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中驛設計者,一直都沒有正確的說法。台中驛是台中唯一三代同堂的驛舍,現存大家印象最深的是第二代,而前幾年啟動的高架車站是第三代。前幾年台中文史復興組合在台中驛西南方發現台中驛第一代的殘跡。



第二代及第三代並列的台中驛

木造的台中驛第一代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除了公文檔以及報紙以外,引用了黃俊銘老師的〈日治時期台灣官方營繕系統〉,這篇文章將日治時代的營繕課本課的演變,也有提到鐵道部營繕單位的變遷過程。

根據這篇文章,鐵道單位最早的營繕單位是臨時台灣鐵道隊(1896-1899),而在車站興建有重要的兩課,一個是鐵道部工務課(1899-1909),一個是鐵道部改良課(1929-1942),奇怪的是,1909-1929之間,有將近20年的期間,鐵道部是並沒有建築技師的。

「鐵道部」顧名思義是負責鐵道相關的業務,因此,營運、車輛、維護為主要的業務,廳舍的興建可以說比較不重要,甚至鐵道部本身的廳舍也是直到1920(大正9)年由森山松之助設計完工。

鐵路、橋樑的建設,由於牽涉到路線,以及安全,鐵道部招募了許多土木技師。早期有:新元鹿之助、高橋辰次郎等。而早期可以確定在鐵道部的建築技師有:野村一郎(兼)(興建第一代台北停車場)、松ヶ崎萬長(新竹驛),其中福島克己是以土木技師身分來台,在鐵道部也有廳舍的建築。

被遺忘的建築技師

由於清代的鐵路無法使用,因此日治時代以後,鐵路線的延長,以及新驛舍的建築,成為當務之急。通常第一代驛舍是木造,因此到了1910年代以後,包括乘客吞吐量的增加,以及白蟻等的破壞,使得必須要重建。

台中是1905(明治38)年縱貫線全通式的重要舞台,奇怪的是,對於台中第一代的車站設計者,我們一直都不知道是誰。直到........



記載了第一代設計師的名字「朝倉政次郎」,這本書,卻從頭到尾忘了寫最重要的第二代的名字是誰?


根據公文檔,朝倉政次郎是山形縣山形市人,畢業於京都帝國大學理工學科。於明治33年以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的身分來台,而明治37年兼任鐵道部技師。第一代台中驛建於明治39年興建完成。而另外一個史料可以證明他市第一代台中驛的設計者:


興建當時的職員錄,他住在「三叉河建設事務所構內官舍」。「三叉河」即現在的三義,代表了三義在明治時期有一個鐵道部的宿舍。

歷史宛如偵探一般

那麼,我們可以猜猜,第二代的台中驛建築是誰設計的嗎?

1910年代,有一個重要的組織「阿里山作業所」,隨著開採阿里山的物產,有許多總督府官僚聘任及兼官,包括朝倉政次郎亦是。阿里山作業所有一個鐵道課,總督府技師近藤十郎也在兼官,近藤十郎以紅磚及白色飾帶構成為重要設計標徵,包括台北醫院(今台大醫院舊館)、西門紅樓、建國中學都是代表作。

但是根據我查詢資料庫的結果,阿里山作業所鐵道課以土木人員為主,大概是阿里山鐵道的施工困難度,以土木人員為主進行工程。

在這個年代,有重要的建築家在前面講的鐵道部工務課,就是松ヶ崎萬長。松ヶ崎萬長是一個謎一般的人物,傳說他是天皇的私生子,而下賜領地松ヶ崎成為姓(是京都的地名,題外一說,我住過這裡耶!)。他和明治初期的官方考察團「岩倉使節團」到歐洲學習,建築有德國風格。新竹火車站(1913)非常典雅,是台灣縱貫體鐵路上的一顆明珠,大家經過時可以好好欣賞!


阿里山作業所於1914年被裁撤、1915年朝倉政次郎離開台灣。很可惜第二代應該不會是朝倉政次郎,雖然他從以前一直住在中部,也一直在鐵道部工務課。

而如台中驛一般古典建築語彙運用成熟的驛舍,到底會是誰的設計呢?


前些日子,寫作中區有找到台中第二代驛舍的藍晒圖,但是因為破損嚴重,而沒有找到設計師的名字。

我對台中驛第二代的設計師推論

從報紙資料來看,台中驛的興建工程從1916年開始,前述的松ヶ崎萬長,於1907(明治40)年開始聘任,但是職員錄的資料只有到1909(明治42)年為止,是完全謎一般的建築師。


查詢職員錄,1916年的土木局營繕課的名單如上,其中有11名有設計能力的技師(還有一名屬與兩名囑託,但是這幾個人都沒有設計能力)。

看這一份名單,也許第二代台中驛設計師是誰?應該呼之欲出了。

「森山松永助」明顯是打錯字,是森山松之助,是大正時代完成台灣公共廳舍最多的人。但是,森山松之助的作品除了總督府及專賣局這兩個建築帶有強烈的辰野式風格以外,其餘現存的較偏古典。(也許有人會把台南郵便局等一些現在沒有存在的作品納進討論)。

但是,我有一個更重要的理由。

近藤十郎,設計不只喜歡紅白相間,而且他也在鐵道相關事務的阿里山作業局兼務過

當然,有沒有可能還是松ヶ崎萬長呢?也有可能。根據黃士娟老師對他傳記的研究,他在1921年為了參加女兒婚禮,從台灣回東京,隨即過世。

而我第一次看到新竹車站的時候,看到其設計風格,與我熟知的台中車站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