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朋友都問我會否跟隨熱潮 ,由Facebook進行網絡移民到MeWe。現階段我未有登記MeWe戶口,但我亦對它進行了一些資料蒐集,希望就版面設計及用法去分析一下MeWe與Facebook 的異同,分享給大家參考一下。


隨着社會形態轉變,最近出現了網絡移民的趨勢,今年11月開始,部分香港的Facebook用家亦相繼選擇轉用MeWe,背後原因當然少不了Facebook出現政治打壓或過量廣告等情況。不過我認為Facebook開始變得不受歡迎的主要原因是它失去了平台應該具有的張力。 Facebook作為社交媒體「Social Media 」,近年因成為了商業廣告或宣傳的渠道而變得不再social 。曾經,我們會利用Facebook上載和朋友互動的圖片亦會在對方的留言板上互動。不知何時開始,我們加入的「好友」越來越多多而變得慎言,再加上我們被Facebook大量的資訊或廣告蓋過了原來與朋友的互動,久而久之Facebook的用途僅限於閱讀資訊。當Social Media不再social ,最後被用家淘汰也是無可厚非。


回歸正題 ,在使用者角度上,MeWe在設計上和最初版本的Facebook相似。它的設計簡單以Timeline為主線,只要在timeline 上Feed 選項,即可連結至Contacts (朋友)、 Group 和 Page ,同時MeWe亦已無廣告作為他們的主要賣點。相較之下,Facebook版面越改越複雜,加上廣告太多成為Facebook不敵MeWe之處。再者在用法上,MeWe上每一個用戶都可以舉行投票,而且回覆評論上亦設有多個emoji選擇,於Facebook所提供的五個表情選項,MeWe方便用戶透過表情符號隨心所欲表達自己。


另外,我站在創作者的角度上,Facebook以演算法為名,迫使創作人或Pages購買廣告來保持在網絡上的曝光頻率更是令人反感。 更令人不忿的是,Facebook沒有好好扮演媒介應有的中立態度,反而反而在美國大選中高舉Fact Check 打壓特朗普陣營的言論。本香港的層面亦出現同樣情況,不少支持香港社會運動的言論係被審查或禁止,早在返修例運動開始之初,我一篇關於民主選舉的文章亦被禁止刊登。


如此一來,用戶從Facebook轉投MeWe亦不無道理。


但這樣也不代表MeWe是值得依賴的媒介。在網絡安全的問題上,MeWe沒有使用實名制雖然可以令用家自由更改自己的稱號,但是大家亦應該小心留言,特別是在評論敏感的政治議題。不意外地政府或其他陣營其實早已盯上MeWe,在沒有實名制之下,可能會陷阱處處。



在應否使用MeWe這個議題上,我個人仍是以保留一點戒心。對於MeWe是否會取代Facebook,或被企業盯上,踏上Facebook後塵,仍然有待觀察。不論MeWe還是Facebook,沒有平台是絕對可靠的,我們亦不應一概而論去選擇單一個平台。於我而言,我樂於見到不同的平台如MeWe和 Patreon的出現,以阻止Facebook為首的IG ,Whatapp 的單一媒介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