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两岸停火已届四十年,仍然有一部分的“台湾人”,可以单凭炮弹在空中的声音,就能精准判断它的种类和落点。」

端传媒记者 李易安 发自金门、马祖

金门复国墩的军事岗哨。
金门复国墩的军事岗哨。摄:李昆翰/端传媒

2020 年 10 月 21 日,清晨六点,欧洲古在一阵炮火声和玻璃窗的震动声中醒来──是演习吧?他心想。

刚刚拂晓的天际线上,还挂着炮弹落地后窜起的袅袅白烟;海水彼端、伫在厦门岸边的高楼大厦,想必仍在沉睡。

炮弹,曾经是所有金门人的日常。和世界上其他生活在战地中的居民一样,欧洲古光凭炮弹在空中呼啸和落地的声音,就能判断炮弹的种类和落点。欧洲古从床上起身,下楼在厨房里做了早餐,一边听着炮击的闷响和地鸣,一边恍惚忆起自己年轻时躲防空洞的经历。

他暗暗做了决定:再过几天就是美国大选、局势或有变化,不如让妻子和女儿回台湾,先在“大后方”住个几天吧。

在金门欧厝村开民宿的王苓,住处距离炮弹射击的演习阵地更近;那天清晨,她也在同样的炮声中醒来。

从去年开始,王苓就已经隐约感觉到很多事情正在起变化。她和丈夫总会沿着战备道路慢跑,最近却愈来愈常在途中被拦截下来──慢跑路线上有个几近废弃的靶场,使用频率从去年便开始增加,他们偶尔要等打靶训练的警戒红旗收起之后,才能安全通过。

到了今年十月份,金门防卫指挥部宣布,以往总会邀请民众参观的“反登陆作战操演”,今年因为“防疫”和“两岸情势紧张”等原因,不再对外开放。

同个时间点,位在马祖东北方的东引岛也出现了一阵骚动:一位台湾名嘴在电视上爆料“国军将在东引布置飞弹基地”,事情曝光之后,在东引当地引起了不小反弹;居民担心,基地曝光之后,东引将会成为共军优先攻击的目标。又过了几天,金门人绘声绘影地流传,一架高级将领专用的军机,在美国大选前一夜里突然飞抵了金门机场。

任何一个外人看在眼里,恐怕都不禁想问,金门、马祖这两个和平了四十年的前线阵地,是不是真的又要打仗了?

金门欧厝经营民宿的王苓与丈夫。

金门欧厝经营民宿的王苓与丈夫。摄:李昆翰/端传媒

活在“新冷战”前线上,金马人紧张吗?

乍看之下,金马前线气氛紧张,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2018 年中美贸易战开打,尽管备忘录签了几份、手握了几回,至今依然悬而未解,一个“新冷战”的格局在世人眼前隐隐成形;2019 年 8 月,北京宣布暂停陆客赴台自由行,为台湾的观光产业带来不小冲击;2020 年初肺炎疫情爆发,金门、马祖的小三通应声中断,而共军军机又频频进入台湾的防空识别区

大洋另一端,美国大选如火如荼,川普的民调支持率迟迟没有起色,外界于是不断揣测,川普为了提振支持率,或许将会挑起战事,借此创造“十月惊奇”──这些时局脉动,都让台海跟着战云密布。而金马两地,从地图上看,确实就是前线中的前线。

“去年习近平和蔡英文隔空喊话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紧张了。当时还有外国记者、以及各国驻台办事处的人员跑来金门,想了解在地金门人的想法。”王苓回忆道。“当时我们看到外国人开始注意金门,就觉得有点紧张了,因为国际间第一次注意金门,就是在 1949 年之后,而那也是金门迎来热战的开端。”

到了今年,这些“外国势力”在金门的现身,甚至变得更加频繁、也更加外显──美国在台协会(AIT)主任郦英杰(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于八月份首次参加了八二三炮战的纪念活动,而 AIT 发言人孟雨荷(Amanda Mansour)亦紧接着在十月份拜访金门

然而实际走一趟金马前线,却可以发现,像欧洲古和王苓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多,大部分金门、马祖人,似乎都比台湾人都还要更加淡定,听到记者问起都是一笑置之。究竟,明明经历过“热战”、知道战争滋味的金马人,为何会在日益紧张的台海局势中显得如此从容呢?

