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忍不拔努力到底,可能是個誤區
十二小時內聽到三個人跟我說:「我好累。」
耍廢是一種才華,活到這把年紀,深有體會。
我每天都會打開行事曆,看看哪天可以不用出門、睡到自然醒,如果這樣的日子就是明天,便覺得幸福感滿到炸開來。
雖然疫情之年能做的事情受限許多,尤其像我們這種靠飛來飛去過活的傢伙,理論上應該是要偷閒發懶宅到底,但不知為何還是忙到三魂掉七魄、捷運坐過站、騎車轉錯路口、赴約記錯地點。
「好懷念上半年的日子⋯⋯」我們家最常出現的哀號聲,可能會讓很多人大為光火,但實情如此。
休息也是要努力的,如何替各種各樣的努力劃下界線,「做到這裡就好」,很考驗智慧。
身為一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傢伙,對於「力不從心」深有體會。以前總會自我譴責,應該要堅持到底、堅持堅持再堅持,並對這種違反自身屬性的盲目努力深信不疑,但幾十年下來,最後明白了一件事:
可以發球,但球能不能繼續被打出精彩賽局,要看有沒有能接球、又把球打回來的隊友。
如果發球落空,那就摸摸鼻子窩回洞裡,等別人丟球過來吧。
最近卯足全力發的幾顆球,有的跑得很遠,咚咚咚咚,一棒接一棒地傳下去;大部分卻是欲振乏力。看著那疲弱的受眾反應,心情也大受影響,每天焦慮著究竟要怎麼做才能救球。同時也不斷檢討,是不是畫錯重點,如果目標是A,自己是不是太著急BCDEF⋯⋯
但目標究竟是A,還是其他的什麼呢?可能以為是A,但效益其實是BCEDF,之類的。
總之太用力會看不清楚。如果我的目標是「輕鬆愉快」,ABCDEF就全部都不重要了。
我最不擅長的就是「輕鬆愉快」,最擅長的是自苦,你以為輕鬆愉快很容易嗎?從小到大誰教過你「輕鬆愉快」了?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讀書要寒窗苦讀,做人要「吃得苦中苦」,面對困境要「吃苦當吃補」。
直到最近這幾年,總有人提醒我:「你怎麼老挑難的事情做?」你以為我不想挑容易的事情做嗎?究竟是把容易的事情做難了,還是瞎了眼都沒看見容易的事情?
大概兩者皆有吧。
曾經聽過一位前輩說:「只要認為是對的事,堅持做到底,一定會有人看見。」
聽到這句話,我毛骨悚然。對呀,好多人都看見了,大家都鼓掌,說你好棒棒,卻沒幾個人願意養你,讓你活著,將「對的事」堅持下去,你確定你的堅持還是對的嗎?
對我而言,這肯定有哪裡不對。
前陣子聽到另外一種說法:「藝術家一定要有所堅持,無論有沒有資源,都要持續實踐心中的那份堅持。」
好吧,怪不得我終究沒能成為藝術家,沒有資源,我只會自我懷疑。
「施主,你賣的又不是必需品,打不中人心中的匱乏感,也無可厚非吧?」最後我都只能用這套說詞自我解套。
「施主,你的競爭者是公部門辦的那些免費講座和展覽。」嗯啊我知道,所以免費講座要收一點,聊聊天就好,「傾囊相授」人家吃不消你也吃不消。
鬆一點,大家也更爽一點。難的就是這個「鬆」字,舉重若輕。
「自苦」和「自若」,寫起來很像,筆畫都一樣,境界卻完全相反。
還沒學會「自若」之前,大概只能先睡飽,有什麼麻煩的,睡飽之後再來想。
無論如何,對完美的要求,大概打個折,六七成就算了,至少要留一半的空間彈性應變。讓子彈飛一會兒,飛不見又打不中才是常態,能把握住打中的少數幾枚,就是萬幸。達明一派有首歌,叫做「十個救火的少年」,人生不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