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NOAH BARKIN | DECEMBER 31, 2020, 2:46 AM

去年,我请一位与默克尔密切合作多年的外交官总结这位德国领导人对中国的看法。我本以为会听到一系列对中国在习近平领导下的专制倾向、维吾尔族的困境以及国家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的担忧。

相反,这位外交官谈到了默克尔对中国经济成就的钦佩,以及她对北京在十年前欧洲金融危机期间所发挥的作用的赞赏,当时中国购买了陷入困境的欧元区成员国的债券,并提供了一个德国企业可以继续发展的市场。我被告知,"她没有忘记这一点。"

最近几周,有消息称,已经进入第16年、也是最后一年担任总理的默克尔正在推动其他欧盟成员国批准与中国的一项重大投资协议,这让我想起了这场对话。

在欧中紧张关系升级一年后,在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就职前几周,该协议的时机至少看起来很奇怪。很难不把它看作是给北京的地缘政治礼物,也是给新上任的拜登政府一记耳光,拜登政府曾发誓要修复跨大西洋关系,与欧洲更紧密地合作,应对中国带来的战略挑战。

但对于多年来关注默克尔及其对华态度的人来说,急于与北京达成协议并不意外。就在投资谈判的消息传出前一周,她的内阁批准了一项法律草案,该草案--与欧洲的潮流相反--可能为华为在德国的5G网络中发挥作用打开大门。这部法律是两年来默克尔顽强抵抗来自她自己的党员、她的社民党联盟伙伴、德国情报机构以及包括美国在内的关键盟友的压力,要求将华为排除在外的高潮。

我听过很多理论,为什么一个以道德诚信著称、在从纳粹留下的灾难中崛起的压迫性东德政权下成长起来的领导人,在中国把穆斯林少数族裔关进集中营、建立起令史塔西感到羞耻的数字监控国家的同时,还继续把中国作为合作伙伴。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以经济论点开头和结尾:德国及其最大的公司实在太依赖中国,柏林不可能冒着疏远北京共产党领导层的风险。这当然是默克尔思考的一个因素,正如德国外交官的评论所表明的那样。

对于德国汽车制造商来说,中国既是现在也是未来。仅今年,他们就在中国投资了数十亿欧元的电动汽车企业。其他德国公司,如化工集团巴斯夫,也在加倍努力地开拓广阔的中国市场,无视脱钩的言论,押注于一个比其他国家更快更强的经济COVID-19反弹。如果你现在强迫德国最大的企业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做出选择,许多人会选择中国,尽管对共产党在经济中的手腕感到担忧。

但仅凭经济论点不足以解释默克尔对中国的定位。还有一个地缘政治层面的问题,常常在讨论中被忽略。

在过去几年的一系列演讲中,默克尔明确表示,她认为德国在一个更加敌对的大国竞争世界中非常脆弱。她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在北京的分量、影响力和覆盖面似乎必然增加的时候,柏林不能站错队。

在2019年初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默克尔朴素地将德国在这种新的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前景描述为 "糟糕"。一年后,在柏林美国学院的一次演讲中,她大谈欧洲在地理上的脆弱性。"如果你看看我们欧洲人在家门口的情况,看起来相当具有挑战性,"她说。"我们有俄罗斯,紧接着就是中国。中国和俄罗斯正在走近。"

如果欧洲能指望美国,东边的专制主义者或许不是问题。但默克尔也得出结论,华盛顿不再是一个可靠的伙伴。这是2017年她在慕尼黑啤酒帐篷演讲中提到的一个主题。此前她与唐纳德-特朗普举行了一系列灾难性的北约和七国集团峰会中的第一次。但过去几年只是强化了这种观点。

特朗普确实在11月输给了拜登。但据悉,真正在柏林引起反响的数字,并不是306张选举人票让拜登超越,而是特朗普获得的7420万张选票。特朗普可能很快就会离开,但他的追随者却会一直存在。别人接过他的本土主义战歌只是时间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在默克尔看来,唯一负责任的前进道路就是避险。

最后,默克尔将德国视为中美对抗升级中的调解力量。她今年推动与北京在投资协议、气候变化等领域重新接触,就是想表明与中国领导人对话仍有意义。在她看来,试图孤立和遏制中国的做法只能导致灾难。

在一个日益黑白分明的世界里,自由民主国家面临着来自独裁者和民粹主义者的生存挑战,默克尔仍然看到了灰色--而且不仅仅是对中国。她最近与民主倒退者匈牙利和波兰达成的避免欧盟预算冲突的协议是另一个例子。乔治-索罗斯指责她向勒索投降。

默克尔对中国的态度不再反映德国或欧洲的共识,在过去一年里,欧洲的立场已经大幅硬化。根据皮尤研究中心10月公布的一项调查,目前约有71%的德国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而默克尔可以预期,她的欧盟-中国投资协议计划会遭到政治上的反击。

没有人能够预测明年她离开政治舞台时,德国对中国的态度会如何。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谁来接替她,下一届德国政府的构成,以及北京和拜登政府如何定位。但默克尔自己在中国问题上的遗产已经定型。历史书可能不会善待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