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最近接連看了幾篇文章,都與「訂閱內容」有關,對於時下的閱讀風氣與生態,粗略地表達與下自己的看法。


過去網路還未誕生,或者還沒發達普及的時候,人們所習慣的閱讀載體都是報紙、雜誌和書籍等紙媒體,除此之外,多半無法從其他地方去取得更豐厚的資訊。我想起小時候,家裡的人不是務農,就是在外頭的餐飲店內掌廚,與讀書打不著八竿子事,卻出了一個好讀書,甚至還獨自一人跑到美國求學的姑姑。因為她的關係,家裡就有不少的刊物,我也因此沾染上了書卷之氣,觸摸書本、翻動書頁、嗅聞書香,光是閱讀就能耗掉我大半個假日。

之後,我央求爸爸幫我訂閱《國語週刊》,每週三(印象中是,具體忘記了)下午都會由郵差送到家裡。每到這個時候,一放學回到家,我就是翻找信箱裡或者客廳的桌子上,那一份由塑膠封套包裝著的刊物,然後津津有味地讀著。

一直到後來,《國語週刊》有一種特別的服務,就是在訂閱到達一定的期數後,能夠付費再把這一份一份的刊物,裝訂成一本精裝本的書籍,更便於翻閱。當然,我也是拜託了幾次,交換了幾項條件之後才達成這個目的的。

圖片來源:國語週刊官網

對於閱讀的熱情,自始至今仍未變過,甚至更勝從前。不同的是,自己從單純的閱讀者,轉變成一個文字產出者,這才發現,大家的閱讀習慣與觀念跟從前不一樣,而這和網路的快速發展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網路,人們獲取知識資訊的來源不再侷限於傳統的紙媒體,而是透過電腦、手機就能非常快速地找到需要的答案,因此人們不再需要一頁一頁地翻書查找,只消搜尋一個關鍵字,就會在一瞬間列出千萬筆搜尋結果,這滿足了現代社會的步調,也就是「」與「精準」。於是紙本媒體市場慢慢萎縮,像「誠品」這樣的書店巨頭,都為了商業考量而轉變為融合餐飲及生活品的複合式經營,即使如此,「誠品」仍然不敵人們對於紙媒體的不重視,陸續收掉了幾家駐點。

而網路資訊和紙媒體相比,仍有不足之處。比如說,紙媒體經過作者的整理與歸納,再透過編輯、排版及印刷,就比雜亂無章的網路資訊來得有系統。假設今天要規劃為期2週的歐洲自由行,與其在網路上參考每個旅遊資訊,還不如直接到書店找一、兩本「歐洲自由行全攻略」之類的書籍來得有效率。

圖片來源:迷誠品(圖為誠品生活桃園統領店)

紙媒與網媒大致就到此為止吧,接著就要談到「文字有價」的問題了。

就像旅遊書籍一樣,如果我們會為了獲取某些特定資訊,而選擇購買紙本書籍閱讀的話,為何會對「在網路上訂閱有價內容」這件事感到遲疑或怯步呢?同樣都是產出文字內容,為什麼讀者會對於文字的載體不同,而影響花錢付費的意願?

就載體而言

人們可能還是喜歡實體的觸摸得到的,就算內容完全相同,可能也還是傾向於購買摸得到的東西(實體書),而不是購買電子書,即使它相對便宜。畢竟,「摸得到」就等於擁有,就算它的內容很差勁,起碼還有摸得到的「踏實感」,就像每個人大概都有一件買了卻從來沒穿過的衣服

就內容而言

實體書籍的內容經過編輯統整,無論50頁還是500頁,厚度、文字量就在那裡(總不可能大半都空白頁吧),就像上面說的,這是一種「踏實感」,就算只讀過幾頁,花了錢就好像擁有了整本書的知識,整個人都高尚了。但網路就不一樣了,以「方格子」而言,雖然每個作者都有在付費訂閱專題的說明裡說明了專題主題、梗概及發文頻率,但或許也很難消除某些人的疑慮:「作者會不會突然就停更了?」、「會不會我訂閱後,後來的文章不符合我的期待了?」而遲遲不願意按下訂閱按鈕。


筆者認為最大的重點可能在於,整個網路文字創作者生態的建立。有不少在紙媒體時代就已經是知名作家的人物,也紛紛加入了方格子的網路文章創作行列,這對於自由創作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機會,表示這些知名作家們在這個網路速食的時代,仍希望透過充實的文字內容,培養網路世代對於閱讀的興趣與習慣,也看到了他們的文章專題都設有付費限定,就好像是跟所有讀者說:「想要我的知識寶藏嗎?付費吧,我把所有的寶藏都放在那裡了!

每個網路創作者,無不是費盡心思,把自己領域裡的專業用淺白的文字講述出來,只為了讓讀者有更好的理解,因此也不需要妄自菲薄,自認為還不夠資格讓讀者付費閱讀。錯了,如果文章永遠都是免費觀覽,那才真正是喪失自己的文字價值。所以,別害怕把那些精華中的精華設定付費,只要自己大方提供的免費文章品質夠好,自然會有讀者願意付費觀看限定文章。當大部分的網路創作者都能建立這樣的認知,筆者相信一定可以慢慢地把「文字有價」的觀念,帶給網路世界中的所有人。


(呃,這篇還是免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