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個議案將通漲率提升到 2% 之後,昨天再次去關心一下投票權狀況,似乎有些改變。

這裡比較的時間點是 10/15 以及 12/06,相隔將近兩個月,當時是手動複製,非常耗時,於是花一個晚上寫了一個爬蟲,但一方面數據很直觀,另一方面也沒空繼續追蹤;既然狀況有些改變,也有工具統計起來很方便,因此覺得是個時機跟大家分享一下。

中間又不小心廢話太多,所以只想看分析的人可以快速跳過文字,看圖跟下面的說明即可

委託率提高

現在流通的 LIKE 總量約為 1.01b 顆,我在 10/15 記錄的委託率是 18.65%,以運作所需要的委託率來說是偏低(記得有個說法是 33% 以上為理想),而 12/06 已經來到了 30.97%

雖然不確定是否通漲起到了作用,這可能只有每個委託人自己心裡知道,但就委託率來說,的確有往好的方向前進。

委託量增加、分散、更去中心化

委託量加總比較

這張圖是目前驗證人分別被委託的總量,可以看到因為整體委託率提高,所以多數紅色線(12/06)都比藍色線(10/15)還要高。

其中增加幅度最高的是 guanyun(10.6 倍)跟我自己(6.7 倍),再來是 yasu(5.2 倍),這也直接導致我的委託比例上升到排名第五。

另外這次觀察也新增兩位驗證人,分別是 ⚆⚉KYLENODEʕ•ᴥ•ʔ,根據公開的自我介紹,是一位來自香港的朋友叫做 Kyle、另一個是 qiware,是來自深圳的非營利組織。

目前看起來權力已經分散到前 11 個驗證人,相較於之前四、五個驗證人就能決定大多數走向,看起來是更去中心化了。

佣金的影響,與機構驗證人的想法

我用了一個名詞叫做「機構驗證人」,意思是指一個網站、社團或組織,但也有可能背後只有一個人。不管怎樣,只要名義上無法識別是單一個人,或是我無法將他們歸類為單一個人,就統稱機構驗證人。(有沒有更好的名詞?)

驗證人佣金高,代表委託人能取得的利息就低,所以一般來說,低佣金會吸引越多人委託;但所有驗證人就會因此都殺到最低嗎?至少目前看起來還不是這樣。

大部分個人驗證人,像我也都是選擇較低(40%)的佣金來吸引大家委託,而機構驗證人之中只有 SteemCN、Anwen、FamilyOnline.TV 這三個維持在較低(40%)的佣金,它們也是機構驗證人裡面上升比例較高的,這非常合理。

然而其他機構驗證人則都是維持在 50% 佣金,增加幅度就很有限,甚至像 CMEF-Enyk、Forbole、NTUT (Taipei Tech) 這三個機構驗證人的委託還下降了,可能跟高佣金多少有些關係。

聽起來有點反直覺,但或許可以參考 Forbole 將調高在 LikeCoin 上的佣金率 這篇文章的解釋,追求短期佣金利益並非是唯一考量,只要委託量到一定程度,不致於虧損之後,考慮社群治理長期發展,與其把資金吸在手上,可能將對應的權力(與責任)放出來,達到更好的去中心化,會是更好的選擇。

更多的分析:數量、平均、標準差與投票權集中程度

委託人數量比較

這張是委託人數量,看起來一兩個月前後並沒有顯著的大風吹,Matters 毫無疑問一直都是最多人委託的驗證人,立場、SteemCN 也擁有大宗使用者;Anwen 一直都是比較神祕的驗證人,到網站看 https://anwen.cc/about 似乎也還是 404 Not Found,留待其他人補充。

增加幅度比較明顯的是 guanyun (7 -> 40),還有我自己(37 -> 72),由於個人驗證人並沒有網站或媒體加持,猜測最大的因素是我們在社群的活躍程度

