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那個年代似乎很喜歡為劇迷/樂迷製造二元對立,由陳寶珠對蕭芳芳、張國榮對譚詠麟、四大天王之爭、到Beyond對太極(還是草蜢還有人記得他們嗎?)。

達明一派,卻似乎沒所謂「對家」。勉強說是Raidas嗎,但其實兩者又無甚對立意味,反而更接近惺惺相惜的關係。(Beyond和太極事實上也沒有很打對台,只是走搖滾的難免給人有點「火火地」的形象。)

或許達明的形象比較出塵,也就無必要立一個「對家」。然而雖說出塵,矛盾也不矛盾地,他們的歌曲內容往往跟社會、政治和人性息息相關,而且通常都很隱晦,幼時聽不懂到長大才明瞭深意。配上迷幻電子曲風,還有明哥自成一格的唱腔,更有濃濃的末世預言感。

1990年推出的《神經》是達明拆夥前最後一張專輯,當中《十個救火的少年》隱喻一群起初積極投身大時代運動、未幾卻又因種種理由或早或遲地退出或退縮的人。有的「報了名便算」,只作精神上支持但至少有自知之明;有的為了愛情拋卻江山,「靜悄靜悄 /便決定轉身竄」,懂得悄悄走,還算有點廉恥;有的念及親恩,不忍做不孝子,因為母親教誨「在這社會最怕走得太前」,還是愛回家的好。走了三個,剩下七個,心想還算過半數吧,豈料又有三個內閧鬧翻,然後只有四個留下。然而當中一個卻又只懂滿口理論、紙上談兵,真真正正救火的,最最最後只有三人。只是人丁單薄不在話下,火勢在十人拉扯期間早已燎原,結果救火不成反倒被火海吞沒,「瞬息之間 /葬身於這巨變」。

以為已經夠悲劇了,令人更心寒的卻是那十位少年以外的圍觀者:「大眾議論到這三位少年 /就似在怨 /用處沒有一點」、「大眾議論到這三位少年 /亂說亂說 /越說只有越遠」。事前冷眼旁觀,事後指指點點,甚至責怪參與者一事無成。

《十個救火的少年》表現出的,大概不只十種赤裸裸的人性。

如此悲涼寒心的故事,卻偏偏配上猶如嘉年華般的輕快曲風,達明也刻意地以歡欣語調來唱;很諷刺,很黑色幽默,很達明一派

此曲於1990年面世,讓人不禁有所聯想,縱然填詞人潘源良不置可否。然而30年後的今天再聽,一切都竟然如此歷久彌新。

假如十個救火的少年,十個都貫徹初衷去救火,是否就能撲熄熊熊烈火?沒有人能夠保證。然而寓言結局已擺在眼前:一盤散沙,就必會遭火吞噬。

歷史一再重演,人性又是否必定亦復如斯?

回看當年的TVB《勁歌金曲頒獎典禮》還是很用心的,派了整隊舞蹈員穿著消員制服「出勤」伴舞。
《十個救火的少年》
作詞:潘源良
作曲:黃耀明
編曲:劉以達

在某午夜火警鐘聲響遍
城裡志願灌救部隊發現
站立在橋邊

十個決定去救火的少年
其中一位想起他少鍛鍊
實在是危險 報了名便算

另有別個勇敢的成員
為了要共愛侶一起更甜
靜悄靜悄 便決定轉身竄

又有為了母親的勸勉
在這社會最怕走得太前
罷了罷了 便歸家往後轉

十個決定去救火的少年
來到這段落 只得七勇士
集合在橋邊

為了決定去救火的主見
其中三位竟終於反了臉
謾罵著離開 這生不願見

尚有共四個穩健成員
又有個願說郤不肯向前
在理論裡 沒法滅火跟煙

被撇下了這三位成員
沒法去令這猛火不再燃
瞬息之間 葬身於這巨變

在這夜這猛火像燎原
大眾議論到這三位少年
就似在怨 用處沒有一點

在這夜這猛火像燎原
大眾議論到這三位少年
亂說亂說 越說只有越遠

十減一得九 九減一得八
八減一得七 七減一得六
六減一得五 五減一得四
四減一得三 三減一得二
二減一得一 一減一得無

有說此曲歌詞靈感來自「偵探小說女王」阿嘉莎·姬絲蒂(Agatha Christie)1939年作品《十個小黑人》(Ten Little Indians)當中的童謠。童謠講述九個印第安男孩相繼死於非命,最後剩下的一個,因為無法承受孤獨而懸樑自盡。

Ten Jigaboo boys went out to dine;
One choked his little 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nine.
十個小黑人吃飯去;一個嗆死剩九個。

Nine little Jigaboo boys sat up very late;
One overslept him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eight.
九個小黑人睡過頭;一個不醒剩八個。

Eight little Jigaboo boys traveling in Devon;
One said he'd stay there and then there were seven.
八個小黑人遊德郡;一個丟掉剩七個。

Seven little Jigaboo boys chopping up sticks;
One chopped himself in halves and then there were six.
七個小黑人砍樹枝;一個砍死剩六個。

Six little Jigaboo boys playing with a hive;
A bumblebee stung one and then there were five.
六個小黑人玩蜂箱;螫死一個剩五個。

Five little Jigaboo going in for law;
One got into Chancery and then there were four.
五個小黑人打官司;一進法院剩四個。

Four little Jigaboo boys going out to sea;
A red herring swallowed one and then there were three.
四個小黑人出海去;紅鯡魚吞剩三個。

Three little Jigaboo boys walking in the zoo;
A big bear hugged one and then there were two.
三個小黑人上動物園;大熊抓去剩兩個。

Two Little Jigaboo boys sitting in the sun;
One got frizzled up and then there was one.
兩個小黑人曬太陽;曬焦一個剩一個。

One little Jigaboo boy left all alone;
He went out and hanged himself, 
一個小黑人太孤單;吊死自己了此生,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一個都不留。

童謠歌詞堪可細味之處甚多,只能說無巧不成話。

《十個小黑人》這本小說又名《一個都不留》或《無人生還》(And Then There Were None),講述發生在孤島上的一場連環殺人案。書中十人的下場一如書名,無人生還,比《十個救火的少年》更悲慘。

本該純真的童謠,卻唱著如此令人不寒而慄的故事,跟曲調輕鬆跳脫但內容黑暗的《十個救火的少年》是名副其實的「異曲同工」。

無意中發現這首歌的「兒童版MV」,不知從何而來的製作念頭。畫面雖可愛,然而當知道歌詞涵義,以及相關童謠唱著無人生還的結局後,再看這群救火小孩,難免有種說不出的味兒。


自說自話碎碎念

最近公私兩忙,一星期沒寫文章有點生硬遲鈍。一天不寫,自己讀得出來;兩天不寫,內行人讀得出來;一星期不寫,誰都讀得出來。原來是真的。草稿箱裡塞了幾篇開了頭或寫了一半的,有的希望可以把它寫完,有的看著看著感覺有點淡了,或許就先擱著,再醞釀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