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答張拓木文《美國媒體使用“Dr”頭銜的規範與實例》
已故的中國大陸著名小說家和評論家王小波曾經寫過一篇評論,其中提到他知道在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有一個民間的世界革命戰略家,整天衣冠不整,廢寢忘食,面對著世界地圖,夜以繼日地思考世界革命的大戰略。
王小波諷刺的是太多的中國人在思考國際問題的時候常常是好高騖遠,宏觀眼光十足,但結果都是意淫自慰,都是擼管打飛機,不但真飛機打不到,連紙飛機注定打不到,因為他們對其他國家的具體情況缺乏最基本的了解。
很不幸的是,當今華文世界也有眾多的美國問題戰略家喜好對美國問題、美中關係問題高談闊論,但對美國的基本情況,美中關係的基本情況缺乏具體而基本的了解。因此,他們的高談闊論始終如一都是誇誇其談的空談。
張拓木近日連續發表兩篇文章談美國媒體上出現的有關當選總統拜登的夫人吉爾·拜登(Jill Biden)的博士頭銜問題的爭議。一篇文章是《从第一夫人的Doctor头衔争议看媒体变迁 》,另一篇是《美国媒体使用“Dr”头衔的规范与实例》。
我認為張文就這種看似無關緊要或細碎的話題寫出的詳實述評非常有助於華文世界的人們了解美國社會和美國政治的基本情況,有助於喜好談論美國問題的人擺脫誇誇其談、不堪一击的窘境。
我非常感激張拓木花時間進行寫這樣的美國政治科普文章增進讀者的新知。我在這裡對張先生最新發表的文章提出商榷質疑是我對張先生表達感激的一種方式。我認為認真的應答、呼應、挑戰是對作者的最好的恭維和感激。
--------------------
津轻海峡
非常有趣的文章。一看就是花了工夫,而且也真有功夫。赞。
我想,客观地说,吉尔·拜登的博士Dr.称号问题风波本质上就是华尔街日报的写手Epstein蓄意挑事受到反击。
我也刚刚用谷歌查了一下,发现“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亨利·基辛格博士,Dr. Henry Kissinger这个称号在美国媒体是常见的,包括在NPR出现。在美国政府网站出现得更频繁。
这就不能不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称呼基辛格为Dr.长久以来没有人提出异议或质疑,称呼吉尔·拜登为Dr.就会出现华尔街日报文章煞有介事提出异议/质疑呢?
我觉得这样的问题恐怕援引AP Stylebook(美联社词语用法指南)或《纽约时报S》tylebook解释不了,而且难免文不对题之讥。用随着Dr.称号的普及人们担心美国社会日趋精英化也解释不了——叫基辛格Dr.你不担心,叫吉尔·拜登Dr.为毛就要担心了呢?除了用性别歧视解释之外,还有什么好的解释嘛?
最后一点私心话——非常希望作者写写为什么华文世界川粉貌似占压倒优势。清楚地说明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对在在中国和在美国的华人都有直接的大用处。
张拓木
建议你可以再仔细看一下,我文章里提到过,严肃媒体里“Dr Kissinger”出现时绝大多数都是quotations。
另外对这一句,"最后一点私心话——非常希望作者写写为什么华文世界川粉貌似占压倒优势"。这样的话题讨论和文章也是已经汗牛充栋了,我前面有几篇翻译文章其实也与它有关,不过可能更多的是在讲整体人口里的情形,没有专注于华文世界。
津轻海峡
谢谢回应。我相信我的阅读还算仔细,说话还算比较谨慎,所以问出这样的问题:(华尔街日报的写手拿拜登夫人的博士称号Dr.大作文章,)这就不能不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称呼基辛格为Dr.长久以来没有人提出异议或质疑,称呼吉尔·拜登为Dr.就会出现华尔街日报文章煞有介事提出异议/质疑呢?
