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的眼睛都盯著美國總統大選,我昨天悄悄踏進了 45 歲生辰。早上醒來太太提起來我卻才如夢初醒,原來前晚她不悅的原因是這個:她等我回家倒數,還為此推掉了朋友的約會,但我卻完全忘了前晚是自己 44 歲的最後一晚。這種忘了自己生日,甚至忘掉自己幾歲的徵狀,在 41 歲以後出現得愈來愈頻䌓,明明剛踏入 40 歲時還很有感的。

可能因為過去一年要記住的日子實在太多了。612、721、831,101⋯⋯ 哪還有空間多記一組啊。

前晚約了一位比我少廿多歲的年輕人晚飯,他曾是我在教會任教主日學時的學生,當年的他已是鶴立雞群,表現出來的智慧把我大部份的成年朋友都比下去。這樣優秀的青年卻因不願臣服於香港不義的制度決定移民,寧願從此在異國扎根。可惜,可嘆。政府倒行逆施的態度也已是擺明車馬了,不把所有反對它但愛這城的人當持份者,還立下各種惡法企圖「教育」市民愛国。難道政府以為每天播国歌便能洗出愛與尊重來嗎?會獨立思考的香港人都只會覺得那是侮辱好不好。

這種社會氣氛下,離開這城的選項,理由變得無比充份,要問的已不再是離開的理由,而是留下的原因。疫症情況稍為緩和後,學校回復上課,三份一的同學因為舉家移民的決定而缺席甚至退學了這景況,我在 89 那年代也從沒見過。朋友見面飯聚的話題已不再討論移民到哪裡,而是直接討論外國的校網。那些將要離開的人,有些是幾十年的老友,很多像那位青年般才華橫溢,有些無奈要跟家人分離,過往在此地的耕耘煙消雲散。每每想到這裡,我都恨那固執横蠻的政權:它究竟有何資格,敢對香港作出如此傷害?

作為三個孩子的父親,我也有大條道理離開,反正就算不舉家遷徙,送小朋友到海外讀書也必然是個計劃,最少不用讀那些經過獨裁審查的歷史。BNO 的選項因此非常吸引,因為本來保送孩子海外讀書的開支十分龐大,現在卻可以公民的待遇入讀,省不少啊!然而心裡糾結,明白過去一年雖然過得苦,人生的成長卻很大,世界的真像因而變得更清淅。在溫室中是難以實踐抱負的,因為風雨飄搖的才是真實世界。變態麼?我不捨的,竟然是苦。


今年收到兩份有意義的禮物。

一週前,有位讀者拜託我的老友送了我一本手帳,封面還刻上了我的名字。寫了那麼多年博客,從沒收過讀者的禮物,可算是個里程碑呢。回想 44 歲這一年,從最初想以筆桿傳遞信念到慢慢放棄對自己文字的期望,以為別人根本沒在看。但這位讀者的禮物真是一場及時雨,為我增添不少寫作的動力呢。

另一份禮物是小女兒送給我的杯。某天跟小女兒逛街經過一個露天市集,不經意地丟了句話:「每天都用來喝奶茶的杯子,該拿個像樣一點的啊!」誰知她竟默默記在心裡,還拉著媽媽神神秘秘地去買了個手工陶藝杯給我當生日禮物。她媽媽說,她把錢箱中的錢都倒了出來,連毫子也計算在內,也才只夠付杯子十分一的價錢。這孩子根本沒在儲錢吧!

我從沒用過如此貴重又雅緻的杯。過往近乎固執地節檢,但近年刻意斷捨離生活各樣雜物後,卻反而漸漸對每天在用的物品講究起來,蓋因意識到會留在身邊的只有真正珍惜的東西吧。想起廿年前收到當時的女友 – 現在的太太所送的錢包,我也是口裡直喊著浪費,卻用了十多年直至它爛到無法再用。我想,這個杯子只要不破,我也會永遠用下去吧。


美國大選、香港局勢、移民決定,雖然都變幻莫測,驚喜卻遠不及今年最重要的禮物 – 小兒子天行出生。

朋友笑我是老來得子,我也時常會想像,這兒子廿歲時我也已經 65 歲了,我真的負擔得了嗎?他的人生會怎樣呢?20 歲時想像的是人生如何開展,40 歲時想像的可是人生如何終結 – 我能否有此長壽也還說不準呢。

看著寶寶可愛的臉,我無從迴避地要承認未來從來非我能掌握。前陣子跟前輩談及社會的動盪,他推薦我再讀《傳道書》。那是我最喜愛的書卷之一,便把剛去世不久那位「楊醫」的講道反複聽了兩遍。聽後感悟,孩子們的世界不是我的所有,我當然也不是他們的所有。他們將來或起或跌,大部份是自己要承擔的份,我或只能陳明自己能見的禍福,再盡力提供一張安全網吧。

每逢天行哭鬧,我都會哼歌哄他,而我最常哼的歌是《Whatever will be, will be》。唱這歌是在哄他,也是在哄我自己。拜登還是特朗普、香港專權會不會倒、移民還是留港好,The future’s not ours to see. What will be, will be.

在你一生虛空的日子,就是上帝賜你在日光之下虛空的日子,當與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因為那是你一生中在日光之下勞碌所得的報償。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因為在你所必須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
《傳道書》

大意就是,與愛妻快活渡日,能做的事盡力而為,並緊記一切結果都非人能掌握,無常本是常態。所以今年生日,我只和我所愛的妻快活地於山林間漫步,上茶樓喝茶,於願足矣。Don’t carry the world upon your shou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