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着興奮的心情讀畢《區塊鏈社會學》,受益良多。儘管個人對科技所知甚微,但都對書中描述公民以科技改變社會、建立新制度的願景感到雀躍。也希望大家可以改變對科技的刻板印象,「科技白痴」的一般人也有充分試驗、學習和運用新科技的能力。只要願意嘗試,就會發現新事物不如想像中不便、麻煩。而科技可以保護我們(如保障資訊安全),也是向世界發聲的重要工具(如即時更新情況)。若然大家都能學習和善用科技,將會成為現時困局的一線曙光。

高重建《區塊鏈社會學》

以區塊鏈創造新時代

相信香港人對「無大台」的說法都不感陌生。香港人從2014年雨傘革命的經驗中習得「有大台」(即發號施令的領袖和組織)衍生出的各種問題:無法容納不同意見;只要政權消滅了大台,整場運動就會一擊即潰;大台的合法性不足以服眾等等。因此香港人發展出「無大台」的兄弟爬山、各自努力模式,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大台,選擇和負責自己的行動。而即使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為社會改革付出,大家都有「齊上齊落」、「不篤灰」(即不損害同路人)等共識。

《區塊鏈社會學》則指出,區塊鏈同樣是一場「無大台、有共識」的革命。區塊鏈的多點分權運作模式,避免權力集中在一個人或一個組織手上,正是「無大台」的體現,而共識則透過服膺共同的機制去實現。有別於現實社會中,人們可以擅自解釋法例機制,甚至出爾反爾;區塊鏈的世界中,人們只能按照既定機制行事,而其一言一行都會被記錄下來,無法肆意篡改。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區塊鏈有何作用?

我第一次接觸到「區塊鏈」這個概念,是有人告發北大教授沈陽性侵學生,導致受害人走上絕路,校方及政權機器處處打壓告發者,刪除他在網絡上發表的公開信,於是網絡義民用「區塊鏈」技術把公開信永遠存在網上。由此可見極權多麼懼怕真相和不同的聲音,而「區塊鏈」有記錄及存取的功用,無懼極權或有勢力人士的打壓,讓資訊可以傳播開來。當獨立媒體、異見媒體日益受到打壓,可以預見「區塊鏈」技術將會大派用場,亦亟需更多人認識及善用有關技術。

以區塊鏈創造價值

區塊鏈的另一個作用,是發行、流通及交易密碼貨幣。《區塊鏈社會學》一書中清晰地解釋了貨幣的意涵,很有啟發性。貨幣一般有價值儲存、價值釐定及價值交換的作用。這裡的價值有兩層意義,一層是面值,比如訂閱良心媒體一年的費用面值是$500港幣;另一層是面值背後象徵的無形價值,比如媒體工作者的工資一般比金融業者要低,便反映出貨幣及所屬社會體制較重視金融業的價值觀。

書中舉例說某些行業「不賺錢」,原因可能是該國不認同相關行業的價值,調配較少資源於該行業上,自然就「不賺錢」。以香港為例,政府透過經濟、政治、文化等政策,把金融業塑造成最有價值、最賺錢的行業。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相信讀了商科就能擁有較美好將來的學生及師長,畢業後卻對商科和商界嗤之以鼻,奈何欠缺其他技能的訓練,只能留在不喜歡的行業,造成興趣、才能與職場的嚴重錯配。換成其他國家,金融業不一定是最賺錢的行業,至少跟其他行業的差距不至於懸殊,也就反映出另一種價值觀。

書中又指出,抗拒買賣股票、外幣、磚頭等投資方式,只以港元儲蓄的「不投資」資產管理模式,其實就是在投資港幣,亦即相信港元的前景穩定甚至光明,認同貨幣的合法性,認同政權的正當性及其經濟政策和整體國力。貨幣就是體制的根本,而港幣就是香港政府的根本。「我們自以為全面否定體制,事實上我們每天都在依賴體制最基礎的組成元素,甚至守護它。」此話猶如醍醐灌頂,也讓我聯想到一些同路人力求變革經濟生活方式,卻遇到很大困難,難以普及。

例如因應武漢肺炎疫情導致小店經營困難甚至倒閉,以及經濟狀況嚴峻的有需要人士,同路人就推出待用飯券計劃,讓有能力的可以先行購買飯券,給有需要人士使用,亦借此連結有需要人士和商店,帶來工作培訓的機會(如現正推行的上善若水消費券)。看似新鮮的交易方式,其實已在香港實行了頗長時間,例如是派發飯券給基層人士或無家者,或市民透過參與社區活動、互相交換服務或物品的時分券社區互助計劃,卻尚未能夠改變社會整體風氣。

