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圖就是領土嗎?
【附圖:「版、圖、啚、鄙」字形演化】
一般人把「版圖」(出版的地圖) 等同於「領土」(領養的土地) 是不太正確的觀念。版圖可以按照出行旅遊的需求來繪製,但是領土必須實際去認領養纔可以啊!...... 舉例來說,我出版ㄧ張包含全地球的版圖,卻沒有領養或認養其中的任何一塊土地,那我可以說全地球都是我的領土嗎?......
漢字文化古代的「王朝」或「朝廷」(即意通漢字「中國」或漢字文化的「聯合國總部」之意) 很少使用「版圖」兩字,大多稱「天下」(天秤之下,意指「法律可及」) 或「江山」(意指「資源可取」) 來表示其經世治用的政經網路,但也不算是很明確的領土概念,並且在先秦時期的各種古籍中根本沒有「領土」這兩個字,通常只有較小型的「封國」(意通「邦國」) 纔偶爾稱其建國的封地爲「國土」。
「版圖」一詞在漢字古籍中最早出現在實施封國制的東漢聯合國時期徐幹著作之探討治國方法的《中論.譴交》之記載「古之立國也有四民焉:執契脩版圖,奉聖王之法,治禮義之中,謂之士;竭力以盡地利,謂之農夫;審曲直形勢,飭五材以別民器,謂之百工;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謂之商旅。......」,由於此篇〈譴交〉主要是探討官民在「交游」(即「外交或旅遊」) 方面的問題,所以纔說士人要負責刻版修好「版圖」(即「出版的地圖」) 供出國交游者參考,以免在陌生之地發生交游上的嚴重問題。
更早期的周代金文時期「版圖」一詞也是「圖書出版」的簡單意思,例如《周禮.天官.內宰》記載「掌書版圖之法,以治王內之政令。」即類似 hold managing books and published drawing-maps’s methods for taking union’s political orderings.;《周禮.天官.小宰》記載「......,三曰聽閭里以版圖,......」即類似 the third is listening to people by the published drawing-maps broadly.,意思就是根據岀版的地圖廣泛探訪人民群眾及聽取大量各地原住民的民意,此處「版圖」兩字還可能融合 published drawing-maps 和 broadly 兩字詞,也就是融合「出版的地圖」和「博廣地」、「明白地」甚至「部落語言腔調地」之意,「閭里」則可能意通 people,即 people = pluralE口plural里 = 複E口複里 = EE口口里 = ⴹⴺ吕里 = 門呂里 = 閭里。
可見,漢字文化的「版圖」是含概了國內熟悉的疆域和國外陌生的土地之概念,但不是「領土」的概念。然而,後世漢字文化及現代中文文化很多人把這兩個概念混淆在一起,很可能是極爲嚴重的認知錯誤,並且很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世界大戰。
此外,參閱一些古籍可知,古代漢字文化的「版圖」就國內熟悉的疆域而言可能包含「名籍」即「地名和路名的編錄」、「戶籍和地籍的資訊」之類,就國外陌生之地而言又可能包含聯絡道路及墾荒用地甚至是對外殖民城市的規畫資訊 [P.S. 周代曾經稱京畿即中國之五百里 (大約相當於現在的 207.9 公里) 之外配置的邊疆城邑為「鄙」-- colony = 口dot一口聯邑 = 口點一口口邑 = 口丶一囗口阝= 口亠回阝= 口㐭阝= 啚阝= 鄙],因爲漢字「圖」早期也意通 English 的 plan (排安;配;置;配置;佈;佈置;畫計;畫規;圖;啚,即「圖」的本字) 一字,即 plan = 啚連一ㄇ = 啚連囗 = 圖,亦即漢字「圖」本來也意通「規畫」之意,而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中也有提到這個「圖」與「規畫」意思相通的說法;至於「版圖」的「版」字早期也有「判」的意思,但在此「判」字可能是類似「區分」、「辨認」、「判斷地理方位及出行路徑」之綜合含意。
更早期之東漢許慎著作的《說文解字》只記載「圖,畫計難也。从囗从啚。啚,難意也。」。問題是,許慎說的「畫計難」是什麼意思呢?......如果從許慎提到漢字「漢」的發音是「難省聲」來看,或許可以推知,此處的「難」字可能是約略形聲拼音文字 hard (有「難」或「硬」之意) 一類單字的語音漢字,但在此可能假借「難」字的類 hard 式古音來表達 habitat 或 habitation 之類拼音文字的意思,和 difficult 之類的意思不一定完全相關。(P.S. 參考〈「漢」之謎,兼談渾話「漢奸」及「台奸」等之誤區〉-- https://vocus.cc/SubtleSpaceOfText/5d5df2d9fd897800014535e4)
換句話說,許慎提到的「圖,畫計難。」其實很可能是說「圖,就是用來計畫或規畫適合生活居住習慣的棲息環境和地點地區。」。以此觀之,「圖」所規畫的土地自然可能包括那些本來不太適合居住的荒郊野外,而類似殖民地或 colony 之概念的「鄙」自然也可能建置在遠離本國的陌生土地上,那麼更何況是所謂的「版圖」呢?......古人所謂的「版圖」應該是一種含概了國內和國外的出行計畫參考地圖或含概了國內城鄉及野外殖民城市的居住規畫地圖纔是比較正確的觀念吧!
【附圖:「版、圖、啚、鄙」字形演化 / 漢字「啚」是「圖」和「鄙」的本字,而「鄙」就是類似 colony 之意 #參考〈colon 與「冒-點連點-號記」即「冒號」(:) 的轉換密碼,兼談 colony 與「國圈連圈於野外人移」或「國範圍圈連範圍圈於野外人移」或「國呂聯地」或「國呂聯邑」或「鄙」等的轉換及 colonel 與「柱之人」、「柱仁」或遼代統軍官職「剋」及契丹文「去广仲」的橋接關係〉-- https://vocus.cc/BridgeWords/5dc4d7cafd89780001920a6c】
漢字文化這個意通「殖民地邑」或 colony 的「鄙」字也有「邊」的意思,可能就是因爲它早期是用來代表邊境地帶或國境之外的規畫城邑,自然它發展出來的城市文化也可能和原本的京城文化不太ㄧ樣,也許融合了一些異地的原住民文化,所以後世「鄙」字又造出「邊鄙」、「粗鄙」等詞,大概是引用其比較天然原始的文化風格之意境。
不過,再怎麼說,就古人「邑,國也」的概念而言,帶有符號「阝」(意通「邑」) 的規畫城邑「鄙」還是相當於一個完整的「國」,雖然「鄙國」不見得比「本國」的佔地面積還廣大,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應該還是具備一個單位的國家擁有的所有基本規畫項目纔能營運得更順利,例如:住宅、商業、娛樂、工業、農業、交通、通訊、學研、醫療、保全、特色產業、政經會所、資源中心、能源中心、......等等等。
所以,個人和設計界的友人聊及規畫時,有時候常常會特別提到:爲什麼有些城鄉發展的規畫案會「失敗」(lost combination),結果淪落爲空城或鬼城的局面呢?...... 那可能是因爲,當初我們沒有將那個規畫案當作是在規畫一個獨立而完整的國家來對待!
P.S. 相關文章:與專題分頁「中國問題及問題中國」相關的其它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