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照封面改版為哪樁?以使用者需求導向分析
今天(2020/09/02),行政院公佈將在 2021 年開始採用的新版護照封面設計,照例又引起台灣網路社群一陣討論。姑且不論設計美醜或者是背後的政治意涵,我想站在一個從「使用者需求導向」為出發點的角度,來談談新舊護照設計的不同之處,以及背後的脈絡。
你喜歡修改後的新護照封面嗎?偷偷說⋯⋯我雖不喜歡但可接受
在此之前,我想先簡單提一下近年在做產品設計時會採用的「JTBD(Jobs To Be Done)」概念。
JTBD 是由「破壞式創新」理論聞名的哈佛大學教授 Clayton Christensen 所提出的一種探究使用者需求的研究理論。此概念的核心意涵在於:「顧客」「雇用」了產品與服務以便執行生活中需要完成的「工作」。我們必須從顧客的角度來思考,了解顧客為了什麼在做這件事。把顧客的「工作」認定為顧客必須解決的問題或必須完成的任務。
而顧客過去可能也「雇用」了類似產品服務在進行「工作」,在進行的過程中,這些產品與服務是否有符合顧客需求,完成了顧客的「工作」呢?又或是雖然能夠完成,但在過程的使用體驗是不好、不愉快的?如果使用體驗是不好、不愉快的,產品或服務的開發者又該如何符合客戶需求的方法,解決客戶的問題,讓客戶可以「解雇」原本的服務轉向「雇用」你的服務?
更多有關 JTBD 的介紹可以看這篇文章。
提完了 JTBD 的概念之後,我們要來聊聊「為什麼護照封面需要改版」這個議題。
雖然許多有關護照的問題,都不免俗的會導向與政治光譜相關的議題,但是以實際在使用護照的人來說,舊有的護照封面最常造成的困擾是「常常會與中國搞混」。
尤其是舊版護照中,「REPUBLIC OF CHINA」的字體非常明顯,而「TAIWAN」的字體又比較小,所以會造成台灣民眾在出國通關時在外國海關會被誤認為中國人,造成困擾。嚴重時,甚至會被扣留盤查與遣返。(別懷疑,許多外國人看到護照封面上有 China 就會認為你是中國人。)
為了要降低台灣民眾在國際旅行時的產生的諸多困擾,近年在立法院便開始有「護照封面改版」的聲音,雖然仍然產生了不少攻防與雜音,但在最後經過協調,終究還是決議通過護照封面改版的修改案。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新版的護照封面,到底有沒有針對前述在使用者產生困擾的點進行修改。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最明顯的是,在舊版護照封面上出現的「REPUBLIC OF CHINA」並沒有消失,而是縮小後,以重複三次的環狀裝飾,圍繞在國徽外圍。接著,往下看到英文的「TAIWAN」字樣明顯放大許多,並將「護照」兩個中文字上移,讓「TAIWAN」與「PASSPORT」並列。這樣的設計,相信是為了在出國通關時,提升海關人員辨識「護照持有者國家」的辨識度。
至於中文的設計字型與字體大小,似乎是與原本的設計相同,也能看出設計者理解本次改版的主要目的為何。
雖然新版護照封面推出之後有各種面向的討論,但是,相信以務實的角度來看,普遍民眾應該都能接受護照封面後,應該會在降低出國通關時造成的辨識混淆問題。而且舊版的護照在到期之前仍然可以使用。
那麼,你會打算在護照沒有到期之前去換新版的護照嗎?歡迎讓我知道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