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地,指的是某個國家的主權土地在其他國家境內。東帝汶的Oecusse(歐庫西)即是其中一個有名的例子。無論通過海上或陸地,都需要先經過印尼海關,才能抵達本國。

雖然是飛地的邊界,而不是飛地本身,才是東帝汶與印尼之間不解的主權爭議,但為了敘述方便,還是先從Oecusse成為飛地的歷史說起。

Google Map: Oecusse。同時也是東帝汶版本的主權地圖。

飛地的起源,及其區域政治變化

東帝汶的Oecusse飛地,源自於其前殖民者葡萄牙。一般資料只會提及Oecusse是葡萄牙最早進入東帝汶的地點之一,但「最早進入」並不是其維持為飛地的原因。對殖民者而言,土地的管理,而不是土地上的人,才是他們看重的目標。飛地即為不便的因素,完全違反這點。

葡萄牙在16世紀時,為了檀香貿易(與傳教活動)而抵達這裡。在貿易過程中,葡萄牙人開始落戶及與當地住民結合,出現Topasses社群。Topasses,源自tuppasi,即雙語的意思。Topasses在初期最重要的功能是殖民者葡萄牙與當地住民之間的貿易買辦。

Topasses效忠葡萄牙,但並非葡萄牙殖民者本身。隨著社群壯大,Topasses甚至有能力組織武裝部隊,輔助或主動打擊葡萄牙在當地的殖民競爭者荷蘭。

隨著時間推移與葡萄牙殖民深入,葡萄牙殖民者已無需再借他人之力與當地貿易。雖然Topasses的買辦功能下降,但仍持有政治影響,遂演變成為與葡萄牙合作的地方管理人。Topasses逐漸成為歷史名詞。

葡萄牙當時對是否保留Oecusse並非毫無爭議。殖民者更看重土地價值,而不是土地上的人。即便Oecusse住著效忠葡萄牙的社群,但仍想過用Oecusse交換更有經濟價值的荷蘭殖民地。促使其最終保留的原因,是考量到Oecusse未來仍可持續葡萄牙低成本,但高區域政治影響力的功能。

19世紀末,葡萄牙與荷蘭為解決一系列殖民勢力爭議,兩國決定交換與重新劃分主權,並在1904年協議及1913年仲裁法院判決,使Oecusse(及其邊界判定)確立為葡萄牙殖民地。

值得注意的是葡萄牙離開的兩年後(1975年),印尼吞併東帝汶並維持到1999年的20年管理期間,Oecusse並沒有被印尼重新劃入到其他政治區域,而是保留飛地樣貌。這就好比南投有一塊大面積的土地是台北的政治管轄地,顯得不可思議。其原因很可能是與印尼合作的Oecusse政治精英拒絕合併,才讓印尼政府允許其保留。

由於20年間的保留,在東帝汶於2002年正式獨立時,Oecusse在沒有身份與政治爭議情況下,直接成為東帝汶的一部分,也維持飛地地位。

Oecusse的邊界:殖民協議與習俗地

東帝汶與印尼之間的主權爭議,不在於飛地,而在其邊界。

在東帝汶由聯合國接管,並確定即將獨立後,印尼就與東帝汶確立以1904協議和1913年仲裁為兩國主權依據,畫出大部分的邊界,唯獨三個地點始終無法解決,其中兩個在Oecusse,又以Naktuka最為重要。

標識地點為Naktuka。另一處爭議地點位於下方的Passabe。

如今普遍使用的地圖依據汶萊版本,畢竟其邊界就是在聯合國接管時期訂立。

印尼主張1913年界定的以河川為邊界,應該是Naktuka東邊的另一條大河Noelbesi。Naktuka不見得是兩國始終無法解決主權爭議的主要原因,而是如果按照此界定並延伸延伸,目前由印尼所屬的島嶼Pulau Batek會被劃進東帝汶。

Pulau Batek 位置

在印尼統治時期,由於同屬一國而不成問題。如今分屬兩國,主權就變得額外敏感。

如前所述,東帝汶的主權主張來自於上世紀初的協議與仲裁。

印尼方的支持論述認為,縱然協議有歷史依據,但終究源自殖民者的粗暴劃分,無視地方住民的習俗。Naktuka的住民習俗與移動領域,加上大河Noelbesi的間隔,相比Oecusse,都更接近西邊的印尼轄地。維護同文同種習俗文化的主權統一,成為印尼一再強調的論點。

在印尼統治東帝汶時期,兩邊人民自由往返,以致在2002年東帝汶獨立以後,印尼媒體出現不少家族分割兩地,無法團圓相聚的報導。2008年,印尼在Naktuka內建立不嚴謹的海關檢查站作為主權象徵,將Naktuka推向爭議點。由於並非嚴謹邊防,許多東帝汶籍人民仍可自由移入。根據一篇2019年報導,該地區三年內增加20戶東帝汶籍家庭,達到60戶。未來將影響印尼政府的「當地住民承認印尼治理權」依據。

理解兩國對Naktuka的主權依據後,就會特別注意到,強調「兩國政府討論邊界時,應該考慮原住民的習俗地和感受」的言辭,通常來自印尼媒體和學術論著。歐美世界的印尼-東帝汶關係研究裡,很少接受這項主張,其原因很可能是基於印尼過去對東帝汶犯下的戰爭行為的警惕。

小結

目前Naktuka是印尼管理的東帝汶領地(如果按照Google Map和絕大部分的地圖標識),但兩國原則上承認這是主權爭議地帶。承認有爭議,總比單方面佔領,並否認有主權爭議更有機會解決爭議。

東帝汶作為本世紀才出現的獨立國家,一直到好幾年前,都無法支持Oecusse飛地的基礎建設,更遑論飛地的邊界。2014年,東帝汶政府發布經濟發展藍圖,將Oecusse設定為特殊經濟區(Special Social Market Economy Zone),在加速Oeccuse建設發展與浪費巨額資金的質疑聲中,如今也開啟了多個大型基礎建設計劃。


Oeccuse作為被印尼所包圍的飛地,在印尼1975與1999年兩次武力侵略東帝汶中,都成為被攻擊的前線。1999年的獨立公投後,Oecusse境內的Passabe(投票結果傾向獨立),成為印尼武裝人員最集中與系統性的屠殺目標,一個村莊就有近百人遭殺害。2005年,兩國成立真相與友誼調查委員會(Indonesia–Timor Leste Commission of Truth and Friendship),遭質疑只是一個加速兩國關係正常化,相比真相更重友誼。這點只能有機會再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