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开始觉得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那个曾经被你假装扮演的幽灵仍在那作祟⋯⋯”」

特约撰稿人 叶郎 发自台北

演员 Elliot Page。
演员 Elliot Page。摄:Sarah Silbiger/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曾演出《鸿孕当头》(Juno)、《战警:最后战役》(X-Men: The Last Stand X)以及 Netfix 电视剧《雨伞学院》(The Umbrella Academy)的加拿大演员 Elliot Page 公开跨性别身份两天后,Wikipedia 维基百科的社群陷入一场关于他名字的论战。

反应快速的串流平台 Netflix 不仅在第一时间发文表示对“我们家的超级英雄”感到骄傲,并且在不到48小时内就完成修订包含《雨伞学院》在内多个节目的演职员表页面,甚至连 IMDb 资料库上的栏位都一起改了。另一方面细心的用户发现虽然维基百科页面也替换上新的名字,但仍维持“出生名字”的栏位,标示 Elliot 先前使用的名字。正是这个作法踩到了地雷。

“他过去原本就以该名字广为人知,所以维基百科的政策就是不去隐藏这个信息”管理维基社群的成员在激烈的辩论中甚至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经营的是一个百科全书,我们的任务绝对不是删减(信息)”。而另一边,气愤的用户则是撂下狠话称维基百科再不修改这种伤害跨性别社群的僵化政策,将立刻停止捐款给该平台。

为什么一个看似无害的名字会惹出这么多事⋯⋯

2019年10月8美国华盛顿,Aimee Stephens在美国最高法院外发表讲话。

2019年10月8美国华盛顿,Aimee Stephens在美国最高法院外发表讲话。摄:Sarah Silbiger/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Dumbledore: “Call him Voldemort, Harry.”

巧合的是,另一个与跨性别者的重大新闻发生在 Elliot Page “出柜”的同一天。

一场缠讼四年并成为开创性判例的美国职场跨性别歧视官司终于在12月1日告一段落,雇主确定要在和解中付出25万美元的赔偿。

该案事起于本来以生理性别男性装扮在殡仪馆工作的 Aimee Stephens 决定在职场中出柜,不仅写信告诉雇主自己的真正性别认同是女性,并开始以女装打扮上班。结果两周后她随即被雇主恶意开除。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接下来的职场歧视诉讼中著名的保守基督教社团 “ADF 捍卫自由联盟”协助被告提出的抗辩竟是:殡仪馆老板是虔诚基督徒,而跨性别员工的存在违背雇主的信仰,因此开除行为是一种信仰自由的实践,而非歧视的作为。

ADF 和另一个保守派团体 First Liberty 从美国总统 Donald Trump 上任以来就开始大量输出自家的律师到各个政府机关担任要职,他们的角色也从控告政府妨碍他们的信仰自由,演变成直接代表政府用信仰自由来限缩人权。所以不意外地,殡仪馆诉讼一路打到最高法院时,美国司法部的代表向法院提出的官方法律见解是:1964年民权法的条文并未具体涵盖性别认同,所以对同性恋和跨性别者的职场歧视并不违法。所幸最高法院最后并没有采纳司法部的见解,直接以判例确定该法也保障 LGBTQ 不受职场歧视。

最高法院判决在今年六月出炉时,Aimee Stephens 已经因病过世数周,无缘见到自己的官司成为跨性别者的人权里程碑。而和 Elliot Page 事件非常类似的是这个新闻事件在主线情节之外,又是跨性别者名字的处理方式惹来纷争:

《纽约时报》在判决出炉前、当事人Aimee Stephens 过世后的新闻报导中,同样加注了她出生时原本使用的男性化名字,也引发了跨性别社群的抗议。美国著名的 LGBTQ 民权组织Lambda Legal 批评该报说:

“道德上完全没有必要像《纽约时报》这样在 Aimee Stephens 的讣闻中刊载人家的‘弃名(deadname)’或是任何旧的名字。这种错误必须马上得到修正。Aimee 不应被如此粗暴对待。”《纽约时报》随后也顺应民意移除报导中的名字。