我们最常听到的原因,大抵不脱“跳过金马论”这个说法。抱持这种观点的人通常主张,在中国海军依然孱弱、导弹技术尚未成熟的半个世纪之前,金门、马祖也许的确是“解放台湾”的两大阻碍,也是真正的“前线”。

然而随着现代战争科技出现、解放军战力提升,金门、马祖两个“海上长城”的重要性,早就已经大不如前。不少金门、马祖人都认为,如果真要攻打台湾,中共会希望速战速决、直指台北;攻打金门、马祖,反而会破坏台海均势、让国际社会获得反应时间,最终只是增加攻台难度而已。

当地居民一般也认为,以金马的位置而言,今日的共军若真想夺岛其实易如反掌──金门人尤其喜欢讪笑,今日岛上的家家户户早已准备好了五星旗,他日若共军进城,随时都能插上自家门前。

在这样的论述里,如果两岸真的开战,战略地位大不如前的金门、马祖,反而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金门成沙海防坑道。

金门成沙海防坑道。摄:李昆翰/端传媒

就连台湾军方近年来的兵力部署,似乎也都在呼应这种观点。自从 1997 年“精实案”开启之后,金门、马祖便相继经历了几次军力精简计划:金门驻军从巅峰时期的“十万大军”,缩减为今日的 1 万人左右;马祖则从“五万雄兵”,锐减为大约 2 千人。在马祖的某些离岛里,今日甚至只剩一个陆军连队驻守,军力不过 100 名士兵,本来就很难让岛上的居民相信,政府真的有保卫这些前线岛屿的决心。

另一个让金门人“老神在在”、经常挂在嘴边的理由,则是“金厦一家亲”这样的论述。

“金门和大陆这么好,他们怎么可能打我们呢?”再说,金马两地今日和大陆连结太深──金门的自来水引自厦门,而金马居民也多半都在厦门、福州置产收租,“老共连炮弹都不用打,光是经济围堵就能让金门投降了。”一位不愿具名的金门年轻人如此告诉端传媒。

关注国际情势的金门、马祖人,还有一种听起来更可信的看法——“南海前线论”。抱持这类观点的人认为,不论是打金马、或打台湾,都是代价太高的“正面冲突”,也更可能引起国际干涉,反而不见得有利中共突破第一岛链、亦无法拉拢台湾民心,因此两岸若真有冲突,台湾在南海海域驻有军队、却没有居民的东沙岛和太平岛,才更可能是中共的优先目标。

然而真要说起来,金、马两地还是有些不同:金门人会如此从容,还有些更实际、更切身的因素。

“金门其实不小,住在不同村子里的感受差异很大。像我住的地方,就很少看到坦克,也听不到演习、打靶的声音,所以感觉不太到紧张气氛。相较之下,马祖的人口和面积都不如金门,军民比例也比金门高,因此虽然马祖距离大陆较远,但马祖人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比金门人更容易看到军人、感受到军事调动,可能也因此更有危机意识。”造访过马祖、在金门大学工作的金门本地人王书定(化名)如此分析。

事实上,今日少数对战争威胁记忆犹新的前线居民,也确实就是马祖人──1996 年台海危机时,共军曾在平潭岛举行三栖登陆演习,而位在马祖南方的东莒和西莒(行政上皆隶属莒光乡),就是传言中解放军将会进攻的目标,一时之间风声鹤唳,除了军公教人员留守之外,大部分居民都选择前往南竿岛或台湾避难

