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主派的根本性問題
香港立法會議場。(Credit: VOA)
說「貪錢」這個說法的確是簡略了的,要我分析嗎?可是這會比貪錢更對他們不利。
黃碧雲已經說漏了嘴,把那些人的想法說了出來,為何要貶低街頭抗爭和國際外交呢?因為民主派的核心問題,從來都是想定義香港民主運動為「讓『民主派』透過議會(已不是選舉了)成為一個公職人員」的次等公務員體系。
所以我必須修正,以前是選舉教,去到接受委任後,已經從選舉教退化到議會教。
變質的香港民主運動
香港民主運動,就是一個公職就業計劃。他形成了一個利益團體,那個利益團體,掌握了那些公職的分配權利。從議員,去到議員助理,去到衍生的 NGO 傳媒以及一切相關產業。他們的權力,在於這個利益團體裡面的倫理以及秩序。
而只要你遵從這個倫理與秩序,終有一天你也可以從中分配公職與收入,從而聚集了一群願意服從此秩序的人。這包括了各個議員,議助,黨員,以及傳媒人等。
街頭抗爭或者是國際外交,都並非這個體系的一部份,他們不會衍生任何利益(除了籌款),只有這個體系才能夠衍生穩定的利益,只有利益才能夠聚住這一群人去繼續從事「民主運動」。他們的說法也很明顯,不斷抱怨這份工作難捱,錢不多,為何要冒那麼多險,其實都是在講同一句話。
「如果沒利益,我根本不會想要從事民主運動」。
你看看楊岳橋就知道,為何湯渣落選,就一定要選湯渣的弟子楊岳橋?理論上湯渣既是民主叛徒,怎可以用他的弟子?而不是讓任何人自由競爭議席?
因為湯渣與楊岳橋是跟隨這個利益團體的倫理出身的,所以就算投共,只要合倫理就要尊重;相反,梁天琦(以及日後的所謂本土派)則與這個利益集團關係淺,或不服從倫理,任何不跟從這個小朝廷的人,就會由媒體懲罰,那就是說是「鬼」(按:意近內鬼,總之不是人)。
他們民主派是 monopolize(獨佔)一部份公職的小圈子。
在這個倫理體系中,可能你是由小黨員開始,贏取上層的人賞識,慢慢地爬上去,成為議助,然後再分配你當議員,區議員,裡面就是一個升官圖,高層可以論功行賞。它是依附在大朝廷上的小朝廷,只要你在裡面被封官,就可以得到俸祿以及名聲,是一個小小的官場。大家加入也只是希望有一天能成為這體系的上層。
民主派為甚麼平庸?
林卓廷本身就是很好的例子,他當初加入民主黨純粹是碰巧搵工(找工作),而這種對民主基本上沒理想也沒想法的人,卻是可以一步步的爬上去成為上層,那些想上位的人,比想搞民主的人,更適合這種環境。最終走上上層的人,不是變得平庸,就是本來就平庸,但很多人已加入了這個「大企業」,他們正等著被回報。
而支系的人,就會派他去當區議員,一樣是一種封賞,不過是一種次等的。簡單來說,立法會是京官,區議會是地方官,完全配合一個迷你的小中華王朝的架構。
所以民主派會接受政改?為何違反民主也接受?因為只要多了席,讓他能分配的利益增加,他的體系就能生存下去。你明白這邏輯,就知道只要政府增加對他們的薪給,和席位,他們就會覺得有利,作為回報,他們也會將一些無法對抗政府的溫和派,盡量拉上來,避免跟政府衝突太大,平庸就是源自他是越平庸,越溫和,反而越容易壯大的。
假設政府不給他們任何公職和收入,會怎樣呢?
那整個體系就會崩塌,說實話,這些人養尊處優了那麼多年,一堆「我議員收入比工作還要少」的專業人士,說得出十萬元是少錢,然後又可以供一層一千萬的樓,這些人失業一年幾年,都絕不可能會餓死或者窮。
可是,單純保住已有的利益不餓死是不夠的,因為他們必須許諾自己跟隨者的未來利益,也就是今天在做議助,或者是黨員未上位的人。這些人之所以願意跟隨,做義工,就是回到同一句話「不是為了現在或未來的全職收入,我根本不會從事民主運動」。
民主派為甚麼會接受委任?
一旦全部不接受委任,會有甚麼結果呢?就是沒大餅可以畫給這些人,而這些人一旦看到跟隨他們的未來,並不會揚名立萬,不會當議員,甚至連議助都沒有,不會有任何東西,這麼多年的投入將會化為烏有,白白幫了這些人當義工。
之前民主黨的林子健,或者蔡耀昌,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們就是這些跟隨多年之後一無所得的人。這些人期望這麼多年沒功勞也有苦勞,能夠得回一點點東西。
也有些人像劉江華,馮甚麼一樣,有較多的利用價值,就直接被政府收編,反正這些人都是求一份好的全職,本質上沒有分別,較成功的變劉江華、林卓廷,拿過十萬,較失敗的就只有在大腿上釘書釘。
但只要你沒有了議席,這一切的許諾都會消失,整個期望體系就會瓦解,也就是說,民主派本身可能會消失一半,甚至大部份成員,利窮則散,之前吸引了一大群「因為全職有薪才搞民主的人」,在確定你給不了有給全職時,他們就會離開另謀高就,找一份別的工作,不會再當義工,不會再理會這個民主運動,只剩下一些不在乎這些事能否為自己帶來收入的人,而這絕不是大部份。
就像科舉結束,那些讀四書五經的書生,就會崩塌,因為讀來出士的意義已失去,你還是可以當個書法家或文學家,但他們本來讀來不是為了作詩而是為了當官的。
故此,民主派不接受委任,「民主派」本身就會大規模的崩塌,整個信仰體系也會消失,這只需要幾年。
一個林卓廷是剛巧搵工(找工作)搵到民主黨而成為了民主派,你以為他是唯一一個?這裡面有一大堆只是不幸地,因為求職混了進去的打工仔,「民主派」的骨幹構成,是建基於一大群這樣的人,當賞給他們的次等公務員體系消失,他們也會一起消失。
去到「不接受委任民主派就會大崩塌」這點,你明白為何他們那麼堅持接受委任嗎?沒了議席,他們就留不住人了,他們不像我們,他們的人意識形態不夠強,很大程度是靠利益維持的。
成了公職冗員的民主派議員
well,所以你說議席資源,唔通益建制派(難道要給建制派),我怎會吃這一套呢?之後的我也不用說下去,目標就是「保障政府分配一個全職給我」的人,依此出發點的政治思想,你們自己可以想像下去。例如公務員加薪他們會否同意?你也想到他們會同意吧?他們自己就是公務員。
他們的言論,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濃濃的公職冗員味道,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對政府是,對民主運動也是。
不過之前衝突沒那麼尖銳,他們的真心意,也容易掩藏;而現在衝突尖銳,他們的話就變得露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