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传媒自昨日起搜集中国网络舆论发言,试图探究在缺乏本地媒体关注的情况下,网民们如何就这起事件进行公共讨论?」

端传媒实习记者 黄傲天

2020年12月2日,朱军被控性骚扰案两年后开庭,有外国媒体记者被公安阻止采访拍摄。
2020年12月2日,朱军被控性骚扰案两年后开庭,有外国媒体记者被公安阻止采访拍摄。摄:Andy Wong/AP/达志影像

“我就想知道,在这个国家,如果一个男的在未经一个女孩子同意的情况下摸她,他会不会承担法律后果。如果不会,我也要法律来告诉我这件事。”

“被问到这场官司有什么意义时,会想:赢了,是鼓励;输了,是质问留在历史里。可在距离浪潮两年之际,我愿意这场官司变成一次聚会,一个大家一起发声、一起战斗的岁月的绝好纪念时刻。”

以上两段话,皆来自“弦子”—— 一位前央视实习生,她在2018年于微博公开自己曾被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性骚扰的经验,并起诉朱军,但朱军否认指控,反诉弦子及其一名友人侵犯名誉权及造成精神伤害。案件昨(2日)在北京开审,昨日首日开庭历时超过十小时,气温一路降至零下四度,过程中一直有大批民众集会声援弦子,也有多家国际媒体发布报导,许多中国主流媒体和自媒体试图报导、派了记者至现场观察,但有媒体在发出报导的数小时后便将文章删除,也有媒体最终没有发出报导。

该事件备受中国舆论及国际社会的关注,有超过24家外媒将昨日弦子案的开庭视为中国Metoo运动的标志性案件,端传媒也对此事进行了新闻梳理现场特写

而在多数主流媒体失声的当下,不少亲赴现场支持的群众不断将现场情况的图文及影像上传网络,尽管在微博、豆瓣、微信朋友圈等中国社交媒体平台遭遇大量删帖或屏蔽,事件也在中国舆论场引起极大关注。截止今日下午4时,微博话题“#弦子诉朱军性骚扰案今日开庭”已累积超过515万阅览量、5075则讨论。

端传媒自昨日起搜集中国网络舆论发言,试图探究在缺乏本地媒体关注的情况下,网民们如何就这起事件进行公共讨论?网络上承载了什么样的声音?当中,许多文章内容已被删帖,不过在 GitHub 上,已经有网民备份了多篇在中国网络上被删除的文章。以下为端传媒综合整理的舆论图像。

让女性“开口说话”:“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千千万万人已经站在你身后”

有多名参与现场声援的支持者与其他与会者讨论性骚扰经验,并将相关经历分享至网络,其中有位网民感叹“原来性骚扰真的无所不在”。许多网民认为,弦子的发声提供很多人“开口说话的机会”:“到目前为止,这个案子胜负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它给了很多人一个可以开口说话的机会。”

“弦子和我同岁,而我是在她和更多她们的鼓舞下说出自己的经历。她是我见过最勇敢,最有热情的人,‘不管结果如何,于我们已是胜利’。这如浪潮般往下传递的勇气,已经让许多女性说出自己的经历。弦子加油,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千千万万人已经站在你身后。”

“我们站出来、聚成排,推翻高墙...... 与艺术无关,而是女性人生中必经的一天。今天我们在这里所做的事情就是如此简单,如此困难,如此重要。”

“看到前面有一个女生和我向同一个地方走去,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有一种感觉,她和我走向同一个目的地。”

“这场判决只是过程,它成败与否都无法决定开始和结束,只要火把已经被点亮,我们都会充满希望,坚定心中的正义与爱心去迎接未来。”

“有人特意往返2600公里飞来支持她;庭审太久大家从中午一直迎著寒风等到现在都回不去;有人为大家带来了食物饮料和暖宝宝;有人太冷了问有没有手套很快就有人回应;有人收集了无数声援小纸条;有人互相提醒不要和怼著你脸拍的便衣冲突注意自己安全...... 看到这些以后都不敢抱怨人类自私混帐邪恶,因为他们在努力让世界不下沉。”

“该怎么形容这种心情啊,被声援弦子的回声环绕著,即便很疲惫也会立刻振奋起来,因为我和这么多人的心正如此紧密地连在一起。”

“此时不必问去哪里,若你是一尾逆行的鱼,那么我们一起让潮水听见这里的声音。”

有网民认为,事件正在创造历史,称“历史就在今天。了不起的每一个人”,声援现场也有支持者举起“我们一起向历史要答案”的标语,另有网民将事件视为有意义的公共关注,称“永远和鸡蛋站在一起”:“今天的庭审结果:休庭。弦子申请三个诉求(大意是):三位法官回避;申请公开审理;申请朱军本人到庭。公共的关注,大家的发声,都是有意义的。”

有网民以“查裸考分数”比拟心情:“我在一遍遍刷弦子的实时,感觉就像是查一场裸考的考试分数。我理智想告诉自己真的没有什么希望,肯定没用,但是心里总有一个声音,万一呢。”

2020年12月2日,朱军被控性骚扰案两年后开庭,大批民众聚集于海淀法院门口声援弦子。
2020年12月2日,朱军被控性骚扰案两年后开庭,大批民众聚集于海淀法院门口声援弦子。摄:Andy Wong/AP/达志影像

媒体“失声”:“没有主流媒体报道,就让每个个体的发声,成为主流的声音。”