西莒“山海一家”民宿老板娘陈彩琳。

西莒“山海一家”民宿老板娘陈彩琳。摄:李昆翰/端传媒

“当时的莒光人,是真的已经开始逃难了。”西莒“山海一家民宿”的老板娘陈彩琳回忆道。她现在经营的“山海一家”,就是国军“财务作业组”当年的所在地,也曾经是全西莒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兼营民间的储蓄业务;当时一传来共军攻岛的风声,西莒居民便连忙涌向“财务作业组”挤兑、急忙提领定存资金,逼得军方只能从南竿用船载运钞票过来。

然而就连这些在二十多年前置身战争边缘的莒光人,今日似乎也都不太担心。

“其实紧不紧张,看军方动作就知道了。我们莒光这边驻军已经不多,如果哪天突然重兵集结、或是军人全副武装,那才是真的需要担心的时候。”陈彩琳如此说道。

真要说起来,处在这种“前线反而安全”的乐观态度之中的金马居民,今日最担忧的问题,或许早已不再是军事冲突,而是两岸对峙导致和平红利的消失──而金门,就是红利中断的重灾区。

升恒昌金湖广场外墙刚刚卸下的名牌商标。

升恒昌金湖广场外墙刚刚卸下的名牌商标。摄:李昆翰/端传媒

中断的桥梁:疫情时代的金马前线

游览车在金门的“升恒昌金湖广场”前停车,鱼贯吐出来自台湾的观光客。

在周围低矮公寓的映衬之下,金湖广场的商场大楼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已经撤柜的 Cartier 店面前,工人正在围起施工隔板;刚拆下的品牌字样,在橱窗上方留下的轮廓仍依稀可辨。导游匆匆经过商场与厦门银行共同推出的银联卡广告,带着团客迳直走上手扶梯,直奔五楼。

如果想看金门以“介面”自居、同时面向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定位,气派的“升恒昌金湖广场”就是很好的例子:一到三层是“小三通免税专区”,主要面向陆客,顾客结帐之后,必须在码头通关出境之后才能提货;第五层则面向来自台湾本岛的游客,依法贩售免税烟酒,而顾客同样必须在返回台湾前,才能在机场取货;至于第四层则贩卖“完税品”──如果你是金门本地人,也没有要前往台湾或大陆的话,只有这层楼的商品能让你直接带走。

自从小三通于今年初断航之后,金湖广场的一到三层就一直处于“店员比客人多”的状态。楼管人员向记者透露,商场目前正在进行调整,准备在“小三通免税专区”挪出一些柜位给台湾游客。

金门升恒昌金湖广场的“小三通免税专区”。

金门升恒昌金湖广场的“小三通免税专区”。摄:李昆翰/端传媒

几公里外,一艘客船正停泊在水头码头的岸边,一旁的小三通出入境大楼则大门深锁。大楼对面的成排商店,今日只剩药局仍有营业;开架上,中国特色用词的告示依旧口气激昂(爆款商品!稳定正货!),也没有忘记提醒来客“本店支援微信支付”──虽然店员小梅(化名)已经很久没使用过微信支付的操作页面了。

“以前是真的忙,有时候下班回想起来,连自己午餐有没有吃都忘了。”小梅一边整理堆在门口的奶粉罐,一边和记者说道。现在她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依据顾客名单清点奶粉,然后再交由快递公司送到厦门——人流虽然断了,但至少货物还是畅行无阻的。

离开码头,记者在不远处的一幢透天厝里,找到了正在午休的船长洪逢新(化名)。说是午休,也不太对,洪逢新已经将近一个星期没有出勤,每天本就都是休假状态。

来自高雄的洪逢新告诉记者,他任职的船公司原本专营小三通业务;自从小三通中断之后,便只剩下零星的旅行社业务,偶尔接团去大胆、二胆,或让钓客包船出海。“这种生意没有利润。我们的船一艘都能载 300 人,旅行团一团才三、四十人,收入连开航的油料都不够付。但没办法,反正船只一直放着不动也容易坏;就算亏钱,船公司也还是会希望尽量出勤。”

