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文草稿於 2020 年 6 月中旬完成,當時因故未發表,但書寫內容竟依然適用於三年後的今日處境,所以我將草稿內容稍作修訂、補充脈絡並公開分享。

罷韓後的波瀾

實在很不想再寫一篇有關韓國瑜的文章,但隨著時間前進,我卻愈感詭異。直到我知道這種異樣感從何而來。
二零二零年六月六日,高雄人參與了「中華民國在台灣」史上的首次直轄市長罷免案投票,在反罷方呼籲不要投票的冷處理下,同意罷免票數遠遠超過罷免所需的五十七萬門檻,以九十三萬九千餘票對上兩萬五千餘票的極大懸殊通過罷免。
原以為,通過罷免案後,高雄能暫時重回平靜的日常,靜待三個月後的市長補選,殊不知後續引發的種種事件與政治討論佔滿媒體版面,繼續以轟炸式的態勢強暴閱聽人的眼耳,令人生厭。我明白在各學科領域上,罷韓案是具有多重研究意義的,因此要提出分析或看法無妨,但問題在於某些講法真的令人咋舌。
其中,身為高雄市民,我最不能接受的講法,就是「把罷韓九十三萬票化約成某黨操縱」,我真的打從心底憤怒。這些大放厥詞的人,平常根本就不住在高雄,根本不清楚高雄這兩年來的氛圍,但他們卻亂講話後,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人,然後留下滿地瘡痍的戰場,這叫高雄人情何以堪?

剖析罷韓

能不能從精神醫學角度切入?

在罷韓前後,我就一直在想,不曉得有沒有學者會從精神醫學的角度來看高雄人參與罷韓的動機與行動。我不敢僭越專業,但從一個本地市民的角度來看,高雄這座城市本質上是受到極大的創傷,從最早期的「重北輕南」發展形態下,高雄美其名為工業重鎮,但其實是背負了高汙染、高風險的悲哀,同時又必須遭受「南部俗」論述的冷眼看待,可是這樣的傷痛沒有得到重視與處理。
因此,我覺得辛翠玲老師說的很正確:
在高雄,許多人當時的態度是:那我們接下來等著看,你能夠做什麼?這裡面有很多選民,不是在黨派的概念下去投票。從學理的角度,這樣的票也容易愈快被收回。因此認為高雄是為韓的本命區、成為「韓粉」大本營,是完全錯誤的解讀。

民進黨在傳統高雄市執政20年、舊縣區執政30年,但不管在縣或市,經營發展都遇到瓶頸。民進黨雖然在高雄做了許多硬體建設規劃,但我們也很清楚,在最關鍵的城市產業轉型這塊,他找不到出路。

—摘於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教授辛翠玲
於公共電視「有話好說」節目發言,2020.06.09
高雄長期就是處在中華民國台灣的「帝國邊緣」,這種宛如「內部殖民」的環境養成高雄人天生反骨的個性,而我作為一位土生土長的南國子弟,早在韓國瑜競選高雄市長時,我就感受到他那充滿「台北中心主義」的論述,屢屢踩到我的「南國神經」。但我不認為只有我有那種令人不快的感受。
回看韓當選「百日」時的民調,其實年輕人對他的支持度、對於城市的看好度,高達八到九成。而整體滿意度也破六成。這是去年四月的事情。