我觉得我提出这种问题并不过分,也不失公平。当然,我的问题也是对大作表示的一点异议。
我下面列出了五个例子。头两个是来自官方机构,以显示用Dr.来称呼基辛格长期以来是家常便饭,没有人提出异议;后三个例子是来自您所谓的严肃媒体,时间跨度几十年,以进一步显示在严肃媒体中用Dr.来称呼基辛格长期以来是家常便饭,没有人提出异议。
所以,我认为大作的立论显然是有懈可击。或者说,我认为大作对这个问题并没有想清楚或说清楚,可能会给读者造成误导。
Dr. Kissinger was born in Fuerth, Germany, on May 27, 1923, came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1938, and was naturalised a United States citizen on June 19, 1943. —— 诺贝尔奖组织。Henry Kissinger - Biographical - NobelPrize.org
At present, Dr. Kissinger is Chairman of Kissinger Associates, Inc., an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 firm. ——美国国防部网站Henry Kissinger (defense.gov)
Egging on the president in his rabidly racist and misogynistic rants was the high priest of realpolitik, the ravishing Greek god, Dr Henry Kissinger.——TheWeek杂志A mirror for Dr Kissinger - The Week
His name and face have faded from the newspaper headlines and the network evening news broadcasts, so he may not be as well known in his 97th year by the younger generation of Americans. But Dr. Henry Kissinger was perhaps the most consequential Presidential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and Secretary of State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Inside Politics: Henry Kissinger & American Politics P.3 (msn.com)
For several days, Dr. Kissinger said, Mrs. Astor did not speak to him or take his telephone calls. ——Brooke Astor Traumatized Henry Kissinger - Slideshow - Daily Intel (nymag.com)
在另外一方面,您说得很对,您翻译的文章很好,劳苦功高。赞。
但是,正如您所说,那些文章的目标读者是美国读者,不是华文世界的读者。所以,我私心以为以您的研究思辨能力,写一写为什么华文世界川粉(似乎是不顾一切、不惜一切代价狂热支持特朗普/川普的华人)看似人多势众,甚至占压倒优势,这样的文章对华文世界的读者可能更有价值,更有益,有益于华文世界的人对美国的基本情况增进了解和理解。
又,您在这是以华文发言,我认为您的目标当然应当是华文世界的读者,而不是英语世界的华文学习者或研究者。我相信您也清楚地看到,通过这次大选,华文世界太多的读者对美国、对西方自由民主国家究竟是怎么回事缺乏基本的了解和理解,这导致他们对特朗普/川普肆无忌惮的践踏美国基本价值观和道德伦理准则不管不问不在乎,导致他们认为西方其他国家对特朗普的不以为然是西方的堕落(西方国家为了赚钱而地中共政权绥靖和纵容确实是堕落,但那应当是另一个问题,一个更深层的问题)。
最不幸的是,这些川粉不介意特朗普/川普忙于进行没有证据的诉讼声言他被大规模选举舞弊坑了,同时忙于打高尔夫球,却对美国的超级严重的疫情(已经造成三十多万人,而且大有可能超过五十万甚至一百万)不管不问不在乎。
华文世界这样的话题讨论和文章或许是已经汗牛充栋了,但我认为那些文章大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张拓木
谢谢您中肯的评论!
