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著笑著就哭了”的表演典范,这可能更是今年台湾大银幕上让人记忆最深刻的单场戏⋯⋯」

特约撰稿人 贾选凝 发自台北

《同学麦娜丝》电影剧照。
《同学麦娜丝》电影剧照。网上图片

曾以《大佛普拉斯》拿下台北电影奖百万首奖、金马奖最佳新导演的黄信尧,新作《同学麦娜丝》于今年的金马奖计有9项入围。如果一位导演的首作太过亮眼,我们自然就会对他的第二部作品抱有超高期待。然而带著这样心情去看《同学麦娜丝》的我,却不免略微失望。

电影不好看吗?当然不是。但超越了《大佛普拉斯》吗?恐怕也没有。人生有起有落,相近的题材与叙事技艺配搭出的整体观感,也有加有减。而延续同一种风格对创作者的最大考验其实是,如何在自己的熟稔的创作模式下找到新意。

在《同学麦娜丝》里,这种“新意”是故事本身变得更日常、让人更有代入感。生而为人都很辛苦,四位中年男性的失意人生也很容易引发观众共鸣,几乎每个人都能从片中找到一小部分相似的自我。

答案本身就是混沌

如果说《大佛普拉斯》是在乡下边缘人的故事里呈现了有力的社会讽刺,《同学麦娜丝》就是用乡下小人物的故事串连起了各种无奈现实:中年不得志,女神变神女,梦想实现不了,明天也不会更好;人生犹如一团乱麻找不到答案,因为答案本身就是一片混沌。社会面的讽刺当然仍在,对地方选举和房地产广告的戏谑也都好看,但少了些几分魔幻写实,多了几分四平八稳的生活质感。

从结构来说,这一部更为松散。豆瓣上有短评说剧情像流水帐,我反倒不觉得剧情本身无味,问题可能是出在叙事手法与剪辑。《大佛普拉斯》里鲜活亲切的“旁白”沿用到这一部里有些使用过度:四位同学故事的所有人物关系乃至相互衔接全靠旁白完成。用“旁白”叙事在前作里比较适切,是因为上一部的结构是在“窥看”:观众看戏中人,戏中人又被观看,所以打破第四面墙的“讲戏”是水到渠成。但这次的结构是一组多线叙事的日常故事——而且也没有要真的拍成“伪纪录片”,于是“我”的存在好像就只为了串连起四位同学的人生脚本,动辄跳出来解析一下他们的内心活动、提示一下关键信息。观众不时被打断,就感觉看了一个又一个片段。

《同学麦娜丝》电影剧照。

《同学麦娜丝》电影剧照。网上图片

不变的是创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共情和具有人文关怀的叙事视角。“普拉斯”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平素很难被注视的边缘人,“麦娜丝”则集结了生活中种种看得到的苦闷小人物。

创作者可以自我重复吗

结构不够浑然之余,仅管“普拉斯”和“麦娜丝”都是黑色幽默风格的悲喜剧,但“普拉斯”的内在逻辑极为圆熟:南部低下阶层的小人物连神明也不眷顾,生与死都留不下什么痕迹。悲凉内核被诙谐道出,这种举重若轻的高超驾驭力是三年前该片令人惊艳的原因。而“麦娜丝”是既带有“疗愈”色彩又想延续“普拉斯”那种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人生荒诞感——尤其看到“闭结”和“肚财”一样横死时,你会感到很熟悉,“运命”难以对抗的底层悲喜剧再度上演。创作者可以自我重复吗?当然可以,但“闭结”的死更像从天外飞来一笔,比“肚财”的死突兀许多,虽然还是充满讽刺的“上天安排”,但让人觉得有些刻意,更像经过特意设计的人生无常。

如果纯以讽刺的力度而论,前作其实已经相当难超越了——对台湾的政商关系、阶层结构和媒体囧态都有全方位的辛辣批判,这一次讽刺的重点则主要落在“地方选举”上,其中仍有不少巧思,包括婚礼和葬礼一前一后的对仗(“闭结”的死从而有些功能性),但因为主题更单一聚焦,所以冲击力会没有前作那么深刻入骨。尤其多线叙事下,个人面与社会面的勾连融合难度更大,四位同学的故事又有强有弱,综合看下来的完成度就相对逊于前作,而更轻松平庸了些,也更像一部私电影——又或许这种松弛感,本身就是这部电影希望传达的状态。

当然,“麦娜丝”不是一部纯粹减分的作品。其中有很多让人过目不忘的段落,演员方面,刘冠廷饰演的闭结,当属今年金马男配角的提名遗珠。他把这个“讲话结巴”的角色诠释得足够到位,尤其最后“回光返照”不再结巴为施名帅摇旗加油助阵“明天会更好”的那一场,可能更是今年台湾大银幕上让人记忆最深刻的单场戏,完全是“笑著笑著就哭了”的表演典范。而影像方面,虽然这一部的“电影感”不及前作而且运用了大量特写,但“罐头”最后一次去找麦娜丝那场戏里,镜头的调度依然很见功力。

从“普拉斯”到“麦娜丝”,不变的地方是创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共情和具有人文关怀的叙事视角。“普拉斯”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平素很难被注视的边缘人,“麦娜丝”则集结了生活中种种看得到的苦闷小人物。同样是众生皆苦,前者基调上冷得不动声色,后者则多了些暖意,命运如草芥的绝望感也被消解了不少。

《同学麦娜丝》电影剧照。

《同学麦娜丝》电影剧照。网上图片

诉说过一整个世代的台湾男性悲喜之后,台湾女性的故事想来也有各种值得挖掘的维度。

台湾本土创作路向如何延续

我当然很喜欢“普拉斯”那种升华出悲悯的有力表达,但没有那么沈重的“麦娜丝”其实更贴近生活的本来样貌,这不是一出让人带有猎奇感去观看的社会断片,故事也不是奇闻轶事,它呈现的就是普通人的普通宿命。人生到了某个不上不下的阶段,所有理想和梦想都变成了怨叹,怨叹过后,无解的部分还是无解,中年危机本来也就是这么一回事。如果说看完“普拉斯”我们还能去怪世态凉薄,看完“麦娜丝”可能就也只能苦笑一下,然后继续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困境中。

导演黄信尧在连续两部作品里的标签风格都是台湾乡土、小人物宿命、画外音间离、黑色幽默写实风。这种非常台湾本土的创作路向未来会如何延续是最让人拭目以待的。“麦娜丝”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像是“普拉斯”的承接,惊艳发力的首作之后,这部更像是回归日常的松弛呢喃。而如果再有下一部相仿的题材,我个人会很期待看到一些更饱满的女性角色——目前这两部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各种丰富的台湾乡下“男性小人物”形象,不过女性大多还是比较扁平的功能型的角色(包括女神麦娜丝)。诉说过一整个世代的台湾男性悲喜之后,台湾女性的故事想来也有各种值得挖掘的维度,所以也让人期待创作者以后会否在这方面有所探索。

现实残酷,世间无情,但戏谑悲叹之余,温柔的心意还是能疗愈人心。可能就像导演本人所说,世界就是这样,千万不要绝望。哭哭笑笑过后能够“不绝望”的余味正是“麦娜丝”最为珍贵的部分。而两部作品一加一减过后,这种道地台湾的创作能量未来会怎样细水流长,我们也可以悉心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