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到底有多大呢?對一些人來說,世界可能代表整個地球,甚至宇宙,又或者還有一種更詩意的說法,那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能接出到的一切。然而,正是在最後這一個說法中,才恰恰體現了人在實際經驗上對世界想像的範疇。在德語世界裡,「Weltanschauung」意味著的不僅僅是我們一般以為的認識國際事務或全球大事的那種世界觀,而是指人類精神中所構築起來的世界樣貌,它與人的價值觀或生活方式處於一種合理的狀態,但是這種合理的狀態並不等於真實世界的全部。舉一個例子來說,大部分台灣人可能透過學校教育或媒體,或多或少都能對歐洲的巴黎或柏林有一定的想像,但只要買一張機票去到現場便能發現這樣的想像與實際在當地的印象還是充滿許多差異,這也就是我們精神中的世界觀所能發揮的極限。這或許會讓人以為,這樣的世界觀是不是需要被突破,一個有志氣的人是否應該要盡其所能的去了解整個真實的世界。但是,這樣一種想法不只忽略了個體人類的認識力之侷限,也會使人為了不斷突破自我而產生影響個人基本生活判斷的虛無主義。人要能掌握生活中的一切,最好的辦法便是順應著生活中那種激發自己深入思考且探索的知識,並逐漸完善自己認知能力下的世界觀建構,而這個過程往往是歷史性的。

人類之所以想要學習歷史,並不是因為 聽故事而已,更重要的是,將那些能夠激發自己好奇心或深入思索的過去之事和自己的生活或價值觀互相連結後,人們也將更加地了解自己以及自己所處的環境。在十九世紀的德國學術界,中產階級往往把歷史教育視為「人文教養」( Bildung)中最重要的一環,為的就是要能獲得一個與自己生活經驗相和諧的世界觀,並且也更加能知道自己在這世界觀當中的位置。

那麼,對台灣人來說,怎麼樣去形塑自己的世界觀呢?既然,前面已經提到了生活中的激情刺激了人們對歷史的探索從而由歷史逐漸描繪自己的世界觀,想當然耳,首先要尋找的便是那使整個台灣命運共同體感到激情的事物。對一個民族而言,能夠使整個民族感到激情的事物除了天災,要不就是戰爭與政治了。對台灣人而言,政治或許是促使這個民族感到巨大刺激好幾個世代的事物,而它直到目前為止的經驗上,則是以民族的獨立自主之型態顯現。而追求民族自主的理想,背後的經驗則源於近百年來不斷受到他者民族以極權方式統治或威脅。因此,大致上可以用一幅近百年來的東亞歷史圖景來描塑台灣人的世界觀,在這個世界觀當中整個東亞社會自西方將文明秩序輸入以來仍持續處於不規則的劇烈變動之中,而台灣民族正是這一系列變動下的受害者。處理東亞近代史,便是處理台灣人世界觀的認識,有了清楚而深刻的認識,才能指引整個民族渡過東亞地緣政治的惡浪。台灣、日本、中國是這近代東亞交響曲中相互交織的主旋律,背後尚有西方文明與反文明的背景旋律,共同譜出一個屬於台灣人的世界,也就是我們共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