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tt Adams的《loserthink》loserthink是作者Scott Adams創造的一個中性詞,它不含貶義,是眾多思維陷阱的一個總和或者集合。這個工具集裡面包含了很多loserthinks。目的是讓人們辨認自己日常中會陷進去的思維陷阱。


這次要說明的其中一個思維陷阱是:沒有完美的開始


從不會有完美的時機,但會有努力打造出來的自己。即使是好的時機,也可能遇上抓不住時機的自己。那個狀態不是完美,也是一樣的。無論何時開始都是另一個有缺憾、略顯遺憾的時間。但於這樣不完美的時間中,最大化的獲取新知識和新養分的自己,才是你要努力打造的方向。


我們所有好的狀態都是自己表現的最大化狀態。即使是比爾蓋茨創造的微軟公司的產品也有一大堆故障沒修復好,然而他們不完美的產品仍舊每年都更新迭代高,我們也每年都心甘情願付費訂閱他們不完美的產品。


書中提到一句話很有意思:「Naming things can weaponize them」,這句話是類似於把某樣事物貼標籤命名後,便於識別/分類/利用的作用。


「原生家庭「是這兩年用的很多的詞,甚至原有的詞義已經被磨損,被過度消耗的原意,打個不甚美好、有點鋒利的比喻:有些人遇到重大挫折後(如工作不順利,上司不器重,與女友分手等等),把所有過錯都歸咎於」原生家庭「,這裡的」原生家庭「便作為推卸自身問題的萬能武器。這也應和了奧斯卡姆剃刀的定律無法應用在人類身上的觀點,這裡作為答案的「原生家庭」太簡單、太粗糙了,應該應用的是「千人眼中的哈姆雷特」。奧斯卡姆剃刀定律是指如果同一個現象有多個不同的理論,但若其推算結果相似,應採用假設更少、更簡單的理論。


如我舉「上司不器重」的例子,引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可以有能力不行、精力不能、性格不合適、等內部因素,以及工作內容不適合你、上司不喜歡你、同事競爭等外部因素,以上原因綜合起來產生這種讓人難過的結果。但是到了自己總結原因的時候就歸結為「原生家庭」的錯,怪下面(家庭)總是比怪責上面(比自己有權力的人)更簡單,這是大而無模糊的結論。 人生是一個漫長而複雜,又過度繁瑣、瑣碎的沒有完美的話題,無數個因素如蝴蝶效應般連續起作用的狀態下,你才會不得不遇上和面對痛苦挫折。你想當然的僅僅把問題原因歸咎於某個確定的1。 這是不可能的,更可能的是:「你才是問題本身,你其實不瞭解自己。」你只是往對自己最有利的話說,目的是這樣說的話就不用認真注視自己的問題了。潛意識總在作怪,充滿偏見的你,相信單一原因令你走到這地步。


因此,如果你追求一個完美的開始。有一個原生家庭的你要怎麼自圓其說?最初就不完美的你要永遠都不開始嗎?不過這倒是一個完美不開始的藉口。這樣就不用面對最後失敗的自己。


人找藉口這件事情最會無師自通。這個邏輯簡直無懈可擊。但是如果跳出這個邏輯,當你把眼光放到App Store上的每一個app時,你有用過一個完美的APP嗎?沒有。每一個軟件下的評論都指出一堆缺點,每一個得到稱贊的軟件下面都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可以說每一個APP的出現都是從不完美開始,繼續不完美下去。 但,有意思的是,我們真正的成長,永遠都是以犯錯後真誠反省的時刻開始算起的。


我將「不完美」作為自己的成長的武器,不完美的狀態將貫穿我的所有開始、經過、進程、以及結果。已至最後,我們的宣告詞只有「圓滿的結束」,從沒有「完美的結詞」。 所以啊,我們的目標一開始就設定錯了。我們永遠等不到完美那刻,相反的是,擁抱從來不完美的開始。既然都不可能完美了,什麼時候開始不好? 不如現在,來到當下,像我從「超級不完美的寫作」開始。 你也從你不完美的0.1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