其實這一年多以來,許多香港人已一改賺錢至上的心態,而同路人推行互助計劃時,一開始往往反應熱烈,不少有心人都願意捐助。但因為願意接受和使用消費券的人不多,捐助者及營辦者難以看到成效,落得無以為繼、不了了之的收場。這是長久以來香港人抗拒「接受幫助」、抗拒成為「有需要人士」的心態所致。「接受幫助」可能會被視為弱者,甚至社會上缺乏價值的人,而這些刻板印象將會阻礙建立關係和信任,甚至阻礙社會變革。互相幫助的意思是,每個人同時都可以在不同領域上幫助別人和接受幫助,單方面施予或單方面收受都難以維繫長久的關係。

以區塊鏈支援變革

面對政權借用金融體系打擊抗爭的困境,書中提及一個有望突破困局的缺口——以區塊鏈籌募經費,就可以避免銀行戶口被凍結,或被眾籌平台禁止募捐等問題。這個意念相當吸引,值得香港人多作研究和普及。進一步來說,假如良知商店能以區塊鏈、密碼貨幣交易,僱主以密碼貨幣支薪,就能漸漸發展出新的經濟體系,擺脫舊有體制,變相打擊建制的合法性。生在科技發達的年代有其幸與不幸,若能善用科技,危中自有轉機。

以化讚為賞的LikeCoin建構新的價值系統

誠如上文提及,每個貨幣系統背後都有其價值觀,會把較多的貨幣分配給認同的價值上。而通過區塊鏈技術建構的貨幣,將可以創造出有別於現存貨幣體系的價值系統。Matters的住民都頗熟悉的密碼貨幣LikeCoin,正是發掘及獎賞創作者的一大嘗試。

LikeCoin所標榜的化讚為賞,意思是化社交媒體中虛榮的Like為真實支持創作人的賞。正如書中指出,現時的社交網絡自有一套怪異的標準,富有真知灼見的深度文章就無人問津,名人的無聊小事卻能獲得許多關注,究其原因是發佈內容的核心價值跟發佈平台錯配。Matters、Medium、方格子等文章發佈平台以及LikeCoin的出現,目的便是改變輕鬆淺薄的網絡風氣。透過這些平台,我可以接觸到來自不同背景領域的創作者,學習他們的心得領悟,也為他們能夠得到關注和讚賞而感到欣喜。

而我自己作為一個業餘寫作者、內容創作者,縱然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每篇文章都耗費頗多心力,務求寫出有價值的內容。有時看到某些創作者的文章,眼見大家的文章都有一定深度、意義,獲得的關注和讚賞卻不成合理比例,也是頗為累人的事。但我相信原因並非文章的價值跟發佈平台不符,而是願意閱讀與願意讚賞的觀眾不一致也不夠多,如斯現象在香港文藝界也是相當普遍。故此創造觀眾、創造作品的價值,是創作者的重要課題和方向。

要擴大觀眾群絕非易事,不少創作者窮盡一生都未必能夠得到相應的關注和認同。只能寄望在有限的時間和能力裡,可以想像在未來或不知名的角落播下改變的幼苗。面對各種自我懷疑及生活上困迫,願創作者都能再次享受做自己喜歡的事。近日看到一位圖文作家的作品,勾勒出創作者的苦惱與調解方法,心裡很是溫暖。作品中「那我希望你,不是在獲得掌聲那刻才開心,而是自己喜歡的那刻就開心」的對白,讓我尤其印象深刻,也希望能夠溫暖有類似煩惱的創作者。

實踐篇--習學工作坊

《區塊鏈社會學》除了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部分,也有着重實踐的「習學工作坊」部分(可參考《區塊鏈社會學》#區塊鏈社會學#decentralizehk),讓人可以學以致用、用以致學。在此也簡單記錄一下我的習學進程:

  • 下載以太坊錢包Argent,註冊離地戶口
  • 以Argent錢包轉賬交易
  • 保障Argent錢包的安全

進程:已下載及註冊Argent,仍在等待開戶成功。近來開設類似戶口都需要等候一段時間,可見需求越來越高,開戶要趁早。

  • 加入Matters,創作及回饋

進程:加入Matters和使用LikeCoin已有一段日子,目標是繼續堅持寫作有價值的內容,並鼓勵其他創作者。


個人相關拙作:

E


E



如你願意支持我的寫作,可以多在實踐及發揚相關生活方式,讓同路人不再孤單:)