五月,他表態願意參選。當「Yes I do」出來的時候,街坊當中已經有人會主動去拿罷免連署書,改變是很明顯的。

到七月,國民黨正式提名。他開始全台跑、周末造勢,唯獨跳過了高雄市;而當九月民調出來時,他已是全台22縣市排名最後一名。

從四月到九月,短短五個月,真的是藍綠惡鬥下的結果?或者導火線仍然要回歸參選總統本身?藍綠惡鬥幾十年都有。如果當初沒有那樣的因,外部因素不會發酵到這樣的強度。

—摘於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教授辛翠玲
於公共電視「有話好說」節目發言,2020.06.09
辛翠玲老師的觀察,同時也與我的觀察完全呼應。韓國瑜就算當選了高雄市長,但他仍不改他那「天龍態度」,以救世主姿態不斷強調高雄建設的落後、經濟的頹靡以及羞辱住民「認賊(民進黨)作父」,聽在高雄人耳裡滿是諷刺。
就事論事,高雄在民進黨執政時期,硬體建設突飛猛進,整體城市文化逐步萌芽,雖然被批評只砸大錢蓋硬體,但其實這是高雄人的「光榮感」再造過程。寫到這裡,不禁想請各位回想韓國瑜本人或其團隊講過的種種話語,事實上就是將高雄人的傷痛經驗再度喚醒,你若是高雄人,你不「混怒」嗎?

罷韓的公民草根運動性質

因此,罷免韓國瑜之所以成為高雄本地的公民運動,並不令人意外。外縣市的人可能只有在投票日當天才打開電視看開票「看好戲」,但罷免案不是一夜之間成案,高雄人從去(2019)年開始發起罷韓連署,大街小巷、樓上樓下都有罷韓連署書的出現,那種從草根發起的自主行動,真的會讓你驚嘆台灣公民社會的力量。
這就是「毋甘願」的力量,高雄人不想被看扁,唯一的出路就是罷免韓國瑜,這個屢屢惹出爭議以及看不起自己治理城市的市長。年初時(2020),我是對第二階段能否過關都抱持懷疑的,但光看罷韓案第二階段連署的速度,幾乎是在一個月內就收妥四十萬份連署書,我才發覺,罷韓的聲浪已經來到巔峰。
但顯然,中國國民黨和韓國瑜至今依然不明白,為何有九十三萬人出門投下同意票,更可惡的是他們將這場罷免的結果歸於「國家機器」,這根本完全抹煞高雄人的心志。有誰還記得,去(2019)年年底舉辦的 wecare 大遊行,堪稱高雄史上最大規模集會,結果韓國瑜一句遮羞布打發,這難道不荒謬嗎?而原以為能透過罷韓投票來為自己和高雄吐一口氣的高雄市民,沒想到被各種話語權「被動收割」,這是二度傷害。
我曾在罷免投票日當天寫道:
我必須再次強調,高雄市民對韓國瑜市府執政的憤怒,並不是一夜之間形成,而是壓力鍋的累積,從今年初的總統大選得票情況就能看出民意趨勢,而今天的投票結果已經十分清楚向全國人民傳達出一個訊息:滿嘴唬爛與毫無羞恥心的政客是被人民唾棄的,台灣的民主政治不需要這種政治人物。

—摘於本人臉書貼文,2020.06.06

小結:補完三年前的未完成稿件

不知為何,我在 2020 年 6 月罷韓後,氣噗噗地把這篇草稿寫到一半,然後就暫時擱置到現在,但我覺得是時候把它給完成了。即便罷韓的歷史事蹟已事隔多年,但高雄及高雄人的處境在「台北天龍主義」的冷嘲熱諷下依然沒有太大的變化,甚至在下筆此刻,曾在 1994 年立委任內差點也被罷免下台的韓國瑜,竟然被中國國民黨列為本次大選中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名單首位。
這件事對當年投下罷免票的高雄市民而言,是何等諷刺與無奈,中國國民黨真的是徹底看不起高雄,成天阻擾嘲諷抹黑本地建設發展就算了,還用這種方式羞辱高雄人,羞辱台灣民主。不過,高雄在「校正回歸」後,這幾年來市政突飛猛進,這是不爭的事實。
因此,若要為這篇遲到三年的拙文做一點盼望的結論,那就是:我個人相當期待這次中國國民黨在高雄的區域立委繼續維持零席紀錄以及政黨票得票率偏低的選舉結果。高雄人,不要被人看扁啊!

 Su-Hong
 於台灣.高雄.灣仔內
 2020.06.11 初稿
 2023.12.09 23:49 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