发生在维基百科的争议其实去年也曾发生在电影资料库网站 IMDb 上头。该站最后也在被叮得满头包之后,松口同意未来所有跨性别影视从业者的个人资料页面上的栏位可以交由当事人来决定是否下架。

不熟悉跨性别文化脉络的人可能会对于这种对名字的禁忌觉得有点反应过度。也许还会想起 Harry Potter 宇宙中的这个桥段(但我们今天绝对不会提起该系列小说作者的名字):

“称呼他佛地魔(Voldemort),哈利。万事万物都要用正确的名字来称呼。恐惧某个名字只会反过来制造更多的恐惧”邓不利多校长对他的学生说。

魔法师们对佛地魔名字的禁忌来自于佛地魔在占领魔法部期间施在那个不可说的字上头的 “禁忌咒(Taboo)”,会使念出该字的人随即被催狂魔锁定位置并进而遭到袭击。

那是谁在跨性别者不可说的名字上头下了禁忌咒?

《骇客任务》剧照。

《骇客任务》剧照。图:网上图片

“安德森先生,欢迎回来!”

身为华语这种象形文字的使用者,我们应该比拼音文字的使用者更能想像文字背后连结的魔法。电影《异星入境》(Arrival)的原著小说作者姜峰楠在同一本短篇小说集中有另一篇蒸气庞克短篇《72个字母》就描绘了名字的魔力:

我们现代称为“工程师”的角色,在姜峰楠的维多莉亚时代虚构世界中叫做“命名师”。他们的工作是找到一个新事物的真名。只要拆解出正确的名字放进去,就可以将文字背后的魔法带进该事物的形体中。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骇客任务》(The Matrix)电影中的电脑探员 Smith 从来都不肯称呼 Keanu Reeves 所饰演角色的真名: Neo。Neo 这个名字是一个字谜,重组之后会变成 One。一旦称呼他为 Neo ,他就会变成真正的 The One(救世主)。

“Anderson 先生,欢迎回来!”Smith 每次都坚持使用 Neo 觉醒之前的名字。

日后分别公开跨性别身分的《骇客任务》导演 Wachowski 姊妹直到近年才公开承认《骇客任务》电影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跨性别者的寓言故事。

“我很高兴像现在终于能揭露这部电影的原始初衷,因为当时整个世界还没有准备好接收这个信息。《骇客任务》实际上最核心的议题就是对于‘改变’的渴望”,Lilly Wachowski 几个月前说。

整部《骇客任务》的意象因而清晰无比:从 matrix 内穿越到 matrix 外的觉醒过程就是一个跨性别者的性别认同改变历程。Morpheus 是提供红色药丸协助转换性别的医师(1990年代经常开给跨性别者的口服雌性激素 Estrogen 正是红色的),而 Smith 探员则是拼命想把 Neo 拉回旧身份的恐跨者(跨性别恐惧症患者)。

在跨性别社群中将那个还躲在柜子里、未能觉醒之前的跨性别者状态称为 “Egg 蛋”。而在觉醒后不再使用的旧名字则称作 “弃名”(dead name)。

跨性别者最大的冒险就是选择一个新的性别和新的身份,而这个世界能对他们做出最糟的反应就是像 Smith 探员一样:叫他/她的弃名,将他/她拉回到《骇客任务》电影中被养在容器里动弹不得的拘禁状态。或者用 Morpheus 的话来形容那个“蛋”:

“一个你闻不得、尝不得也摸不得的牢笼,一个关押心灵的无形监狱。”

2019年6月3日纽约,Elliot Page和Emma Portne在纽约参加《旧金山物语》纽约首映礼。

2019年6月3日纽约,Elliot Page和Emma Portne在纽约参加《旧金山物语》纽约首映礼。摄:Theo Wargo/Getty Images

汤婆婆: 你的名字现在归我了!

