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是前哨、文字的主角,新聞媒體一步步操縱你的大腦
大家都知道多數台灣媒體被政治力滲透,但我相信你無法想像,台灣的媒體環境早就被滲透到,彷彿戰後的斷垣殘壁、杳無生機的廢墟,一滴乾淨的水都找不到。
我們看了很多新聞,知道的卻來越少、越來越不重要
電視新聞只是前哨戰
最常被拿出來批判的是「電視新聞」,但電視新聞的長度不長、講究畫面的張力,因此溝通的訊息非常片段,依據觀察,他的作用通常只有政治操作的:
- 序曲:
開始讓社會大眾認識這個議題,並培養其成為下一階段的社會焦點。你有沒有注意到,去年幾乎只有香港反送中的新聞,鮮少其他國家/國際新聞呢? - 配樂:
一起事件在延燒的時候,配合電視新聞給予大家畫面感,提升社會大眾的參與感,激起大家的憤慨與同理。這也是為什麼政治人物都需要熱血、激昂的動作,也是讓畫面的呈現有更好的效果。 - 尾奏:
大量播報議題的關鍵結果或里程碑,並將此定調議題的「結論」,並同步搭配其他議題的序曲,成功再把觀眾的目光轉移到下一個焦點上。同樣以反送中為例,建立「2020大選」與「反送中」的強烈連結,並定調「蔡英文的勝選」等同「反中的勝利」。反送中雖然還沒結束,但對多數人來說,已經毫無意義。
你更傾向相信自己主動閱讀的文字,但它寫的是真的嗎?
政治主旋律:文字媒體
那真正的主角是誰?是文字媒體。
政黨透過掌握文字媒體,包括以前的報紙、現在的粉專,傳遞特定立場的觀點,甚至是抹黑對手(其實也不用「甚至」啦,這天天都在發生,藍綠都有)。
關心台灣政治的人,通常會去看具名記者的政治新聞、社群或專欄的專家評論、政治粉專的內線情報,拼湊出對政治現實的「想像」,但更多時候這只是掉入特定政黨希望認知的世界。
- 政治記者為誰服務?
有點良心的記者會乖乖交出長官要求的內容、願意出賣良知的記者,會建立與政黨/派系的特殊關係,成為放話的管道,說出來的話、寫出來的字,當然就會偏向某一方。
有些立委為了建立與記者的關係,提供寫稿空間、糖果餅乾的事情並不少見,更有甚者是直接拿錢辦事,掩蓋錯誤、攻擊對手、誇大政績,PTT上也有很多對這類記者的討論。 - 專家評論夠專業嗎?
任何專家都應該有自己的立場,但為了捍衛自己的專業,刻意或無意地忽略不利資訊,也是所在多有,讀者不可以、不應該照單全收。我無意抨擊專家的專業能力,但是作為閱聽人必須平衡接收資訊,專家自己也不該期望讀者無條件相信自己說的話。
而無良的專家、甚至掛個名的假專家(茅山道士?),不只說的話似是而非、背後利益也不為人知。大眾通常可供批判的知識,但可以一定程度參考自己的生活經驗,或多看網路討論,雖然無法形成自己的觀點,但至少不要輕信一家之言。 - 為什麼有人願意建立政治粉專?
你有沒有注意到,過去這1、2年,政治粉專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不能收業配、消耗個人時間、上班時間發文、緊盯政治動態,這根本是全職的政治觀察家,難道他都不用上班賺錢養家嗎?還是其實政治發言就是它的工作呢?
這些政治粉專,有極大的比例都是受到公關公司所指揮,而客戶自然就是政界人士(各派系都有,所以不會每個粉專都會針對特定議題發言),所以才能在第一時間取得內部人才能看到的政治文件、掌握細微的政治情報。
你連面對具名的發言,都會抱持批判、懷疑的態度,那為什麼對這些沒有頭像(像我一樣)、收錢辦事、對議事程序根本一知半解的政治粉專,你卻可以毫無保留地相信他們所說的話?
你所認知的世界,完全是用金錢所堆砌出來的假象。簡單說,你跟楚門沒兩樣。
楚門可以走出攝影棚,但你可能走不出這個虛構的資訊世界。圖片來源:《The Truman Show》
用一個平民百姓的標準,監督這個政府
即便有這麼多的操作與謊言,但是有很多東西騙不了人,生活過得好不好、經濟有沒有好轉、環境有沒有更乾淨、房子有沒有變便宜。
上面這些管道所操作的資訊,幾乎都是要改變你對事情的標準,但是做為一個平民百姓,你對待政府就應該是唯一不變的標準:做好該做的事。或許要查資料、看立院表決紀錄,很難很辛苦,我也會在之後的文章,說明一般人可以做到什麼程度,但如果你不願意做,就只能繼續活在被政治操弄的騙局中。
你每天得七十二變滿足老闆需求,那為什麼你可以接受領你納稅錢的人,掰一堆理由來推託原本就該做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