从商场到码头、从餐厅到药局,那些为陆客而生的简体字看板和银联卡广告,至今都仍在金门各处高高挂着;所有人都宁愿相信,这条连结两岸、歌颂和平的桥梁,终究只是暂时断裂而已。

但就算小三通真的能重启,万一两岸情势持续恶化,和平红利会不会终有用罄的一天?现在只领半薪的船长洪逢新耸了耸肩──这是政治人物的事情了,他管不着。

几百公里以外、同样身为“前线子民”的马祖人陈殷发(化名),是马祖-福州小三通的船长;接受采访时,他的态度和洪逢新同样淡然,然而理由却大不相同。

“小三通断是断了,但我们还有很多其他业务。其实就算是断航之前,马祖小三通的船班本来就不算多,对我们来说影响有限。”

陈殷发对记者分析,由于马祖人口比金门少、距离福州的航程也较远,而福州的经济规模、台商人数又不如厦门,因此马祖小三通使用的多是 100 多人座的小船,运量本来就不如金门,主要服务马祖乡亲、不像金门有大量中转旅客,连带地对陆客的依赖也远远低于金门。

当然,小三通中断对陈殷发任职的航运公司,也不是完全没有影响。“船员需要证照,不是说裁就裁、说聘就聘的,所以公司一般都会留住员工、薪水可能有些折扣,但也会想办法找其他业务来补足营收空缺。”

金门上接受微信支付的商店。

金门上接受微信支付的商店。摄:李昆翰/端传媒

然而金、马最大的差异,也就是出在这个环节,“马祖有更多岛屿、和台湾之间也有客轮来往,这些都是金门没有的。”在这些航线之中,有些会由政府公开招标,然而政府给船公司的操作费并不高、往往只够支付成本而已,几乎没有利润可言,因此几乎不会有外地的船公司来竞争。

“但马祖本地的船公司,本来在马祖就有其他业务,请的是本地人、也不用宿舍,不同航线的船员也能相互支援、流用,因此可以共同分摊一些固定成本,所以比外地公司有优势,经营起来风险也比金门小。”

以陈殷发任职的航运公司为例,除了北竿-黄岐的小三通航线之外,他们也经营南北竿之间的交通船,以及大坵、高登、亮岛等,只有驻军、没有居民使用的军方运补船,收入相对多元。相较之下,金门的船公司则通常专营小三通,过去利润的确非常丰厚;然而一旦国境封锁,金门人就只剩下零星的钓客船、观光包船可以经营,营收几乎归零,也突显出大船缺乏弹性的缺点。

换言之,马祖特殊的地理条件、以及先天市场需求不足的特性,虽然导致所有行业都必须和政府合作、“斜杠经营”,却反而让马祖人在疫情爆发、小三通断航之后,还能安稳的度过至今。

事实上,陈殷发与洪逢新两位船长的不同态度,反映出的也就是马祖和金门在“后冷战”时期走上的不同道路。

已停工的金门绿色休闲渡假园区。

已停工的金门绿色休闲渡假园区。摄:李昆翰/端传媒

一样“三通”两样情,金马命运大不同

虽然经常被台湾人放在一起谈,但金门和马祖真的很不一样。别的先不谈,光是金、马两地的量体,就让它们难以相提并论──以面积计,金门是马祖的 6 倍;以人口计,金门的设籍人数则是马祖的 10 倍有余。

如果再将金马两地的地理区位并列,有些时候,它们甚至是彼此以“镜像”的方式存在的。比方说,金门人口聚居的大、小金门两岛,地形平坦、腹地宽阔,却很少有适合大型船只停泊的深水港湾;马祖的“四乡五岛”则四散在闽东外海、地形崎岖,虽然腹地不足,却比金门更适合兴建深水码头。

