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要素 教学的相长
读【來自木星的波森】妙文再度深受启发,大有收获。这一次读的是《[MBA 二三事] 國際領導能力發展 02:追憶似水年華》 。
【來自木星的波森】的听课笔记写得真叫漂亮,里面既有让读者可以温故知新的妙语,如
馬克思曾說過一句話:「最聰明的工程師相比蜜蜂建出蜂巢的技術,都像個白癡。」但工程師的價值在哪裡?在於他們建之前就有藍圖,有系統,而蜜蜂只是本能。
也有老师语重心长又振聋发聩的经验谈,如:
台灣學生去參加國際會議,往往是開會後最孤獨的一群,對於其他國家學生來說,結束後的酒吧時間才是重點,那才是真正交朋友的時候,會議只是一個碰面的機會,老師也提到,真正的談判往往發生在談判「發生前」跟「發生後」。
因为曾经长年从事语言教学,再从事传媒行业,老师讲的沟通问题在我看来特别有趣,特别inspiring。于是给【來自木星的波森】写下以下的回应,算是不枉间接听了一次老师的精妙讲课。
==============
您的学习笔记写的太漂亮了。您真是很幸运,上学期间遇到一个又一个的好老师。
这位有外交工作经验的老师讲课绝对是一个有经验的人讲的课,有经历,有体会,有思考。而且是深入细致的思考。读了您学习的记录,大受启发,大开眼界。
我想,假如我参加老师的课,假如我想给老师一个深刻的印象,让老师知道我是一个认真的学生,我一定会挖空心思,想方设法对老师的说法提出认真的挑战,以向老师显示我是认真听课,认真思考了,没有让我的头脑变成他的思想的跑马场。
例如,老师说沟通的要素是,7%(words/言辞),38%(tone/语调),55%(body language/肢体语言) 。这个7-38-55原则让老师说起来那真叫头头是道,令人感觉醍醐灌顶,脑洞大开,让我们学习或观察沟通一下子得到了明确的方向。
然而,我要说,就沟通学习而言,我们冷静下来稍微一想,就知道老师说的学习是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先说那个7,语言技能(口语与书面语的技能)。我多年在华盛顿观察华人在公开场合讲英文的人,发现能够讲得很体面的少之又少,屈指可数。屈指可数的人当中有萧美琴,而萧美琴的例子可能不算数,因为英语相当于她的母语。
在公开场合英语说得很得体的人还包括前台中市长胡志强。
上面两个例子都是台湾的。中国大陆的官员呢?对不起,我一直没有见到过中国大陆官员英语讲得体面的人(有谁见过,请不吝赐教)。前驻美国大使李肇星(后来担任北京外交部长)的英语非常蹩脚,现在的大使崔天凯讲的英语顶多可以说是平顺,workable。
以上说的是口语。书面语的情况也差不多。英语看似简单(没有那么多、那么麻烦动词、名词变位),但看似简单的英文其实要想写好,写得文从字顺,体面,风趣,低调,富有魅力,让在英语文化中长大受教育的对方觉得你是一个真诚的人,有趣的人,值得进一步交往和见面,那真叫千难万难,得需要勤学苦练才成。
由此说来,那个7%已经足以让太多的人学一辈子或大半辈子还不一定学得好。接下来的38%(tone/语调)和55%(body language/肢体语言)就不仅是千难万难,而是难于上青天了。语调的控制属于表演艺术,肢体语言(比如耸肩之类)则是跟文化相连。
东方华文文化中长大的华人玩不转耸肩,但在西方文化中长大的人耸肩跟可以跟皱眉一样自然而然。这很难学。勉强学,大概也只会弄巧成拙。
既然语言、语调、肢体语言都这么难学,那我们作为东方文化中长大的人还能凭什么跟英语文化/西方文化的人沟通呢?
在我看来,成功的沟通恐怕是主要是、甚至是完全是个人魅力。在这方面的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是达赖喇嘛。达赖喇嘛讲的英语实在是一般化。他用英语写的书中的英语都是极其漂亮、极其优雅的。但我想,那都是他的精通英语助手或英语世界高手给他润色加工过的。
我曾经在一个连续两天的研讨会上观察达赖喇嘛,发现他讲的英语极其简单,毫无出色之处,但他的简短发言就是能让听众感觉有趣,有味,爱听。我想,这就只能用魅力来解释了。魅力是一种神秘的东西,解释不清。
就魅力与沟通成功的关系而言,我还注意到一个在华盛顿的来自中国大陆的厨师,到美国几十年了,到现在也不能讲英语,跟人交流全靠翻译,而且是低档的翻译。但他就是能让众多的美国人着迷,让包括华盛顿邮报在内的众多美国报社烹调/餐饮评论专栏撰稿人趋之若鹜,赞美有加,欣然给他的餐馆、他的烹调写出有声有色有味的评论。
这位厨师跟那些美国人沟通而且沟通大成功,其秘诀我想就是他的笑容(还有他做的菜确实是好吃),语言,语调、肢体语言都没用。
最后总结一下,我想应当说,在与人沟通方面,很多技巧是很难学的,如语调,肢体语言,魅力。说来说去,相对容易学的还是语言,学校能教授的也是语言。
以上就是我对老师的挑战。我现在在猜想老师听到/读到这样的挑战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但不管老师是什么反应,我都觉得我已经从老师那里获益巨大。
我认为最好的老师不是最能教学生什么具体的技能的老师,而是最能启发学生思想、打开学生想象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的老师。
比如,我受到了老师讲课(您记录汇总的老师授课)的启发,就一下子想起多年前的所见,由此开始认真思考,并试图把先前零散的所见所思予以汇总、整理、归纳,试图从中得出规律,得出发现,得出进一步思考的线索。
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师的教学已经超额完成任务。
但从连续的课堂教学来说,我希望每一个老师都可以不断跟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通过挑战他来巩固从他那里学到的东西。当然,尝试挑战老师对学生自己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
教学的这种互动的、能动的、持续的过程令人心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