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至2020的缅甸:东南亚半民主半威权国家的变与不变
本文已于11月5日发表于《上报》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99203
正当世人目光都聚焦在美国大选之时,东南亚的缅甸也悄然迎来了五年一度的大选。本次大选是缅甸走向民主化后的第二场大选,也是对昂山素季为首的民盟政府政绩的“验收”。经济民生、民选政府与军方的关系、新冠疫情、民族地方武装、罗兴亚人处境等议题,都与本次大选有着莫大的关联。
十年前,被软禁长达15年的缅甸民主运动领袖、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昂山素季获释,军政府也承诺进行民主改革、还政于民,成为缅甸民主化的开端。随后,军政府推选的开明派人物吴登盛启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缅甸由军人专制向民主政治过渡。而昂山素季的民盟也在迅速壮大,并于2012年议会补选、2015年大选中均大获全胜,最终成为执政党。
但以丹瑞为首的军人集团仍旧拥有巨大权力,在国会两院中拥有固定的、直接任命产生的四分之一席位。而若修改宪法,则需超过四分之三议员的同意。这相当于军人牢牢的控制着民主改革的“红线”。宪法还规定配偶为外国人者不能成为总统,这就排除了已故配偶为英国人的昂山素季成为总统的可能。昂山素季只能以“国务资政”身份参与政治。此外,军方还掌握有许多国企和矿山资源等庞大的经济产业,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2015年民盟上台执政后,国内外普遍对昂山素季及民盟有着很高的期待,尤其希望其在对外开放和人权领域做出突破性变革。
自西方国家解除对缅甸制裁以来,缅甸获得的外国投资数额飙升,跨国企业也纷纷落户。曾被国际社会长期孤立的缅甸,一定程度上迅速融入了全球化之中。在民盟政府的推动下,公司注册等经商容易度方面也有提升。2015-2018年,缅甸经济保持了年均逾6%的增速,表现喜人。而缅甸以和平方式实现普选和多党制,也被认为是民权方面的重大成就。
可是,国内外观察家也看到了缅甸民主化以来发展存在的种种局限和问题。在经济方面,虽然外国投资成倍增长,但对经济的刺激仍显不足。缅甸目前还是以农业和资源出口为主,缺乏成熟的制造业与完善的服务业体系,经济结构仍旧原始。基础设施质量堪忧且缺乏配套。缅甸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经济因气候和天气影响大,存在脆弱性和波动性。这些都在威胁着缅甸经济的进一步成长。
2019年,缅甸经济增速大幅下滑至2.9%,凸显了其经济的不稳定性。今年,面临新冠的缅甸甚至发生了少见的饥荒,经济前景很不乐观。虽然缅甸不是新冠重灾区,但疫情对全球经济的打击势必影响缅甸,使其原本就薄弱的经济基础受到重创。
在被抱以很高期望的民主与人权领域,民盟政府所做显然是不足的。面对军方根深蒂固的影响力,昂山素季和民盟对军方做出了很大妥协,在大政方针上受制于军人集团。如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体制所需的修宪议题,就因军方保守势力的阻挠遥遥无期。而与缅北各民族地方武装(简称“民地武”)的和解进程,同样在军方干预下难有成果,缅甸政府军与民地武的暴力冲突时有发生。
昂山素季和民盟政府在罗兴亚人问题上的态度,最令国际社会瞠目结舌。荣获多项国际人权奖项的昂山素季,一直在为缅甸军方对罗兴亚人的种族清洗行为辩护,并且拒绝承认若开邦等地的罗兴亚人为缅甸公民。民盟政府在罗兴亚人问题上一直唯军方马首是瞻,完全拒绝尊重和保护罗兴亚人的人权。
昂山素季和民盟政府的这一系列不佳表现,以及如今军方仍握有大权的状况,让缅甸的民主化进程蒙上了浓浓的阴影。
但由于昂山素季的民盟是唯一具规模的民主派政党(另一主要政党是旧政权及军方背景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简称“巩发党”),因此民盟在本次大选中以绝对优势胜出几无悬念。只有缅甸各地的少数民族政党,能够在部分地方选区抢得少量席位。这反映了缅甸民主势力力量单一、多元政治不成熟的现实。民众即便对民盟执政有所不满,也没有其他大型民主政党可选。
不过,已经有政治人物组建新政党参与本次大选。如前民盟籍国会议员泰特钦,就成立了“人民先锋党”与民盟竞争,并批评民盟内部“混乱且专制”。这表明民盟有分化趋势,缅甸政治将更趋多元。
只是就目前看来,缅甸国内其他势力还无法形成对民盟和军方的有力挑战。民盟一党独大、军人长期干政的“二元政治”,将在这次大选后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