平均委託量比較

因為是平均值,在委託人數少的驗證人就不太具有參考價值。我們可以專注看委託人數多的驗證人,比如 Matters 的平均是倒數第二低的,表示一般使用者很願意將少量 LIKE 委託給 Matters,這點在其他熱門的平台(SteemCN、立場)也是如此。

比較特別的是 GLOxUDomain,它的平均委託量是 Matters 的十倍以上,人數也是大驗證人當中最少的,仔細看下去會發現 5000 多萬 LIKE 當中,有超過六成(3300 萬)都是同一個帳戶

光是這個帳戶的投票權就超過 LikeCoin 生態總量的 10%,沒有任何一個驗證人的總量可以跟他比擬,可說是真大戶,因為它只委託給 GLOxUDomain,合理推斷就是這個組織自己的帳戶。

委託量的標準差比較

延續上面的觀察,GLOxUDomain 擁有最高的標準差也就不意外了,另外新的小驗證人也會偏高,但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比較早期的小驗證人,像我跟 guanyun、yasu 也都因為委託量的增加,平均、標準差都衝上去了,對我們來說代表著委託的相對中心化,但因為分散在不同驗證人,所以目前問題並不大,下圖有進一步分析。

驗證人內部投票權分布比較

這張圖類似於 bigdipper 上面的 投票權分佈,表示「最少合共有超過 75% 投票權的委託人」有幾位,數字越小代表越中心化,我稱它為「內部投票權分布

相較於 bigdipper 上面的是總量 vs. 驗證人,用的門檻是 34%;我這邊做的是再往下一層,做的是驗證人 vs. 委託人,因為個體資產分布必然是 M 型化,所以調整門檻到 75%,比較能看得出差異。

舉例來說,前 3 名委託給我的委託人,就能代表我 75% 的投票權,因此只要他們聯合起來不委託給我,那我的權力就會大幅被削弱;相對地,立場新聞要 7 個委託人聯合起來才有辦法控制「立場新聞」這個委託人的 75% 投票權,因此比較難被大戶左右。

大致上來說,小驗證人都有比較高度的中心化,大驗證人則比較去中心化,至於整體則是趨向去中心化的。唯一特別的也是之前提到的 GLOxUDomain,是目前投票權最高的驗證人,同時內部組成也是高度中心化的分佈:第一名委託人就佔了 GLOxUDomain 62% 的投票權,前兩名就佔了 GLOxUDomain 86% 的投票權。

去中心化才能長期經營,我也將跟進調高佣金,鼓勵分散。

一直以來都有人質疑 LikeCoin 這個社群太中心化,不過至少目前我是抱持比較樂觀的想法,有兩點原因:

  • 大戶願意委託給個人驗證人,許多個人驗證人都得到了不少初期的大筆委託,有些甚至是來自基金會成員的個人帳戶委託(感謝 @高重建 指正),讓我們得以開始運作。
  • 大(機構)驗證人願意提高佣金比例,鼓勵其他人分散委託到其他較小的驗證人。

雖然並非所有驗證人都這樣想,以後的情況也很難說,但這是目前的趨勢,若只看短期利益與權力,其實沒有必要這樣做,但基於長期利益卻非常合理:若是所有委託都集中在少數大戶,的確效率很高、短期收益也比較高,但我不認為那是一個可以長期經營的架構

以現況來說,我也同意還不夠去中心化,像我個人就佔了將近 7% 的投票權,但這超過了自己能力該有的委託(我還沒找到理由說服自己能有跟 Matters 整個社群一樣的投票權)。

接下來有可能會進一步調高通漲率到 7%(甚至更高,參考激進的 LikeCoin 提議),因此可以預期整體委託量會再提昇。所以我也在考慮逐步調高佣金,希望委託更分散,但基於最近變化較大,為了不要讓才剛轉移給我的委託人無法轉移委託、感到太失望,因此每次調整至少會間隔 21 天,目前預計在 2021/1/1 調整到 45%,這還不是定案,所以如果你有什麼意見,也歡迎在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