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數位學習,一般我們會想到各式的線上課程,不過還有一種是標榜增強腦力的遊戲,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智力遊戲或者是能夠訓練認知能力的遊戲也應運而生。

但是你會不會有這樣的疑慮,就是這些遊戲真的能夠促進學習或增加認知能力嗎?

還有許多專家主張學習要快樂才會學得好,因此學習遊戲才會不斷的出現,有新興的學習方式固然是好事,適合每個人的學習方式也都不同,而重點其實在於透過遊戲來學習究竟能不能學到東西。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教授梅爾(Richard Mayer)研究了人們的學習機制已長達四十五年,他發現遊戲學習並不能幫助我們學習。

因為讓我們能夠真正吸收所學的關鍵其實在於移轉,也就是說我們要能將已經學到的東西拿來運用在其他地方,學會這件事以後要能解決另外一個問題,這才確實達到了學習的目的。
而如果要讓學習發生,大腦必須學會把專注力集中在相關的訊息上,選擇性注意得以使我們不受其他訊息干擾,將注意力放在正在學習的事物上。

之後大腦會把得到的訊息組織成連貫完整的結構,再把這個結構送到長期記憶區塊與大腦中已經存有的知識結合在一起,最後成為自己習得並擁有的新知。

歌德曾經說過「我們不擁有我們不懂的東西」便是同樣的道理,只有我們的大腦將接收到的內容組織過後再移轉到長期記憶中並經過結合,才能說我們擁有了這些知識。

所以梅爾認為市面上宣稱可以訓練認知能力的遊戲,只具備娛樂的效果,並沒有訓練腦力或增加注意力的效用。那麼到底什麼樣的遊戲才能被稱為教育性的遊戲呢?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梅爾自己設計了一個學習遊戲做實驗,研究哪些因素會影響學習成效。梅爾的這款遊戲叫做「設計植物」,光是看到名稱就可以知道遊戲內容,不過這個遊戲可不簡單。

玩家必須先學習植物的生長要素,之後遊戲會出現不同的生態條件,玩家要從中為植物選擇最佳的成長配備,例如要依照土壤的不同選擇根的深度,或是依循溫度濕度選擇莖葉要多大或多高等等。

在實驗當中,梅爾還安排了一個虛擬的解說員來操作各種變數,結果他發現,虛擬實境、字幕的有無、輕鬆活潑或正規的講解對學習成效沒有造成什麼差異。

反而是在玩家答錯時即時回饋最有效果,還要讓玩家知道自己為什麼答錯,並且由他自己找出答案,對於學習大有幫助。

學習是透過不斷的自我修正而來,成長也是一樣的,一次次的親自找出自己的錯誤,為什麼會犯錯,是什麼樣的缺失,了解了自己為什麼做錯,要怎麼做才對,這些正是使我們大幅學習和成長的關鍵。

學習從來都不是容易的,是學會了才會感到快樂,而不管是用什麼方式學習,都一樣要動腦。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也歡迎留言跟我說你想聽的主題😉📩

你的每一個支持點讚都是我持續創作分享的動力!!

你也可以在這些地方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