然而在 1991 年冷战正式结束之后,推动金马向前的时代浪潮,基本仍是一致的。

2000 年,台湾政府通过《离岛建设条例》,期待金马能在“后冷战”的时代里褪去迷彩,赶上台湾经济荣景的最后一班列车;同年稍晚,《促进民间参与公共建设法》也通过实施,为金马在新自由主义的世界潮流中,打开了 BOT(由民间业者负责建造,并在经营一段时间之后移交给政府的公私合作模式)的大门;2001 年,两岸开通小三通,初期仅限金、马居民使用;到了2008 年,台湾政府扩大“小三通”的适用范围,开放所有台湾旅客经由金、马赴陆;直到今日,金马依然都是热门的两岸中转地。

回想起小三通刚刚开放的日子,家就住在水头码头附近的欧洲古,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赴厦的冲击:“以前站在金门海岸看厦门,老师都会说对面的大楼都是布景、是假的;小三通后实际去了一趟才知道,原来那些『布景』竟然是真的。”

不过不论铁幕扯下之后的大梦初醒有多少惊奇,这些政策所反映出的,的确就是金马在 1992 年解除“战地政务”之后,企图搭接上“后冷战”乐观开放、欣欣向荣的气氛──而观光,就是金、马在中国崛起之后,曾都寄予厚望的产业。

马祖北竿06据点老板陈振东。

马祖北竿06据点老板陈振东。摄:李昆翰/端传媒

然而金马两地依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而关于这点,BOT 也依然是个很直观的例证:金门的第一个 BOT 案“风狮爷物流经贸园区”,瞄准的是两岸之间的跨境商机,后期的其他 BOT 案,也都以观光饭店、渡假村、复合式商场为主,而“陆客”,就是业主在财务评估时对自偿率的信心来源;然而马祖的第一个 BOT 案,却是更攸关基础“民生需求”的海水淡化厂,至今也只有零星几个商场、旅馆 BOT 案仍在研议。

这些差异,反映出的正是金、马两地的体质和现况。

从访客数据来看,金门似乎一直都更受陆客青睐,甚至在 2018 年首次出现“陆客比台客多”的现象,全年陆客人数高达 631,360 人;这些数字,也不断地在重塑金门的消费地景,于是药妆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租车店里也摆满了不需驾照就能租用的电动自行车。相比之下,陆客在马祖就一直不是主力客群,而马祖的观光产业,也是到海洋自然景观“蓝眼泪”爆红之后,才开始出现成长。

然而,马祖并不是没有尝试过“金门模式”;在马祖北竿岛经营民宿的陈振东,就见证过马祖的那段摸索期。

“马祖的第一波观光荣景,其实就是 2001 年开启小三通那时候。”陈振东回忆道,当时台湾来马祖观光的人不多,而许多马祖人开起了旅行社,主要是为了做马祖乡亲的跨境旅游生意;“然而当年台湾并未开放陆客观光、大陆人消费力也不高,因此最多只能做对岸来马祖探亲的生意。”时至今日,陈振东由军事据点改装而成的民宿,也依然只有不到一成的客源是陆客。

陈振东分析,金门能成功经营陆客观光市场,除了厦门比福州富裕这个因素之外,主要还是旅游产品的框架问题──“厦门旅行社在行销金门自由行时,比较不会把金门当作『跨境游』目的地在宣传,而是把金门打造成『厦门的后花园』一般的感觉,让他们可以避开人挤人的地方。”

陈振东还说,曾有厦门的旅行社业者跟他接触,想将金门旅游的模式复制到马祖来,最后却发现不可行,“因为大陆旅行社一般会用『低团费』的方式揽客,然后再想办法用购物抽成的方式盈利,然而马祖并不像金门那样、有大型的免税店可以配合,所以大部分业者最后都会打退堂鼓。”

