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感悟】就兩岸政治的一些回應(上)
之前我各種任務爆炸,很多討論都沒辦法認真回复,現在事情都暫時告一段落,我也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回應一些網友有關兩岸政治的討論啦。
大陸的艺人來台很怕?為什麼?
我對演藝圈也沒有了解很深啦,只是聽說大陸藝人來台活動,會被很嚴格的規定各種行動,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台灣的接待部門會承擔責任啦,要是出狀況以後就沒人敢接這種接待了。之前看大陸來台灣的訪問學者和學術交流活動也是類似的狀況,最誇張的有到不能發表任何言論的程度,來台灣只能聽。我聽八卦有說老師抱怨說:“民進黨這比共產黨還厲害,連關起門來討論都不讓”。感覺應該是存在某種通例。我記得很早以前金莎有提到,她去台灣參加活動,被規定不能談自己的專輯和歌曲,只能交流製作上的那些內容。
如果我說的不對,也歡迎網友指正啦。
娛樂市場的機制就是,要迎合社會大眾,人家喜歡你就會多看你,怎麼就被解讀成懲罰機制了?要說懲罰機制也可以,也是基於愛看就看不愛看就轉台而已,但在中國是這樣一回事嗎?習近平連吃播都可以禁,人民連看人家吃東西的自由都沒有,禁止你看跟選擇不看不是一回事好嗎?
這句話你說的吧,不就是市場機制嗎?資本主義的國家裡,市場就是靠著供給跟需求運作的,你有想過你買不到葡萄乾的原因只是,在台灣沒有人知道或是想吃那種葡萄乾嗎?有需求的話進口商就會進口了,跟政府無關,至於反傾銷跟反壟斷的政府措施,只是政府在保護本土企業的手段而已,國家保護人民這樣
台灣、南韓當年在經濟起飛的時候,都是伴隨著政府對市場的積極干預。只是這種的干預目的不是為了取代市場,而是為了讓市場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功能。後來隨著台灣、南韓開放政治競爭,政府只能盡量減少在很多領域的干預政策,以免威脅到政治競爭的平衡,當然表面上的說法當然是“市場機制”啦,“自由”啦。所以現在大家也能看到台灣很難再出現高速的經濟增長了。不過和因為受政府資助,所以美國之音自己都不能在美國播出的那種美國相比,台灣的政治干預還是保留的蠻多的。
需求是需要被創造的,就政治上而言,政治動員影響政治參與的需求,政治參與又影響政治競爭的需求。中國大陸如果不希望出現政治參與和政治競爭,就需要限制政治動員,那麼也就需要限制各種政治力量用來進行政治動員的互聯網平台和傳媒。台灣原本就已經有很高的政治動員水準,政治參與和政治競爭也很普遍,所以政府對台灣藝人參與政治也就不好做出過與強烈的干預。代價是什麼呢?據我了解台灣政府的財政預算每年除了直接供養那些政客和代議士的,還有不在明面上的編列給政客們去回報選民和利益集團的預算,採用配給限定額度的辦法。這算是控制政治分肥對財政影響的一種不得已的妥協辦法吧。至於之前說的政府不是放棄了許多干預政策,就是在干預政策上陷入政治競爭中難以貫徹,這個在台灣也太常見了。
以台灣的農業政策,從中國大陸進口農產品這種事我就不幻想了。貿易保護政策一直以來都有很強的民意基礎。農業也確實不該成為一個利潤導向的產業。為了利潤過度開發農業用地,造成環境問題其實是蠻嚴重的,還會製造額外的消費需求。那麼反過來說道中國大陸,在大陸公民社會當前確實並不成熟,官方希望公民社會的資源是被投入到經濟發展,而不是被政治動員起來造成政治參與和政治競爭的爆炸性增長。“限制吃播”這種帶有以限制農產品消費需求為目的政策,由政府出面干預來進行,也就是很自然的事啦。這樣干預有沒有必要當然還是值得討論,但是非要說中國大陸的政府沒有權利這麼做,在當前中國大陸這種政治狀態下,我是無法認同的。
不過如果說台灣是用民主束縛自己,中國大陸也何嘗不是用威權把自己強行綁在經濟發展的路徑上呢?
-------------
肚子餓了,我午飯還沒吃,先去吃個飯,回來再繼續寫其餘的回應。
(1)Przeworski, A., & Limongi, F. (1993). Political regimes and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7(3), 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