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澳門是對難兄難弟,兩者相似之處不少,例如大家都是講廣東話為主的地方,彼此用的漢字也是繁體字(或稱正體字),包括公文來往、法律文件、學校教科書、報紙等等,所以港澳兩地的人基本上沒有語言上的隔核,加上澳門居民長久以來習慣收看香港電視、聽香港流行曲,故此在某程度上,澳門的文化有部分已滲入了港式文化。

記得小時候,每到晚上八點左右,很多澳門人跟香港人一樣,都乖乖呆在家裡等著看「歡樂今宵」這個長壽的綜藝節目,至於那些膾炙人口的電視連續劇,更是大受歡迎,《網中人》、《書劍恩仇錄》、《上海灘》等數之不盡,每當劇情到了大結局的一集,街上行人都會少了很多,因為大部份人給劇情迷了,所以香港發生的事,很多澳門人都知道,但反過來澳門發生的事,很少香港人會知。

那些年,在很多香港人眼中,澳門似是一個鄉下地方,多少都有一種香港優越感,而不少澳門人都希望可以到香港打工,有些人便因此幹起了「屈蛇」(偷渡客)的偏門生意,透過港澳之間的船隻把澳門人運到香港做黑工,我哥哥初中還未畢業,因為家中經濟困難而無法繼續學業,結果媽媽用了一筆錢把哥哥屈蛇到香港去,他到了香港先在一個親戚家小住了一會,之後便在藍田區一間酒家廚房當小弟,那個年代港英政府對外來非法移民的政策比較寬容,若干年後我哥也拿到了香港身份證。

曾是香港法治社會象徵的前立法會大樓

從我哥的例子,可以看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的經濟都比澳門好,總體來說香港在英國人管治下,社會建設得井井有條,經濟進步一日千里,1971年推行六年免費強迫小學教育,以消除文盲人口,1972年港九之間的紅磡海底墜道落成啓用、1973年香港政府推行10年建屋計劃,為180萬人提供平租或廉價居所,1974年設立了廉政公署,為廉潔的政府和清明的法治打下穏固基礎。經濟方面,1986年聯合證券交易所出現,讓香港後來更成為國際大都會,與紐約和倫敦看齊並列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

相比之下,澳葡政府的不作為,令澳門的社會發展停滯不前,記得當年要安裝一個電話非常困難,用戶要用一萬多元賄賂電訊公司的人才可快一點成事,當然是因為政府官員貪污所致,那個時候的一萬元是筆非常、非常大的數目,我媽當時的工資每月大約只得500元。與此同時,電力的設施也很落後,當年很多個家庭都裝有一台「增穫機」,因為電力供應不足,要不是經常停電,要不就電壓過低,需要用那部機來提升電壓。

在教育方面更是不知所謂,佔全澳95%以上學業人口的「私校」長期以來都要自負盈虧,在政府全無承擔下艱苦地辦學,而葡文學校卻可享受到政府無窮無盡的資源,小學生免費教育要等到1995年才落實,比香港晚了24年,澳門大學1980年才出現,與此同時,香港那邊已經有港大、中大等六間大專院校,為香港培養很多專業人才。當時很多澳門年青人,如果要繼續升學,只有四條出路,有錢的往外國跑,費用比較經濟的會考慮到台灣或中國大陸升學,香港是最後一條出路、但要靠實力與香港的學生比拼,競爭非常劇烈,筆者中六畢業那年,香港還可以讓我們去參加他們的高等程度會考,我的考場安排在中環的鄧鏡波紀念中學禮堂裏,班中有三個成績好的同學最後考進了香港中文大學,隨此以外澳門本土就沒有出路了。

造成澳門的社會發展遠遠落後於香港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是政治因素,澳門1966年發生的「一二三事件」和1967年香港發生的「六七暴動」事件,兩者的主角都是左派的「愛國分子」發動,但前者成功地鬥跨了澳葡政府,讓這個本來已弱不禁風的政府從此失去了實權,澳葡官員只過著尸位素餐的日子,而且每四年又換總督一次,根本沒有持續性的政策偉略,而後者被港英政府平服了,暴動也得不到港人的普遍支持,所以港英政府以勝利者的姿態,在痛定思痛後推行了很多有效的補救措施,民生和經濟政策能落實執行,讓社會得到快速的發展。

香港的「六七暴動」中巴士被焚

看到這裡,有些人會反駁我說:「近年澳門的經濟不是脫胎換骨了嗎?前幾年還把香港的經濟都比下去呢」!不錯,在2016年澳門創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高達96147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位最富有的國家/地區,遠遠抛離第12位的香港(58094美元),這個現象其實跟中共的貪腐問題有很大關係,如果沒有中共貪官們龐大的黑錢流入,令澳門過去十年八年的賭業,每年平均的創收達3000多億澳門元,澳門的經濟根本會是一潭死水。

港澳兩地同是中共政權下的特別行政區,一個是前英國殖民地,一個是前葡國殖民地,在這兩個前宗主國的經營下,兩者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卻又有著各自不同的發展道路,但到了回歸以後,這對難兄難弟的步伐好樣又逐漸看齊了,箇中發生了什麽事情,有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