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CD:《男燒衣/客途秋恨》
筆者早前撰文,指出香港在1949年中國大陸變天前夕後期,「奇怪亦偶然地」保留了不少傳統武術血脈(1)。除了武術,還有粵劇及與之有關的說唱音樂,例如南音(2)。
南音觀感上比粵劇更老派,相信是由於孕育南音的社會條件及氛圍早已消亡,粵劇因為較多人演出學習,反而更具生命力。部份粵劇伶人今天偶爾表演南音,已經把南音陶造成精緻藝術。
筆者那一代親灸大量粵語戲曲電影,自以為略懂一點兒粵曲,亦想當然把粵曲與南音隨便劃上等號。爾後懂得南音greatest hit《客途秋恨》,開始了解更多南音的源流、特點、藝人等。然而《客途秋恨》並非筆者的啟蒙,《男燒衣》才是開天闢地一剎那。
1987年,香港電台製作劇集節目《小說家族》,把李碧華撰寫的《男燒衣》拍成短劇(3),劇中沓沓瀰漫的聲音,就是白駒榮唱《男燒衣》。
雖然當日只是驚鴻一瞥/一聞,嘩!怎麼這首「粵曲」意識何等頹廢、氣氛如此蒼老、音質這麼粗糙?
今天我們非但不會月旦《男燒衣》蒼老頹廢錄音差,反而稱之為有「韻味」,尤其白駒榮這個既「殘舊」、「低清」又沙啞的錄音,如同黑膠唱片「炒豆聲」一樣,令人發思古之幽情。而筆者驚豔《男燒衣》,更因為其用詞咬字。
留意《男燒衣》歌詞,會發現不少今天極少機會用上的詞彙用語,例如大能(陽去聲nang3)鎖匙、刨花、芽蘭(有人讀陽平聲laan1)帶、埋街、煙槍/煙托/雷州斗、煙屎鈎、舊公煙、馨香翳膩、燂佢幾口….等等。今時今日,既無人紮腳,亦無人公開吸食鴉片,各式美髮護髮用品完全取代「刨花」….等等,說唱這些古舊生活詞藻,其陌生、距離感同時造就種種浪漫遐思。
對,只能遐思。公煙(鴉片煙土)如何馨香翳膩?筆者領略不了這種頹廢美。
另外,白駒榮唱《男燒衣》版本部份咬字,與香港盛行的粵音有別,例如首句:
聞得妹妳話『死』咯
「死」,白駒榮用所謂「西關口音」(4)唱出,讀作為「史」(si2),而非常見的sei2。爾後無論梁漢威或阮兆輝演唱《男燒衣》,都非常「學究」地追隨前輩,唱作si2,而且分辨得到是刻意「咬」這個西關口音出來。然而網絡上找到瞽師杜煥的《男燒衣》錄音,「死」唱作sei2,韻味依然,不覺違和。
杜煥(1910-1979)與白駒榮(1892-1974)同樣「正宗/老派」,誰「是」誰「非」?或者,細聽兩位老派南音的精髓,正是那種看似隨心而為、不尚矯飾的說說唱唱。後學慎而重之細緻推敲,反而唱得拘謹了。
最後,要談談白駒榮版本《男燒衣》,如何摧毀自己苦苦經營的浪漫愁緒遐思。《男燒衣》頭三分二篇幅,唱盡多情恩客悲傷逝,誰知完曲前筆鋒一轉,有位「艇嫂」向這位多情「大相」介紹一個二八芳齡「馮人引」(名字好怪誕….),小妮子「靚過花魁」、「腳又細時滿手黹針」,惦記著「佢要揀個多情人仔至兩相登」。言下之意,多情人仔就是眼前恩客。悲傷徐徐退下,新歡暗暗登場,氣氛「逆轉」得有點突兀。
相比之下,《客途秋恨》同樣是多情恩客悲傷逝,起碼哀悼到底,沒有在曲終前突然高唱「妙甚,妙甚,鵲橋駕起」。
好煞風景。
註:
(1) 讀書誌:《武者 - 香港武林口述歷史》 https://vocus.cc/@jianwen/5b5a67dbfd8978000119b97d
(2) 《南音》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hk/南音
(3) 小說家族(1987),李碧華,《男燒衣》,由22:07開始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737&eid=46959&lang=zh-CN
(4) 《西關口音》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hk/西關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