此案则是近来少有的中国媒体集体沉默,《财经网》曾发布一篇现场报导,数小时后却遭删除。媒体的“失声”成为诸多网民不满的热议焦点。端传媒也找到了网友存档的《财经网》被删报导。

有网民批评中国媒体“做太久喉舌”、“无法独立发声”,还有网民质问主流媒体“不觉得羞愧吗”:

“多讽刺啊,媒体集体失声,相关话题限流。隔著网络,靠在场人的微博零零碎碎地拼凑。一群人尽自己所能地改变这个糟糕的世界,另一群人在屏幕后面,质问游行不是需要申报吗?控诉那个被侵犯的女孩是极端女权、搞性别对立。有时候,很难相信这是一个文明社会,媒体做太久喉舌,已经无法独立发声了吧。即便有,一键删除。”

“弦子和朱军的案件,放在任何一个现代文明国家,都应该是人山人海的记者围在法院门口,各大机构媒体争相报道。然而我们却只能在微博上,转发法院门口的群众发出的消息。机构媒体万马齐响,国外媒体记者被驱逐。这不是‘中国特色’,这是中国之耻。”

“现在还有很多的弦子的朋友等在法院门外等待结果,今天主流媒体的失声只会让更多的人成为弦子的朋友们。可是作为主流媒体的你们不觉得羞愧吗?但,我们这一代究竟没有辜负前面为了让女性站起来,感受平等的前辈们失望。因为我们甚至不敢想像日后的女孩控诉我们:为什么不去试著和这个规则说不,为什么没有守护好前辈们的果实!?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声援?因为我们不能心安理得的享受别人奋斗的结果,在理所当然的说:这都是应该的。这个世界若是可以让一个男性在未经女性同意的前提下抚摸或者发生关系,那么请司法今晚告诉我们!”

有网民指出,声援的不只是弦子,更是删帖的“宏大力量”:“这一夜,无数个个体站在弦子背后,我们要对抗的却不只是朱军,更要对抗选择压下舆论声浪,删除媒体文章的那股宏大力量。”

同时,网民 @kaofeelfine 在 matters 发文就外媒、港媒记者在现场的状况进行说明。据报,法新社、路透社的两名记者因未依工作人员的疏散指示、坚持在原处拍摄而被穿著警服的工作人员带走。他表示,驻京外媒记者被警察带走是“家常便饭”,一般北京市民会“坚定地站在警察同志一边,对外媒记者予以批判和唾弃,因为外媒记者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但他也指出,有外媒朋友告诉他,“这次还不错,附近的人还追著警察讨说法问为什么要把他们带走。”

外媒记者“够不够资格”加入与事件有关的微信群组,也引起群内中国年轻人的争论,有论者认为外媒的参与会影响案件审理。@kaofeelfine 表示,“期望能够有个真诚的社会,警察可以理解年轻人只是真诚的对受害者表达支持而非想要破坏治安,年轻人理解外媒是期望真诚的报道而非‘乱华’。”

针对港媒,@kaofeelfine 特别点名近日因裁员事件引起舆论风波的《有线新闻》。他首先指出,“北京的重要故事,有线中国组总不会缺席。经历了前一天的总辞,我不知道他们是否还会出现在现场”,后来又指微信群中有记者在寻找现场人士邀约采访,但“年轻人的信息总是很灵通,说鉴于昨天裁员,他们觉得有线已经不安全”。他引述记者的说法,称“这位记者仍在尽力解释自己虽然总辞,但在余下的日子里仍然会紧守岗位,采访方针也不会变。”

他又表示:“有线中国组仍没有缺席,也信守了自己最后日子紧守岗位的诺言,拼尽全力去寻找受访者。对于看不到有线电视的内地民众,其信任是源于一代代驻京记者的积累,而打破这种信任,一天就够了。”

中国MeToo:环境导致受害者,要改变的是这种环境

有网民援引比利时2018年的“what were you wearing”展览,称“女性所面对的来自社会的压力依然无比巨大,很多负面的声音让她们在事后往往选择了沉默”、“无法站在受害者角度感同身受,不敢正面抨击施暴者的罪行,只知道站在道德高地,事不关己地批判他人的痛苦,这样的旁观者,实在令人毛骨悚然。”该展览展示多名女性遭遇性侵时的衣著,该网民指“每一件衣物,普通之至,和欲望都沾不上边,但是她们同样受到了伤害。”

除了援引外国案例,诸多中国网民也在媒体报导的缺席下,统合中国过去发生过的各起性骚扰、性侵案件,综合讨论。有网民表示:“向历史要答案是因为这个事情不仅仅是关于朱军和弦子的,20多年前北大女学生高岩因老师沈阳而自杀、2018年高岩在全球各地的同学仍然在为死去的她发声,2018年甘肃庆阳自杀的李奕奕,无数个在权力关系(包括婚姻关系)里被骚扰性侵而不能发声的女性,是这样的环境导致了女性和男性成为受害者,我们要改变的是这种环境。”

除上之外,就端传媒整理,被提及的案件尚包括:邓飞性骚扰案、雷闯性侵案、刘强东性侵案、韩涛性骚扰案、刘猛性骚扰案、央美姚舜熙性骚扰案、梁岗性侵案、北航陈小武事件、徐钢事件、章文事件等。

想了解更多弦子案现场纪录,请参考端传媒记者及特约撰稿人自北京发回的特写。另外,端传媒曾就 #中国MeToo 运动制作调查全记录,一起来重温我们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