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是生物。生物所有行为都是应激。所有应激都是为了适应环境活下去。因此,人类所有行为都是为了适应环境活下去,这就是人类行为的根本目的。]

以上是我关于人类行为根本目的的第一段论证,在逻辑上是非常严谨的,可以说没有任何问题,但总有人要给我证伪一下,他们没有留意到我一直在强调这里面涉及的根本就不是什么科学的论断,根本就不能被证伪,你如果尝试去证伪,就说明你根本没有读懂我的文字。此处我特意挑出来说明一下为何不可证伪。

我们来看一下“生物所有行为都是应激”和“所有应激都是为了适应环境活下去(变为:所有应激都是生物适应性的表现)”这两个关键的论断,它们其实都完全是从生物学的相关定义层面把前者划入自身范畴的。我复制一下百科的内容:生物体内或体外物理或化学变化,如温度、压力的变化,光线的颜色和强度的变化,土壤、水中化学成分的变化等,都可能对生物产生影响。生物体能感受这些变化(刺激)并做出有利于保持其体内稳态,维持生命活动的应答,称为应激性。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是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植物的向性、动物的趋性、高等动物和人的反射等都属于应激性。)

这种定义本身就是不可证伪的,那么由此得出的结论又如何能被证伪呢?比如我们把自转定义为物体自行旋转的运动,你是没有办法对这类定义证伪的。

人类行为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主观目的,而是生物与生俱来的一个应激方向,比如植物没有主观意志,也没有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行为,但植物也存在通过应激来适应环境的表现,这就表明应激的这种固有指向并不依赖于主观意志而存在,我们只是以此应激方向来作为人类行为的根本目的。根本目的不是主观目的,就意味着我们在主观层面不一定能意识到我们的行为是由根本目的引发的,或者说我们在主观层面可能不是为了根本目的才做出相应行为的,比如我吃个苹果,我在主观层面可能只是想吃苹果而已,我并没有刻意为了活着才去吃苹果。但只要我吃苹果这个行为属于应激性范畴,那么这个行为在逻辑上就一定指向根本目的,哪怕我们不清楚这个行为是出于何种适应性的要求而衍生的。除非你说这个行为已经超出三界,不归应激性管,那就构成了否定。但我们把人类所有行为都划入应激性的范畴,本身是从应激性的定义层面完成的,它不具有可证伪的特点,你非要跟这个定义去抬杠就没意思了。比如我们把自转定义为物体自行旋转的运动,你是没有办法对这类定义证伪的。

我们在主观层面设立具体目的属于思想活动的范畴,思想活动是大脑的一种行为,行为属于应激的范畴,所以我们在主观层面设立具体目的本身就是一种应激表现。在认知会出错或反馈机制自身缺陷的影响下,应激自然也会出错,所以我们在主观层面设立的具体目的是完全可能出现偏离根本目的的表现的。比如有人想自杀,他其实是想通过自杀来“消灭痛苦”,消灭痛苦是在根本目的的驱动下形成的要求,这本是一种求生的表现,只是在他想不到第二种快速有效的解决路径时,自杀可能被他的身体判定为唯一选项,要是有个神仙给他提供一个一键解决痛苦的选项,你看他还要不要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