Elliot Page 在他的出柜宣言中特别提到跨性别者长期以来受到的威胁:“那些致力于把服务跨性别者的健保入罪化、否认我们生存权利的政治领袖,以及每一个在自己的公共平台上持续散播对跨性别社群仇恨的人,我想告诉你们:你们的手上沾满了鲜血。”

从2008年开始监控跨性别者受暴力威胁状态的《跨性别者谋杀观测报告》(Trans Murder Monitoring Report)几周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2年来全球共计3664名跨性别者遭到谋杀。而2020年的疫情不仅加速了这个数字的成长(从去年的331人恶化为今年的350人),并使本来就居社会弱势的跨性别者处境更加恶劣。例如欧洲的死亡案例中有半数是移民,美国的死亡案例则有79%是有色人种。

另一个民权组织 Human Rights Campaign 人权战线更在2020年的调查中发现今年已是美国史上对跨性别者的暴力事件数量最多的一年。例如在 Eliiot Page 在网路上出柜的的同一天,另一位好莱坞跨性别演员 Laverne Cox (《劲爆女子监狱》Orange is the New Black)也在网路上自曝在洛杉矶公园中被不明男子询问性别并出手攻击的恐怖经历。

除了这种肢体暴力之外,有跨性别者认为使用他们的弃名来称呼他们也会在心理上制造类似的恐怖效果。

“对跨性别者来说,我们跟自己名字之间的复杂关系可说是一言难尽。每一种称呼我们的方式都是带有力道的。比如当你正在努力重新定义自己的性别,却又被公然以那些完全相反方向的男性化名字或女性化名字称呼你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极度不安的紧张焦虑。听见这些弃名可能会触发恐惧的情绪,因为你会开始觉得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那个曾经是你(或曾经被你假装扮演)的幽灵仍在那里作祟”美国跨性别专栏作家 Sam Riedel 曾在文章中说。

在这个充满暴力和歧视的世界,用正确的名字称呼一个跨性别者并不是什么过份的要求。我们完全不必花什么力气就可以立刻停止扮演剥夺人姓名的汤婆婆角色,而跨性别者也因此不必扮演因为失去名字而漂流无依的无脸男角色。

过去五年因为许多名人选择公开跨性别身份,让跨性别议题的能见度大大提高,也促使更多人加入讨论新闻工作者应如何更正确地引用跨性别者的名字。

比如 “跨性别新闻记者协会”(Transgender Journalist Association )在 Elliot Page 的新闻曝光后,随即主动提醒新闻工作者没有任何理由去提及新闻人物的弃名。不过新闻监督团体“ 反诋毁同性恋联盟”(GLAAD)则考量新闻业需求提供了稍微宽松一点的报导指南:“因为 Elliot Page 之前的名字广为大众熟知,所以一开始你们可能有需要陈述为‘Elliot Page,先前被称作 Ellen Page’。然而一旦社会大众开始熟悉 Page 的新名字之后,请立刻停止在报导中使用先前的名字。”

一个人花心思。两个人花心思。越多人这么做,我们就越可以扩大那个包容跨性别者进行自我认同冒险的那个安全的圈圈,就像X教授的X学校或是邓不利多校长的霍格华兹庇护那些与众不同的学生一样。

各个领域都有人在努力让 LGBTQ 性少数族群获得更多的声音,让整个地球变成一个更友善的X学校。比如过去一周内陆续发生的这些新作为: Nasdaq 纳斯达克这星期提案要求在其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必须至少要有一名女性董事和一名来自少数族裔或 LGBTQ 等性少数的董事;加拿大影艺学院则和 WarnerMedia 宣布为来自少数族裔和 LGBTQ 的剧本写作者开办一系列专业工作坊;而日舞影展背后的日舞协会则发布一个新的奖助计划指定给来自少数族群的电影企划。

当然,一切还是要从叫出他们正确的名字开始。

最后,给那个我们不愿提到其姓名的恐跨者小说家 You-Know-Who:

瞧,包容和庇护他人并用正确的名字传递魔法的力量给他们,根本是麻瓜也能做得到的举手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