再说,马祖的公共交通并不发达、地形又太过崎岖,然而没有台湾驾照的陆客,往往也只能租用爬坡力不佳的电动自行车,移动能力大幅受限;陈振东自己开的民宿就位在陡峭的岬角上,电动车是上不去的。

然而在某些人的眼里,马祖在发展观光上的各种劣势,却反而为马祖提供了意想不到的沃土。

金门的邱良功母节孝坊。

金门的邱良功母节孝坊。摄:李昆翰/端传媒

一位曾在金、马两地待过,目前正在马祖策划展览、但不愿具名的专案人员便认为,马祖的观光规划,整体而言的确比金门精致一些──“拥有金门酒厂的金门县府预算充足,看到有保存价值的历史场域,都会先修缮再说,修完了再想要如何活化;马祖的连江县政府就没那么多钱,因此更倾向先仔细规划、再进行修缮,因此设计也比较细致、更符合使用需求。”

比方说,马祖从今年起开启的“战地转身,转译再生”计划,就与建筑师合作,预计用四年时间调查、爬梳,为马祖境内的废弃军事据点提出活化方案。又比方说,马祖从去年就已经开始规划 2021 年的“马祖国际艺术季”,以详尽的田野调查作为策展基础。“马祖腹地本来就小,没有那么多空间可以做不同路线的旅游,所以也才必须更认真地思考,我们究竟想要什么样的观光产业?”这位策展专案人员说道。

事实上,金门这种资本额和量体庞大的开发节奏,也经常造成经济发展与军事遗址保存之间的张力 ── 10 月 30 日,位于金门“产游博览园区”预定地内的军事遗迹“亲爱堡”,便突然遭施工包商拆除,事发之后引起金门文史界一阵哗然;曾在金门服役的老兵更在网路上撂下狠话,誓言绝不会在踏上金门岛一步。

一向重视“老兵旅游”的金门县府,在事发之后虽然重申县府重视军事遗迹的保存,却也强调“亲爱堡”结构龟裂、保留困难,本就预计以“异地重建”的方式“保存军事遗迹的精神及元素”。

很有趣的是,“亲爱堡”被“产游博览园区”推平掩埋的事件,也恰好侧面反映了一个事实:今日官方在爬梳金门历史定位时,经常会将金门放在“前线”、“侨乡”和“桥梁”这三个框架中看待──“前线”框架强调金门作为国共对峙、冷战局势的最前缘,“侨乡”框架强调金门作为东南亚华人的原乡之一,“桥梁”框架则会试图彰显金门作为串连两岸、促进和平的角色,而“亲爱堡”与“产游博览园区”,正好分别就是“前线”和“桥梁”框架的典型化身,虽然两个框架在论述上未必冲突、有时还能彼此互文映照,但在实体空间中,却经常会落入看似难以取舍的零和难题。

然而话说回来,金门真的需要这么多“产业园区”吗?当年风光成为金门第一个 BOT 案的“风狮爷物流经贸园区”,在 2019 年北京宣布暂停陆客自由行、以及疫情的冲击之下,已经惨澹经营了近两年;而原本要在 2016 年开幕的“绿色休闲渡假园区”,则是直到今日都仍未完工,已成金门最大的烂尾楼,但县府每年仍须编列预算、作为要求厂商履约的行政支出。

今日回看,金门的这两大 BOT 案确实就是警世案例──它们在“后冷战”的乐土上拔地而起,却很快便被“新冷战”的迷雾笼罩,今年又遇上了席卷全球的世纪疫情;而近年来两岸局势的急速恶化,也再一次让人看清,前线战地的华丽转身,并不总如想像中潇洒写意。

就在褪下战地身份的三十年之后,金门、马祖似乎又迎来了下一个转捩点。但这些前线子民接下来会走向何方呢?对于在桥梁上努力维持平衡的人来说,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