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社交网站上看到一条新闻,说有一批妙龄少女因为还不起贷款而被迫卖春,压低了色情业的行价。

  她们多半不是基于家庭原因而是基于自身弱点而被黑心贷款业者逼入歧途。

  想起以前央广新闻里有个女老师的“圣母行为”。她是乡村教员,工资被赖帐,但她还想为学生奉献,于是工余入城卖春。一次碰上扫黄,被警察抓了。这件英勇事迹才得以曝光。可是这件新闻没有后续,多希望有人对拖欠老师工资的事问责,或是发起给这位教员的捐款。新闻中也提及她对学生很好,甚至帮补学生。她的学生也是穷娃。但如果现实冷酷一点,她会被说成“不贞洁”,不宜让她负责学生的教育,收过她学习用品的学生甚至可能嫌她“脏”。

  豆瓣上有篇文章提到美国有些学生和老师不得不卖春。因为有些穷学生是靠贷款入学的,为了还贷款,连肉体尊严也出卖。而有些穷讲师付不起必要开支,偶尔要在周末卖春。在商业社会里,不会视成人的SEX为羞耻,有买有卖也是“正常”。而且她们并不是堕落到另一个空间,只是拥有了一段“需要删除的记忆”。但是想想看,求学难道不是为了过上更尊严的生活。以及,教书者竟然连自己的生活问题也解决不了,又如何向学生传递信心呢?

  再回到前头,社交网站上的话题,几乎总是被洋媒牵动。央广新闻里其实也有很多重要讯息,只因为被年轻人视为“假话多”而不屑,因此便忽略掉很多现实细节。他们流行抑郁,同时又脱离真实的人间观察,无法跳脱自己划定的界限,抑郁只会越来越重吧。

  豆瓣一博主乙讲他们夫妇到了美国后经常领救济,每个社区都会有一个居民代表组织按照程序来领取、发放福利。这有点象日本小说里提到的类似情景,任何地方都会有明星人物,也会有谄媚者。领救济的是各种初来移民,善于谄媚白人的就会得到更多授权,然后他们就会按照自己的私心来分配物资,大头先占,其它的就看心情了。但这套程序行之有效,不知道捐款的慈善组织有没有发现异常,或者他们并不在意分配是否公平。

  福克纳小说里也写过类似人物。他写一个黑人丁男(被黑人称为黑奸),丁所有“最好的产出”都会献给白人一份,他也从白人那里分享到财富权利,他死后的墓地也很豪华。

  有时候,真的要停止思考,因为现实与理想(书本上的)永远矛盾。

  书上高贵的东西被轻贱。书上讽刺的东西却是不言自明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