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登載於我的博客,請注意博客與Matters上的文章並不完全同步。


就在六天前,我發表《理想與現實:威爾遜在巴黎和會(上)》這篇文章時,博客迎來了一個里程碑時刻——總字數突破五萬字大關!鼓掌!(≧∇≦)ノ

字數統計

回想過往,第一次有要寫博客的念頭,已是一年多以前。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搗鼓來搗鼓去,換了多個方案,最終固定為了現在這個形式,並堅持寫了一年三個月。雖然發文頻率並不穩定,但總體而言,文章越寫越長,自以為也越來越成熟,可以說是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吧。

就在一個半月以前,我開始把博客上的文章陸續轉載到Matters社區,算是給自己開闢了一個新天地。相應地,由於是社區,有了一些和讀者的互動,於是不由得開始考慮起一個問題:自己創作是為了什麼?是不是有價值的?就讓我借這個機會來談一談吧。


本博客的主要寫作內容,正如其名稱所顯示的,是推理、近代史和電子遊戲。從目前的數據來看,推理我寫了10篇,近代史寫了9篇,還算可以;但電子遊戲只有2篇,主要是因為我自己還沒怎麼想明白這個話題該怎麼寫。因此,下面我就只分別討論一下推理和近代史這兩個。


推理大概算是我「不正經的興趣」——雖然這麼講有點自我貶低的意思,但想必在不少人看來就是如此吧。不過,若一個人說自己喜歡「文學」,相信大多數人不會對此有偏見;那麼,小說是文學的一種嗎?我想肯定是的。因此,還有什麼理由,非得說推理小說「不夠好」或者「不夠雅」呢?我覺得這些指責都沒有什麼意義。作為通俗小說的一種,推理小說的定位,本就是明確的。

關於小說,大多數人寫文章,大概都會寫成讀後感的形式。不過,我有個壞毛病,就是大家都去做的,我偏不去做。另一方面,作為理工生,我對「理論」的追求要超過單純發表「感想」。所以,從結果上說,我一直嘗試寫那種「總結性」的文章,諸如「密室講義」、「從本格到新本格」皆屬此類。雖然不敢憑此即妄稱「評論家」,至少確實是在往這個方向努力。

前幾天看到網上有人說自己讀了三四百本推理小說,當時就給我驚到了,深感自己的不足,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好吧,有點誇張了。不過,閱讀量確實是個問題,我也會繼續努力。但是,我認為不是只有讀得特多,才有發言權,因此我的創作不會中斷,這點還請大家見諒。


近代史嘛,當然就是我「正經的興趣」。事實上,我花在這上面的時間也是最多的。

為什麼偏偏選擇近代?因為近代史不僅是屈辱史,更是變革史;是從落後的農業國,努力向現代國家轉型的過程。回看近代那些銳意進取的人物,諸如郭嵩燾、曾紀澤、陳寶箴,其人其事,慨嘆之餘,更多的仍是感動。大概,這也可以算作一種浪漫。

談到近代,就不得不談如何看待列強侵略的問題。今天諸多關於近代史的爭論,大抵都由此而起。我的觀點是明確的:列強侵略肯定是非正義的,但是清政府的貧弱與落後才是根本原因;作為後人,我們的著眼點,也應當更多地在「如何避免」,而非「一味譴責」之上——後者於己之發展,是無益甚至有害的。

再談談寫作風格。這幾年,自媒體流行起來,不負責任的寫作者也越來越多。要麼是擺出一副戲謔的口吻,看半天還以為在看小說;要麼是純粹輸出觀點,禁不起或者根本無法推敲。當然,寫作風格是個人的自由;但是,歷史本質上是嚴肅的,還是得多一點論證,保證邏輯的正確與連貫,這才是對讀者負責的做法。

正是由於此,我在寫歷史文章時,總是像寫論文一樣,給出完整的注釋與引用。雖然,大多數人根本不會去看,但是給了,起碼可以讓對此感興趣的人有路可尋;同時,其實也是給了別人批判你,和你反駁別人的依據——畢竟,科學是要能夠「證偽」的。

我並沒有受過專業的歷史訓練,因此寫的究竟還是文章,而非論文。我想,我所追求的,大概是論文和文章的中間體——內容上是文章,但形式上有論文的嚴謹。臭美一點地說,這或許是我的一個「創造」?哈哈。


不過說到底,觀點依舊是觀點。大家可以有自己的想法,這我也認同。也許,未來哪一天,事實證明我就是錯的呢?雖然有這樣的可能,但我也覺得無所謂——就當我是樹了個靶子,供人批判吧。

感謝大家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創作。敬請期待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