不过对这一句“正如您所说,那些文章的目标读者是美国读者,不是华文世界的读者”,我需要clarify一下。我上面那个评论,原意是指,那些文章中有一些与“为什么特朗普支持者众多”这个话题相关,是在讲【问题A】“为什么(美国)特朗普支持者众多”,没有具体到【问题B】“为什么华文世界特朗普支持者众多”。为了全面理解【问题B】,有必要理解【问题A】。华文世界里对【问题B】的讨论其实是很多很多的,对【问题A】好像反而更欠缺。
津轻海峡
非常感谢您的具体而微的回应。您的回应和回应中做出的澄清进一步推进了我们讨论,使我们的讨论得以更深入,更细致。
我尤其欣赏您把“为什么特朗普支持者众多”这个话题明确细分为【问题A】“为什么(美国)特朗普支持者众多”和【问题B】“为什么华文世界特朗普支持者众多”。
您对我先前提出的挑战(即我希望您能专门写文解说一下为什么华文世界特朗普支持者众多)提出的回应是:为了全面理解【问题B】,有必要理解【问题A】;华文世界里对【问题B】的讨论其实是很多很多的,对【问题A】好像反而更欠缺。
我对您这个回应的回应是:我从一开始就预设了全面理解【问题B】必须基于理解【问题A】,我也正是基于这个预设请求您(挑战您)这位对美国情况有深入了解的人来解说【问题B】。因为我认为截至目前华文世界支持特朗普/川普的言论(川粉言论)绝大多数都是言不及义,是有意无意的忽悠,因为他们都有意无意地无视美国政治的一些基本事实。
在这里,我想就您做出的澄清在进行进一步的澄清。
我认为,【问题A】“为什么(美国)特朗普支持者众多”和【问题B】“为什么华文世界特朗普支持者众多”这两个问题应当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问题,因为两者的成因不同。前者是主要是美国政治的反映,后者则主要是中国大陆政治的反映,即中国共产党当局操控的成分很大。
我在这说【中国共产党当局操控的成分很大】其实是把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华文世界范围缩小到美国和中国大陆,排除了香港和台湾以及其他国家的华人群体。换句话说,我认为中国大陆和美国的华文网路舆论显示出川粉人多势众,可能跟中共当局的操控大有关系。
假如要进一步细说这个问题,我想我可以说,就美国而言,就美国的英文媒体而言,虽然特朗普支持者众多,但他们并没有看似人多势众,他们只是观点激烈而已;就美国的网路中文媒体和中国大陆的网路媒体而言,中共当局的操控是明显的,因为中共掌控着最重要的言论和信息分享平台微信因而可以上下其手,放大符合它的利益的信息,压制它不喜欢的信息。
上述局面导致两个明显的后果,1.美国华人选民大都投票支持拜登,但美国的华文网路舆论却呈现出特朗普粉/川粉居多乃至占压倒优势的景象;2.中国大陆的网民所能得到的美国选举的消息几乎清一色是来自微信,而中共对微信的信息操控是众人皆知的,在中国网民所能看到的微信上川粉众多显然是中共操控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共不可能让美国问题这个舆论阵地的上甘岭失控,拱手将它让给民间)。
在香港和台湾的华文世界为什么川粉人多势众声音很大,这个问题显然需要另外的解释,因为在香港和台湾,公众了解美国大选情况的信息渠道主要不是中共控制的微信。
张拓木
谢谢您的五个例子。
我这两篇文章里主要讲的是“媒体”、尤其是“严肃媒体”的规范。您的这五个例子里面,NobelPrize.org、国防部网站都不是媒体,另三个与“严肃媒体”也有一定距离。越是严肃的媒体,follow guidelines就越严谨。(在Dr头衔的使用规则上,纽约时报的guidelines要宽松一些)。
津轻海峡
再次感谢您的回应。对您的回应,我的反驳是:
1.我举的五个例子当中的两个一个是诺贝尔奖组织网站,一个是美国国防部网站,它们不是新闻媒体,但他们都是面向普通公众,面向媒体发布信息;我将它们列举出来目的是为了显示,在面向媒体和公众的的时候,相关机构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冠以博士Dr.没有在美国媒体当中或社会上引起不适或非议。
2.我作为例子举出的三家个媒体我认为与您所说的“严肃媒体”不是有一定距离,而是零距离,它们都属于货真价实的严肃媒体。TheWeek是正经的新闻杂志,不是专门报道八卦消息的小报;MSN也属于主流媒体(尽管偏向左翼/自由派),纽约杂志也是历史悠久的新闻文化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