亞地區會令當地人民認為要自給自足而令右翼崛起,也會令一些不堅實支持民主的國家因為沒有了美國這個靠山而倒向俄國和中國。
3.) The Digital Dictator: How Technology Strengthens Autocracy
by Andrea Kendall-Taylor, Erica Frantz, and Joseph Wright
近年科技的進步,社交媒體和區塊鏈的崛起被人們認為是再一次的全球民主化風潮。作者卻有不同看法。他認為數碼科技的進步助長了極權的擴張。它提供諸多來自和數據證明極權近年如何依靠科技鞏固自己的權力。極權國家的共同點是抹煞每個人的自由意志和獨特性,重構社會而令所有人必須依靠政府的資源,這樣就能進行監控和「維穩」。科技的進步和普及提高了「維穩」的效率和大大降低了支出。
作者研究了近年全球民主運動和科技的關係。基本情況和香港抗爭者的經歷差不多。一開始民眾利用科技組織示威,透過社交媒體散播資訊。但後來政權也運用科技例如 AI, 人臉識別系統甚至打壓科技的使用如禁網,禁止使用某些應用程式。結果反過來主導局勢,成功減少示威活動。
而世上極權所用的手段也差不多,更會互相學習,交流和輸入技術。在中東,非洲和東南亞的一些發展中國家也有中俄兩國輸入技術和設備,從而加強對其國民的監控。而中國共產黨近年常用的網軍也是師承俄國的網絡超限戰。民主理論學者戴雅門 (Larry Diamond) 的《妖風:全球民主危機與反擊之道》曾研究過俄國如何利用 AI Flooding 和大量製造假用戶散佈 Fake News,最後成功吞併克里米亞和左右美國總統選舉。在此再比較中俄兩國的網軍政策的分別。相信香港人和台灣人也對鄰近地區的網軍做法十分熟悉。中國作為潛在的世界霸主,網軍的主要目的自然是要抹黑對手而把自己吹捧成為文明古國和救世主。而俄國不是文化輸出國,網軍的目的就自然是發放 Fake News 抹黑政府和政治領袖令其失去信譽。Fake News 有兩種:第一種是假資訊 Disinformation;第二種是錯誤資訊 Misinformation,他有謠言,諷刺,扭曲,捏造,誤導,謬誤等的特徵。Misinformation 幾可亂真,不能輕易分辨和杜絕,但威脅比 Disinformation 更大。
最後,作者認為美國應重奪科技大國(尤其是AI)的地位,再作道德示範。同時也提及 Magnitsky Act 的作用,認為應好好運用法案阻止極權擴張。
參考閱讀:
The Price of Primacy: Why America Shouldn’t Dominate the World by Stephen Wertheim
The Folly of Retrenchment: Why America Can’t Withdraw From the World by Thomas W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