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事分享】滿心期待地拍短片,卻調錯了短片規格……
「蠢事分享」的潛台詞:求安慰(掩眼……快溜……)
近來有份小組習作,需要拍攝一段二十分鐘左右的短片介紹香港特色。我非常喜歡拍攝和剪輯短片,覺得把各個鏡頭拼湊在一起成為有意義的敘述,還有加配樂渲染氣氛的過程很有趣──儘管我技術還是很新手級。
《文化長河》系列(主題曲?)的粉絲
以前看了香港電台製作的《文化長河》系列,熱血沸騰地想仿製一段屬於自己的「文化長河」。到達旅行目的地,拿起相機,馬上發現自己「諗頭」太大了。拍攝好的鏡頭絕不容易,景色美和拍得美是兩回事。設備方面不用說,我只是拿着普通相機,沒有太大期望。但沒想到相機錄跟焦能力不足,鏡頭移動時很容易失焦;另外是鏡頭焦距短,沒法近鏡拍攝較遠的物件。然後是技術問題,例如鏡頭移動的方向太單一,鏡頭很沉悶等等。(雖然做不到預期的效果,最後為了自己「過癮」,還是在短片中加入了《文化長河》主題曲和《尋找他鄉的故事》主題曲,真的超有feel的!)
之後幾次旅行也做了一些短片,雖然沒什麼進步,不過總算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每次要加入新學的技術,例如最近學了加入綠幕效果。這幾次經驗讓我對旅遊vlog有了新的看法:以前以為YouTuber拿着自拍棍邊走邊說話很簡單,其實不然!有些人比較有表演欲,而我對着鏡頭則是很不自然,完全不習慣即場描述事物、講述感受。不過這也沒關係,我不是想成為YouTuber,哈哈,重點還是想把畫面拍好。
購買穩定器
這次小組習作,剛好給機會我模擬一次簡單但完整製作過程:先是寫稿,然後構思如何取景和銜接鏡頭;到實地之後,如何與組員配合,完成我想要的鏡頭;最後是剪輯,這次目標是使短片有一致的風格,例如間場的圖案、字體等。(嗯......最後這個目標還是失敗了,始終自己花的時間不夠長,沒有好好規劃,就一個勁地剪啊剪。)
為了(稍稍)提升畫面質素,我終於狠下心腸掏出銀包買了一個穩定器。除了價錢,當中最大的糾結是買相機用還是手機用的穩定器比較好。相機用的穩定器重一點多公斤,再加上相機,接近兩公斤,帶去旅行不方便。就算不嫌麻煩地帶去旅行,估計拍一會兒就覺得累了,堅持不了多久。然而,我的手機鏡頭規格很低,畫質本來就不好,短期內沒有換手機的打算。所以最後還是買了相機用的穩定器,心裏盤算着:要是真的發現不適用,那就賣出去吧。
1080P VS 720P
當我滿心期待有了穩定器之後,終於可以拍出一段比較有質感的短片,我卻犯的一個錯誤:調錯了相機的短片規格設定。
以我的相機性能來說,短片尺寸為[1920X1080]時,每秒最高幀數為30;短片尺寸為[1280X720]的話,每秒最高幀數為60。我在網上一搜,發現每秒幀數(fps)愈高,畫面會愈流暢平滑,所以想:要不稍為犧牲解析度,換取較流暢平滑的畫面?[1280X720]應該也不會太差吧?
我以為[1280X720]等於1280P,而YouTube看的影片是1080P,所以[1280X720]應該還不錯。(我的觀察力太有問題了,哪有見過1280P的影片啊?)
事實上,短片尺寸為[1920X1080]的影片才是1080P,也就是「全高清」;[1280X720] 的影片只是720P!雖說720P也叫「高清」,但是在這個看慣1080P甚至更高解析度的時代,根本回不了頭。
最可惜的是,正式拍攝前一天,我其實曾經用[1920X1080]和[1280X720]的規格來拍攝,嘗試看看有什麼分別。不過那時候太粗心了,驟眼沒看出分別。我經常都是這樣子,心裏其實預計過會發生什麼問題,但還是沒有做足防範措施,馬馬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