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只剩下最後十天,分享一件在年初想不到今年會發生的一件事?這件事對你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年初不會想到碩士畢業之後竟然去實習然後上班了。“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一直以來我都這樣想。

疫情和意料之外的申博失敗導致七月份從倫敦返回北京之後沒有了更稱心的選項,UCL的二碩雖然不是很差的選擇畢竟也並沒有很吸引人。於是陰差陽錯地加入了某外資大金融機構,作的東西跟所學沒有任何關係,嘗試一番以後發現竟然也還可以忍受。

人生的軌跡是多了一個彎彎還是一去不復返地朝著另一個方向去了呢?我不知道。但是至少生活多了一種可能——當然同時再要追尋內心的機會成本也增加了。想來這些年一直感覺沒有上班的體驗是一種巨大的缺陷,一直在學院裡會過得太窄了,卻一直下不了決心一試朝九晚六的生活。不論如何有兩點是確定的:今後再做什麼選擇,都會是career choice了,畢竟選擇做什麼不是一個job嘛;以及,earn one's daily bread的感覺,也還不錯。

  • 2020年,什麼事情讓你獲得最深的意義感?

教了兩門課一共二十來個學生,寫了二十來首格律詩。倒不是說從中獲得了多少意義感,不過確實是為了追求意義在做的事。

  • 全球疫情依然嚴峻,請記錄一件你認為值得銘記的疫情事件。

疫情事件,如果不說眾所週知的新聞,大概也沒有什麼特別值得銘記的。跟疫情相關的,倒是恰恰在跟室友相伴度過疫情期間感覺到朋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如果不是年初的疫情,可能不會那麼惦念家人。

喔,疫情爆發的時候我也加入從海外搜集口罩往回寄的隊伍,後來國內平穩西歐轉差,爸媽又給我寄回來一盒,連同中國同學們撤退時候低價轉讓的帶回來了好多口罩。

大部隊撤退時候還留下了很多酒,lockdown期間每天過的都是微醺的生活。

  • 2020出行受限,如何改變了你與他人/世界的關係?有沒有什麼人/事,是疫情過去你一定要去見/做的?

萬難忍受。不論人應該如何正常活著,顯然不應該是被迫杜門不出地活著。實際上我一直對於lockdown非常腹誹心謗——出門嘛,一個理性的人,有基本的科學素養和判斷力,願意自己承擔自己的風險,做好防護不給別人添麻煩,憑什麼因為其他人照顧不好自己而被政府關起來呀。當然這不是我的嚴肅立場,public goods、benevolence、humanity啊什麼的我也說得很溜,更多是一種沒法忽視的直覺吧。

隔著電子屏幕聊哲學,或許可以繼廊下、花園、林蔭道、咖啡廳之後成為一個新的學派的名字,Zoom School。當然一定要說起來,修改畢業論文是在quarantine期間,14天面朝終南山,確實有效率。。。

除了三月初去Wye徒步、七月初去Brighton看了一次海,今年沒有別的旅行了。原本計畫回國之後要去川貴一帶的山水間跟朋友逍遙,後來又計畫好幾次去外地見朋友,都未能成行。疫情過去之後,一定要補上。

當然,一直在家待著,確實可以多留在外祖父母身邊盡盡心。

  • 說一件你在2020年遭遇的、難以解決的矛盾,這裡的矛盾是指:你感受到自己的信念與行為產生了衝突。

比較掙扎的一刻可能是在英學聯聯繫派發大使館運來的防疫物資的時候。我和室友都是從來沒有跟學聯有過任何接觸的那種人,雖然聽說了消息,但是商量了一下,不是很想搞成平時不聯繫發東西了趕緊往上湊的樣子,就沒要。另一方面,雖然我當時沒準備回國但是許多想回國的同學被攔在外面而國內一片“萬里投毒”的罵聲,實在不是很想配合這種拿蓮花清瘟安撫人心的把戲。

另一處是為了坐使館包機(這個是提前正常報名的,並且本來就是因為航班管制才被取消了幾張正常購買的機票)需要測核酸,能來得及而價格不是太誇張的選擇只有NHS提供的免費測試。糾結了很久,還是去海德公園做了,雖然也不是沒有理由——理論上來說,作為年輕留學生我給NHS掏的錢遠遠多於從NHS獲得的服務;現實上來說,當時正是英國政府發愁達不到之前公開許諾的每日檢測數呢。不過依然有一種占了人家便宜的感覺,畢竟不屬於真正in need(客觀來說我確實有流鼻涕打噴嚏的症狀,但是我真的幾乎確定那就是過敏...)。

不過這兩處都不算是太難以解決吧。生活過得簡單,遇見原則問題還是比較少的。

  • 分享一個你「忽然理解了我所反對的立場」的時刻。

反對康德主義,但是在跟學友交流的過程中越來越理解了那種對於個體人格和尊嚴的無上關切。不過我依然堅決反對康德主義。

喔還有,我同樣堅決反對utilitarian cost-benefit analysis,但是可能是疫情的影響,越來越同情之。

  • 相比一年前,你與身體的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你有更喜歡現在自己的身體嗎?

也是由於疫情的緣故,從2月歐洲的情況開始緊張以來就斷掉了健身房,改成自己做室內運動加控制飲食。實際上反而在lockdown期間體脂率刷低了一些(不知道是不是更接近Twink的標準了)。一方面,四肢的肌肉萎縮了不少,另一方面,腹肌的線條更清晰了。有氧運動(除了散步和騎車)的相對缺乏可能導致心肺功能有所下降。

從病的角度來說,一整年內幾乎都健康,唯獨春季過敏搞得很難過,趕上疫情肆虐的時期,動輒覺得自己肺白了。實際上如果真的中招,也算求仁得仁吧,畢竟是那種每天都要出門、能不戴口罩就不戴、打封鎖政策擦邊球的行為模式。不過過去一年確實疑病的情況增加了,時不時感覺身體各處不舒服,尤其是坐班以後。

  • 經過2020年,你內心是否有找到一個關於自己,不可停止之事嗎?

2020年,“關於自己、不可停止”之事,是呼吸吧。(笑)

並沒有感覺有什麼“關於自己、不可停止”之事是在某一年會突然感覺到的,或者是早已習慣成自然了,或者是隨時可以被打斷——實際上因為疫情和人生計畫的變動而更容易割捨一些東西了。

實際我反而愈發感覺人作為有死而無常的存在,需要的更多是strategic flexibility,對自己任何過於固化的印象和對過長時間段的期望或者計畫都往往淪為妄想。

  • 請與我們分享你在 2020年最常聽的一首歌、最愛的一本書或者印象最深刻的一部電影

因為寫論文的緣故,翻來覆去讀Anarchy, State, and Utopia,竟然越來越欣賞。重新讀Republic和Symposium也體會頗多。

專業之外,《國王的兩個身體》和《當權的第三帝國》應當算今年讀的最驚艷的兩本翻譯書。

國內作者的書,推《走出唯一真理觀》為第一,陳嘉映真的是風格好、味道好、直覺也好。

另一本印象深刻的是《雙照樓詩詞藁》。還有某一段時間把《二晏集》拿出來重新讀,真是好。

  • 最後,能否請你用一張照片代表你的 2020 年。

叉路:殊途同歸,還是分道揚鑣?


  • 請填空:2020,__ matters


Freedom


越是越來越多的人理直氣壯地告訴你freedom does not matter that much的時候,越必須要強調freedom matters very much。。。

(斟酌了一下是不是答Breath更入時,但是也可以歸到freedom to breathe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