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高雄市長韓國瑜,於六月六號罷免當日,以約94萬同意票比2萬5000票不同意票罷免確定。(罷免制度可參考罷免是民主表現?還是政治手段?)而令人感到不幸的是,原高雄市議會議長許崑源也於該晚墜樓身亡。相關韓國瑜支持者也發起相關支持罷韓之罷免活動,其中包含高雄市議員黃捷。因此,筆者想進一步討論,在罷免過後,該如何看待台灣社會。

取自韓國瑜官方FB

其實在罷免過後,筆者的心情是開心夾雜著不安的情緒,一方面能見到,高達94萬高雄市民願意選擇出門投票以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件事,感到十分開心。但另一方面,卻也不安罷免過後,市民的態度分裂情況不同政黨間之緊張關係,會不會產生一種負面效應,讓原先不佳的氛圍更加惡化。

當罷免成為了一種催化劑,只會更加對立、分裂。

罷免成為了一種催化劑,讓台灣人民在不同意識形態下,更加為對立以及分裂。事實上,罷免不是為了要剷除異己而存在,而是為了使人民有制衡公權的力量。任何的民意代表、代議士所擁有的權力是人民藉由選票賦予的,相對地人民也應有其能力得以將其權力收回的制衡機制存在。公權力與人民之間本身必存於一種權力不對等關係,但關鍵不在於不對等,而是該討論是否有權力過大或者是濫用疑慮的範疇。很明顯罷免制度則是為了後者而存在。

而在罷免過後,筆者所看到的是人民開始將罷免視為剷除異己的手段,對於筆者而言,輿論所談之報復性罷免,是一種獨裁者的戒嚴,更甚者成為一種可以容忍仇視性言論的藉口。議長的死亡、藍綠紛爭等事件,態度上都應採取理性的討論,縱使與你的意見不同,也不該恣意評價。

韓市長被罷免後,該檢視的不僅是韓國瑜,其實人民也試著該思考,為何會選出一個被罷免的市長,也許這不是人民的錯,應該說沒有任何人犯錯。在短時間的選戰攻防中,這個社會是否有讓人民有充足的時間好好了解該候選人,無論是個人風格上抑或是政策方向,而媒體對於宣傳候選人,是否有虛假意識的疑慮,而上述這些都應該被重視,而不是在罷免後被忽略。

罷免不該是催化劑,而應該是避免人民權利侵害的止痛劑。

韓國瑜罷免事件後,對政治人物來說,所代表的意義,是民意代表需要好好正視自己的權力運用,而非選上後恣意妄為濫用權力。對人民來說,應該好好慎重地投下每一張選票,真誠地認同該政治人物或政黨理念。對社會來說,應該是好好思考意見對立的發生,而是探討該如何建構良好的意見交流環境。

罷免過後,誰是贏家?

罷免後的台灣,如果各處充斥著仇視言論,對立衝突不斷,你反我、我反你的情節不斷上演,則沒有人是贏家。

但如果,代議士確立自己的職責所在、人民認同投票、社會是良好的意見交流環境,我想,只要是台灣人,身存於這個民主共榮的國家,都會是自己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